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电力报:电力行业最新资讯

甘肃电力报:电力行业最新资讯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电力报》创刊于199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休刊,总共发行1243期。创刊伊始,《甘肃电力报》就开办了“文艺副刊”。1992年4月1日的第31号《甘肃电力报》正式有了国内统一刊号:CN62-0053。1993年1月30日,《甘肃电力报》首次推出“月末版”。《甘肃电力报》是公司党委的喉舌。《甘肃电力报》是省内农电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展厅。为了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甘肃电力报》进行了第二次改版,实现了彩

甘肃电力报:电力行业最新资讯

《甘肃电力报》创刊于199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休刊,总共发行1243期。

1991年《甘肃电力报》创刊之初,没有统一的刊号,甘肃省报刊登记号为“甘肃省报刊登记证第2092号”,双色四开四版,每月1号、15号出刊,成为西北电力系统第一家省级行业报纸。报名集字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行书,一则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二则彰显甘肃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

报刊发行之初,并不以“期”为单位进行排序登记,而是以“号”为单位进行排序。与读者见面的第一期创刊号是用铅字排版印刷的,四开四版,一袭的彩色铜版纸,尽管略显青涩,也算血统正宗。

时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的卢克俭为《甘肃电力报》创刊题词:“职工文化生活,加快甘肃电力发展步伐!”

时任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姚文仓为《甘肃电力报》题词:“旗帜鲜明发挥喉舌作用,求实创新办出电业特色。”

当时的广告词有也一点夸张:“哪里有电,哪里就有《甘肃电力报》”。但同时也说明了创刊之初大家的初心使命,以及办好这张行业报的决心。

时任甘肃省电力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的李成久在创刊词中这样写道:“这是一张甘肃省广大职工自己的报纸……它的生命力在于同发展甘肃电力事业的实践紧密结合,它的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应该是广大的职工和用户及所有关心电力事业的人们。行业报纸要反映大家的生活、工作、劳动和创造,表达大家的思想、情感、要求和愿望,成为催人奋进的号角。”

创刊伊始,《甘肃电力报》就开办了“文艺副刊”。时任甘肃省电力工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的张明喜在“文艺副刊”的创刊寄语中表达了自己的三个愿望:一愿副刊成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园地和广大职工的良师益友;二愿广大读者、业余作者和各级干部拿起笔来抒社会主义之情,壮电力建设之志;三愿作者、编者共同努力,使副刊给人启迪、使人奋进。

1992年,经多方奔走申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面向全国发行,双色四开四版,仍然是每月1号、15号出刊。1992年4月1日的第31号《甘肃电力报》正式有了国内统一刊号:CN62-0053。

1993年,报纸进行了改版。在排序由“号”改为“期”的同时,《甘肃电力报》也由半月刊转为周刊,周六出刊。另外,在前两年免费赠阅,影响日益扩大,发行量和社会关注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正式向广大读者征订,邮发代号:53-47,每份0.12元,全年订价6元。

1993年1月30日,《甘肃电力报》首次推出“月末版”。面对当时全国报界纷纷推出的社会版、周末版、特刊等等新奇的玩意儿,《甘肃电力报》的编辑们作为初生牛犊,又岂能甘心落于人后,仰仗全省数万电业职工和广大读者这个强大后盾,编辑们鼓足勇气,说干就干。立时又是打电话,又是发急件,又是登门求稿,又是伏案夜战,最终“改革大潮”“热点追踪”“八面来风”“丝路风情”“艺林漫步”“影剧人语”“异闻趣事”以及“大视野”“广角镜”等新鲜货琳琅满目的月末版与读者见面。当然,一张行业小报与那么多社会大报争稿,谈何容易。而且每月一期,转瞬即至,弄得报社本就人员并不充裕的编辑们个个食不甘味,夜不成眠。但是时代的呼唤和读者的期望,又如急管繁弦催人奋进,这第一期一出,便没有了退路!

行业报不同于地方报纸,没有过爆炸性的新闻新闻,更不可能靠猎奇去抓人眼球,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电力改革发展和电力职工服务,它的最主要受众实质上就是全省的电力系统内部职工,这也正好成为它独有的优势。凭借这植根于电力企业和广大职工的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报纸也曾大放光彩。

《甘肃电力报》是公司党委的喉舌。凡是公司的重大时政活动、重大决策部署都在报纸的显著位置及时报道或解读;兄弟省份电力单位的典型经验、改革举措,择优择要及时刊登交流。作为周六出刊的报纸,即使周五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为保证当期见报,记者编辑挑灯夜战屡见不鲜,已成为职业习惯。

《甘肃电力报》是甘肃电力系统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交流平台。公司直管单位近二、三十家,遍布全省,东西横亘千余公里。办报过程中形成的顺畅的记者通讯员联络渠道,将各单位各方面的信息汇集于编辑部择优刊登,以供彼此交流,相互借鉴。

《甘肃电力报》是省内农电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展厅。全省近90家县级供电企业,报纸建立了农电企业记者通讯员网络,每年举办记者通讯员培训班,“充电”“补钙”。这些通讯员通过消息、通讯等多种体裁的报道及时反映本企业双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企业间相互分享受益。(www.xing528.com)

《甘肃电力报》是国网公司和兄弟省份了解甘肃电力的窗口,每一期甘肃电力报,都友情送达国网公司和各省电力公司兄弟单位,以交流信息,取长补短。

1993年元月30日至2月3日的甘肃省电力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会议暨全省电力工作会议在刘家峡水电厂新落成的宾馆隆重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谈论的热门话题集中在一九九五年百分之五十的全民职工转移到多种经营战线。一部分代表对这一大胆改革的新举措表示赞同,并跃跃欲试准备“下海”搏击风浪;另一部分代表对此忧心忡忡,担心被剥离后丧失全民身份,收入无法保证,剥离以后喜耶、忧耶?

“三项制度”改革,报社从甘肃省电力工业局主业剥离,自负盈亏,走向市场。

一张没有社会功能的报纸,忽然间断奶脱离母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打拼,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2001年,甘肃电力报社又回归主业,隶属宣传部管理。同时报纸进行了第一次改版,对各版内容进行了更为明确的界定。头版: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加强“社论”“评论”,把握舆论导向;二版:重点宣传生产经营工作,突出改革与发展的深度报道,增强宣传效果;三版:以企业文化为主,突出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版:文艺副刊,名为“月牙泉”,是系统内职工文学创作的主阵地,以职工文艺美术作品为主,加大图片的利用,增强视觉冲击力。

2002年12月29日,11家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厂网分开。厂网分家以后,电厂的相关方渐行渐远,最终淡出电力报的视野,就这样,《甘肃电力报》实际上不再是省级行业报,而是彻底成为企业报。

2005年,甘肃省电力公司进行机构改革,新闻中心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作部门。为了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甘肃电力报》进行了第二次改版,实现了彩色印刷,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赶上了时代潮流,对广大员工更具亲和力和指导性,也受到了行业和地方同行的赞扬。

2015年,它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告别了甘肃电力的历史舞台。

《甘肃电力报》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尽管它的呱呱坠地不是惊天动地,但它的发声却不同凡响。25个春夏秋冬,《甘肃电力报》肩负沉甸甸的传媒使命,发挥党委赋予的举旗帜、管方向、定调子的特殊作用,从讲政治的高度,用讲故事的方式,以宽阔的舆论视角,敏锐的行业观察,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纵横捭阖之间尽显媒体本色。25个春夏秋镜头,正是这张并不起眼的纸媒,踏实地记录着甘肃电力由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见证了甘肃电网升级换代的历史轨迹,撩拨着甘肃电力行业分分合合的敏感神经。

25年间,在社会大众把报纸、广播、电视作为主要传媒的时期,《甘肃电力报》的确为不可或缺的喉舌,是电力企业内部的重要媒体,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它忠实地记录了甘肃电力这段波澜壮阔在发展史,它为陇电儿女而歌,为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歌。

在《甘肃电力报》25年的岁月里,总共有三次对自我工作的总结。分别是2001年、2011年和2015年。这三次阶段性总结,编辑出版了三套丛书,《光明魂》《大风歌》和《阳关曲》,三套书分别总结记录了《甘肃电力报》10周年,20周年和25周年各个阶段的新闻、文艺副刊和书法美术摄影作品。

25年时光转瞬即逝,回望他走过的激情岁月,从铅字排版到激光照排,从拆信分稿到后台选稿,从用笔书写到鼠标轻点,《甘肃电力报》从乡野小径到通衢大道,步履和目光展的第一次华美蝶变,在思辨中演绎着平凡日子里每一个温情的诉说。

1243份浸透着编辑记者心血的新闻纸,3000多万字承载着从业者的倾情付出,30多位报社采编人员的风雨兼程,打造了一个广大干部职工依皈的精神家园。

它是新闻纸,也是编年史,甘肃电力的大事小情,都能在字里行间找到来龙去脉;甘肃电力改革发展的每一次重大嬗变,都能尽收安深邃的眼底;它是一方沃土,也是一块芳草地,文学、美术、摄影爱好者,都能找到表情达意的最佳载体。25年且吟且唱且前行,翻阅承载25年沧桑岁月的一张张泛黄变旧的新闻纸,沉重中蕴含着欣喜,字里行间充溢着正义与温情的报道。一个个版面,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记载着新闻从业者耕耘稼穑的艰辛,洋溢着蓬勃昂扬的文化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