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经验

四川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经验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四川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如此优秀的成绩离不开以下几点具体的经验做法。

四川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经验

近年来,四川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四川省已构建起以“1+21+10”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核心层、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紧密层、广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资源为支撑层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架构,拥有平台网络单位3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7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36家,平台网络年服务中小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次,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如此优秀的成绩离不开以下几点具体的经验做法。

1)创新公共服务模式

四川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树立了“边建设,边服务“的理念,要求所有平台在建设中开展服务,在服务中完善建设,重视服务场地改造、服务软件硬件设备购置等固定资产投资,打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同时,四川省积极开展推广中小企业“订单式”服务模式,提升服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以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在这些创新性的公共服务模式下,四川省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

2)构建协同机制整合资源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协同机制的优势,优化资源。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应由当地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与财政、国资、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密切合作、统筹协调。四川省服务平台积极发挥顶层设计作用,成立了四川省中小企业服务促进会、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服务协议等枢纽机制,基本实现了窗口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服务协同。

其中,四川省中小企业服务促进会联系并积聚了各类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新闻资讯、政策信息,帮助他们走出去,吸引高端人才。促进会的成员还可以参与协会组织的展会和交流会,实现企业之间的交流互通,提供融资服务、培训服务等有益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促进会已经与12家综合性平台和6个产业集群平台签订《联合服务协议》,为四川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添砖加瓦,为进一步完善有效的联通协同机制打下了基础。

3)实施绩效考核、激励机制(www.xing528.com)

建立对服务机构(特别是平台网络)的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现实状况,启用“四川省服务机构测评管理系统”,形成对包括省平台、窗口平台和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实时考评体系,可实现对平台线上和线下服务的追踪和考察,能较全面地反映全省服务平台的整体服务能力;将对运作规范、管理有序、服务成效突出的服务平台给予适当的激励,带动平台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对达不到建设要求的撤销项目并收回支持资金,为全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在《关于做好2020年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2020年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重点支持方向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发展能力两大方面。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省级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实施的增添服务设施设备、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载体建设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已完成投资额3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省级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提供创新创业、科技服务、人才培训、市场开拓、信息化、投资融资等综合服务项目进行业务奖励;对上一年度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的,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用于提升专业化发展能力。

4)打造“川渝中小企业服务一体化云平台”

川渝两地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依托,以“云服务”和“群服务”为顶层设计,打造“川渝中小企业服务一体化云平台”。川渝中小企业服务一体化云平台正式上线,为两地的中小企业带来实质性服务。

截至2020年11月,在四川企业上云中,成都综合节点标识注册量达5.3亿条,标识解析量达2136万次,四川累计超19万家企业实现上云,先后发布了“德阳工业云”等21个省级重点云服务平台,服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等行业,上云服务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中心辐射全省21个市州。同时,四川数字普惠金融云从产品上线至今,共计新增销售收入超过4000万元,新增税收超过200万元。在重庆企业上云中,全市已集聚197家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汇聚市内外产业界资源240余家单位,20余个区县开展宣传培训和咨询服务,服务1100余家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