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善外部环境建设,打造营商高地

完善外部环境建设,打造营商高地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打造金融创新中心,做好资本对接服务解决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金融创新的首要目标。5)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三是从简化户籍制度、提供良好社会保障入手,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留在湖北就业创业,确立实施每年留30万高校毕业就业计划目标举措,并将比例逐渐提高。

完善外部环境建设,打造营商高地

1)提供完善的市场制度框架优化专业服务环境

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和态度,塑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如果说过去放管服改革是为了降低包括外资在内的企业的营商成本,那么未来必须为外资和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强大的专业化服务,以增强产业竞争力、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优化其营商环境。因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放管服改革和职能转变,更需要能够为其提供知识技能密集的专业化服务环境,如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提供大学人才培育、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条件。

2)突出硬科技创新,提升湖北专利质量

一是逐步完善现有的专利激励措施和政策,大力提升专利的质量,重点资助发明专利(特别是战略性核心专利)转化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向重要领域实施资助政策倾斜。专利资助重点要从数量型向以质量型为主转变,通过市场机制逐步降低甚至淘汰没有转化可能的垃圾专利和问题专利的比例。二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以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定期发布重点技术领域、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态势报告,增强中小科技企业预测和判断产业主导技术和主导设计演进方向的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超前谋划和布局。为此,我省应建立知识产权预警部门,持续监测、跟踪全球知识产权发展态势,发布全球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应用动态等预警信息,发掘最有可能率先突破的技术领域,从而指导企业结合自身技术基础、产业优势和国内外专利布局状况,及时调整关键技术和主导设计的突破方向,有的放矢开展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工作,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

3)打造金融创新中心,做好资本对接服务

解决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金融创新的首要目标。目前在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技术研发、中试、批量生产之间投入的资金比例严重失调,投入中试和批量生产的资金远远不够。因此,我省需要构建一个由商业银行创投机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专利池机构、专利银行机构、专利评估机构等各利益主体有机协同的长效机制,打造金融创新中心,做好资本对接服务。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借助专利评估中心对知识产权的科学评估,引进专利池和“专利银行”,组织解决专利变现难题;通过合理分担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和专利评估中心投保份额,解决三大利益主体之间“收益—风险”不对称、不匹配的问题;健全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解决天使投资者、风险投资等的市场退出问题,引导政府资金和风险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结成战略伙伴,充分运用财政投入、优惠政策和金融工具最大限度撬动资本向企业、向科技创新聚集,从而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健康发展,并促使一些具备高成长性潜质的中小企业,能将其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中小企业政策及公共信息供给(www.xing528.com)

继续培育认定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发展中小企业志愿服务专家队伍,集聚优质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制定、产品检测、人才服务和品牌推广等全方位专业服务。同时加大对社会公共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发布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获取企业发展中所需的财税、信用、口岸通关及物流等社会公共基础信息,扩大中小企业政策及公共信息供给,加大数据的开放共享、推动数据资源的高效流转和合理配置。

5)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加快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一是以点带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鼓励工业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培育制造业“双创”平台,推动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每年遴选50家湖北省上云标杆企业,通过标杆示范牵引,带动全省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二是打通各平台之间技术体系构架,支持标准化机构及重点企业直接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平台标准与国内外对接;发挥产学研用各方和联盟作用,面向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服务等领域,建立符合湖北产业特色的地方标准。三是信息共享互动赋能,通过供需信息对接、数据共享,将海量订单需求和闲置产能进行匹配,提高企业沟通效率,降低订单获取成本。四是产业链协同赋能,通过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互联互通,实现企业内部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共享,有效提升产业链内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同步性和一致性。五是信息化升级赋能,通过云化的服务软件和广泛连接的生产管理系统,使中小企业“用得起,用得上”,加快补齐信息化基础设施能力短板。六是金融创新赋能,通过构建企业信用监测等服务体系,提供基于生产运营的实时数据的信用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和效率。

6)强化人才支撑,加大中小企业各层次人才引进培养

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发展中,急需技术、管理、金融、贸易、信息等各类专业中高端人才,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中技术人员缺乏的瓶颈问题,加快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一是加大中小企业中高端人才引进扶持。结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15个新职业分类,出台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对中小企业引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中高端技术人才给予个税减免、贷款贴息等优惠,引导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性人才引进,有效推动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二是扩大中小企业中高端人才的本地化培养。引导高校优化专业设置,在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类等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上,加大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数学数理逻辑等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培养规模,扩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急需人才的本地化供给,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中高端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三是从简化户籍制度、提供良好社会保障入手,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留在湖北就业创业,确立实施每年留30万高校毕业就业计划目标举措,并将比例逐渐提高。同时,招硕引博,全球挑选一批创新团队、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四是实施楚才兴鄂科创行动计划,支持高校、院所、用人单位发挥多元主体功能,壮大科技人才队伍规模,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建立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库,针对性地组织高校院所科技人才与企业对接,每年选派200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员、科技副总入驻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落实鼓励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政策,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在平台建设、项目申报上予以支持。

此外,在社会层面还要引导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文化氛围,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地调动广大企业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原创精神、专注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营造真正优质的土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