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的优化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的优化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浙江宁波外包型模式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难点与薄弱点在于如何提高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浙江宁波开展的“万场电影千场戏剧活动”尝试建立了一种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求关系的新机制。(三)青岛市合作型模式长久以来,我国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面,成为唯一的提供主体,缺乏与之携手合作的力量。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的优化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政策的调整以及支持性的宏观管理规划和制度的不断出台,全国各地区纷纷依据自身的实际和文化改革的发展需要,开展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逐渐探索出可供借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广东省资源整合型模式

广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文化建设也不断推陈出新,借鉴了现代物流的理念和运作方式,创造性地构建出了公共文化流动服务网络,包括“广东流动博物馆”“广东流动图书馆”“广东流动演出网”三大网络。在不变更其所有权的情况下,对部分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实施改革与创新,通过整合和优化资源,打造出循环往复的文化资源供应链。该模式激发了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活力,超越了原有单纯的文化服务功能,加大了文化服务空间范围的延伸与辐射,提高了公众对文化资源的享受度,有效解决了公共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地区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向省内欠发达地区的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形式各样的文化服务。

(二)浙江宁波外包型模式(www.xing528.com)

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难点与薄弱点在于如何提高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相对匮乏,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远落后于城市街区。农村文化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如放电影、文化下乡等形式的慰问性演出又存在着经费不足、人员不足、节目内容老化、文化形式单一等问题。浙江宁波开展的“万场电影千场戏剧活动”尝试建立了一种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求关系的新机制。该模式充分借助市场机制,提高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丰富了农村文化形式,在改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脱节的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该模式由政府采用统一招标采购的方式,坚持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文化选择权,有利于改变以往政府一家独揽文化建设的局面,促进政府文化职能转型与改革。

(三)青岛市合作型模式

长久以来,我国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面,成为唯一的提供主体,缺乏与之携手合作的力量。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的许多项目,例如广场活动、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都是靠政府财政拨款的。由于财政经费短缺,许多活动无法正常开展,项目缺乏有力支持,使公共文化服务状况和水平无法得到改善与提高;另一方面,我国长期的官本位意识与制度的梗阻,制约了文化事业社会支持力量的成长空间。但目前这种状况已经逐步得到改善。青岛市政府经过长期的调研后认为: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将分配在各个方面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采用现代化的企业营销、宣传和运作方式对参与的企业及组织进行重新定位设计,借鉴商业经济方法对参与的单位及组织进行形象、利益和投资回报的经济分析,最终将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这一无形资产转为有形资产。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也借助“积极投身公益文化”这一金字招牌进行重新包装,从而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青岛市打造的“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项目运行几年以来,共吸纳数亿元社会资金参与到公益文化建设,并推出各类文化合作项目千余项,促进了青岛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这一创意新模式,青岛在全国率先开辟了社会资本进驻文化领域的有效途径,打破了制约文化发展中经费不足的瓶颈,激发了基层和农村文化发展的活力。这意味着社会力量开始规模化、组织化地参与到文化事业建设中来,同时也表现了政府在文化服务方面的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