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构城市史学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重构城市史学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历史学研究的特点,史实的运用多,概念的使用少,因此,可以借用相关学科的成熟理念进行城市史研究,“公共空间”就是一个重要概念。[114]在城市中,有成规模的公共空间,如剧院、图书馆、商铺、学校等公共设施,以及维持这个公共空间的合理秩序的警察局、市政府、税收机构等权力机关。[117]因此,将城市公共空间运用到城市史研究中,也是唯物史观的客观要求。

重构城市史学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回溯城市史研究,它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城市史学在20世纪40—50年代的西方曾经一度受到冷落,到了60年代又重新获得了大发展。……城市史在60年代获得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第一,60年代是西方经济发展的兴旺时期。随着各种新兴工业的出现……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另一个原因是受西方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112]

城市具有很强的跳跃性。从时间上看,在古典时期、中世纪以及近现代都有不同特征的城市;从区域来讲,中国的城市与西方城市发展的模式也不尽相同。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城市史研究的难点在于没有一个普遍性的公认类型,不管是中西方,还是古代和现代,城市的发展都有各自的特殊性,所以很难像与之相对应的农业一样,可以直接从生产力的角度去阐释其根源。

“城市的面貌及其作用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城市的定义也会随着有关城市的各种理论的发展、新理论的不断出现而会有相应的改变。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要对什么是‘城市’作一个准确的科学定义是不可能的。”[113]所以对于很难下定义的学科来讲,单纯地运用某一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不全面,需要某个系统的可以涵盖或是融合城市诸要素的概念。因为历史学研究的特点,史实的运用多,概念的使用少,因此,可以借用相关学科的成熟理念进行城市史研究,“公共空间”就是一个重要概念。

“公共空间”首先是一个城市学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城市规划、城市地理以及建筑界的研究者在城市空间演变历史及其模式比较方面做了很多研究。“空间”融合了城市的所有重要因素,城市的历史演变就是经济、政治文化诸多要素在城市空间里的活动,最终融合为代表该城市特质的整体。从城市规划的话语分析,城市的产生首先是一个空间上的概念。不同类型的城市有不同的空间类型。中国古代朝代的首都是以政治空间为主;欧洲的城市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宗教空间,一类是资本空间。在不同的空间中,城市会产生不同或是连续的产物,如宗教思想,增殖的资本,等等。而进入工业化时期以后,欧洲城市开始转型为工业空间和文化空间。(www.xing528.com)

公共空间除了融合了城市的各种因素以外,还是一个生产的空间。城市生产即空间生产,空地原本不是空间,建筑住房消费即空间生产的一种形式,空间生产是资本增殖最为集中的表现和方式。[114]在城市中,有成规模的公共空间,如剧院图书馆商铺学校等公共设施,以及维持这个公共空间的合理秩序的警察局、市政府、税收机构等权力机关。这个空间是有秩序的,伊丽莎白时期的观察家约翰·斯透曾经对城市做过这样的定义:“人们不再使用野蛮的暴力,认识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举止更文明、更人性化、并且更公正。”[115]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能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116]随着人类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自然空间逐渐被城市空间所代替,这个空间为人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纯粹的环境,更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的创造以及财富的积累。在城市空间里,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物质、信息的交往实践关系,并产生各种产品,因此,空间的本质是物质的。[117]因此,将城市公共空间运用到城市史研究中,也是唯物史观的客观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