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组织体系做大做强的分析

生产组织体系做大做强的分析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产业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的实际,甘肃省首先围绕解决“谁来干”的问题,通过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将生产组织体系做大做强。2017—2019年,甘肃省用于扶持龙头企业的资金达1.05亿元,扶持龙头企业127家。天祝白牦牛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次认定的2019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8年,“庄浪模式”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生产组织体系做大做强的分析

面对产业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的实际,甘肃省首先围绕解决“谁来干”的问题,通过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将生产组织体系做大做强。

1.引进和培育龙头产业

为使产业扶贫快速落地见效,甘肃省十分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2017—2019年,甘肃省用于扶持龙头企业的资金达1.05亿元,扶持龙头企业127家。在此基础上,还出台了支持龙头企业的1000亿元特色产业工程贷款和500亿元农产品收购贷款的专项贷款扶持政策,累计发放特色产业贷款1039亿元,发放农产品收购贷款397亿元,支持农业市场经营主体发展。

为加快龙头企业培育进程,甘肃省采取“轻资产引进、多元化自建”等方式,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发挥自身辐射带动作用,创新完善与合作社、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涌现出了中盛农牧、蓝天集团中天羊业、康美牛业、前进牧业等带贫益贫突出的本地龙头企业,引进了北京德青源、海升集团、福建圣农、四川希望集团及泰国正大、新加坡益海嘉里等一大批省外境外大型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土地流转、承包地入股、生产托管、提供贷款担保、吸收劳动力就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合作社发展、贫困户增收,形成了扶贫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带贫模式。

例如,天祝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就十分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实施龙头企业储藏、加工、营销三大能力提升行动,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开工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推进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被誉为“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中国高原夏菜之乡”,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天祝白牦牛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次认定的2019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18年以来,全省75个贫困县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累计达到2937家,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4.5%[46],基本实现了贫困县每个脱贫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的目标。(www.xing528.com)

2.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47]。甘肃省针对贫困地区合作社覆盖面小、发展滞后、带贫益贫作用不明显的实际,坚持边组建、边规范、边提升,2017—2020年,共下达扶持合作社资金5.96亿元,扶持合作社5597家,在1979个没有合作社或只有1个合作社的贫困村扶持新建合作社2173个,实现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

为了推动合作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实施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授课辅导,全省组建起了6500人的市、县、乡三级辅导员队伍,开展了合作社领办人“万人培训”计划,及时总结推广“政府主导组建,国有农发公司带动,合作社发展”的“庄浪模式”,“合作社联合控股,民营、国有企业参股组建富民公司,带动村办合作社联合发展”的“宕昌模式”,并按照“运营规范、运营较规范、运营一般、未运营、注销吊销”五种类型,对合作社进行分类规范。2018年,“庄浪模式”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据统计,2017—2020年,甘肃省下达扶持合作社资金5.96亿元,扶持合作社5597家[48],实现了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农民合作社带动能力和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省7262个贫困村中的3594个集体经济“空壳村”[49]全部消除,2020年全省贫困村集体经济村均收入达到7.62万元,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效果逐步显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