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生态可持续性是指保护生物物种自然演化,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发展。其四,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技术持续性进步为动力。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其目标可概括为三个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根据《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概念包含两个基本点第一,必须满足当代人特别是穷人的需求,否则他们就无法生存第二,今天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这一定义包含的思想原则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广义理解,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和运用。“广义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它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总之,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统一。可见广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包含了狭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正基于这种广义的角度上去理解可持续发展,人们因此就提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外贸的可持续发展,甚至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政党的可持续发展等课题。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表述如下:

其一,“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只有在“发展”的基础上,才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解决业已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当经济增长率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水平,才有可能不断提供必要的能力和条件,逐步消除贫困,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支持可持续发展。

其二,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经济可持续性,就是指满足人类需求能力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扩大,即人们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增长和可获利性,它要求国民经济系统保持它的产出水平等于或大于它的历史平均值的能力,是产出没有负增长趋势的系统。

其三,经济可持续性必须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生态可持续性是指保护生物物种自然演化,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发展。生态系统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必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及自然生态环境,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率限制在其再生速率之内非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应约束在技术进步所许可的范围内废物所产生的速度应小于或等于自然环境的自净力。

其四,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技术持续性进步为动力。目前人类面临的环境与资源危机,与工业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有直接的联系,但解决危机的最有效途径仍非技术进步莫属。技术创新是解决未来人口与资源、发展与环保等矛盾的希望所在。解决当前及今后各国所面临的资源匮乏与环境污染问题,最根本的出路是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而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依赖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

其五,经济可持续性必须以社会可持续性为根本目的。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必须能满足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并且,既要保证当今社会的发展,又不能损害未来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应是代内的机会均等和代际间的均衡发展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协调,从而使社会的发展获得可持续性。它突破了那种把经济和技术增长作为充分条件传统观念,把社会发展理解为人的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因此,同传统的发展观相比,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三个根本转变:第一,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转变。第二,由财富的积累向能力的提高转变。第三,由单向增长向系统发展转变。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www.xing528.com)

可持续发展是对人类传统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观念的根本性变革。综合国内外有关学者的论述,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是指经济发展必须以满足整个人类的需求为根本目标,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尤其要优先满足贫穷国家人民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和条件。

(2)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指所有国家的所有人民享有公平地利用资源的机会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代内公平,即全球范围内同代人之间的公平;二是代际公平,即经济发展在保证当代人福利增加的同时又不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3)持久性原则。持久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应具有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首要条件,人类要长期生存和发展,没有资源的永续使用和生态系统的持久平衡是不可能的,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之内。

(4)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整个人类和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在经济发展和生活过程中,必须追求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整体性原则要求通过共同的行动,保持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人类和环境之间的互惠共生。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共同性原则越发显得重要。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热内卢宣言》要求世界各国树立全球环境意识观念,克服片面追求本民族和国家利益、不顾他国和全球环境利益的行为。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其目标可概括为三个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经济目标就是要求维持自然资源的供应、实现经济适度发展和高效率社会目标要求维持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服务的公平分配,包括代内的公平包括国内的公平与国际的公平和代际的公平生态目标要求维持适度的环境质量和环境服务,加强环境对污染物质的吸收能力。它们三者互为关联而不可分割。孤立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生态破坏孤立追求生态持续必然会遏制经济增长。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人类共同追求的应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即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的协调和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