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梯度理论的演变与指导意义

梯度理论的演变与指导意义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梯度理论自引入我国之后,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当然,反梯度理论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广义梯度理论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纳入考虑体系,目的是为了避免经济梯度推移过程中对文化、环境等造成伤害,让三个方面的推移改变协调起来,广义梯度理论对我国西部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梯度理论的演变与指导意义

梯度理论自引入我国之后,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1.第一阶段:狭义梯度理论

1983年,夏禹龙、刘吉等人首次将梯度理论依次引入国内,狭义梯度理论由此产生,他们认为我国不同的地区客观存在着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由此形成技术梯度,我们应按照这种梯度,从实际情况出发,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利用先进技术先发展起来,欠发达的地区借助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依次发展,最终逐步缩小地区差异,实现整个社会的相对均衡。[71]

狭义梯度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便是邓小平同志“先富带动后富”思想的实施,在当时的国情下,该思想促进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金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这种非均衡发展的战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2.第二阶段:反梯度理论

由于狭义梯度理论的缺陷,直接催生了反梯度理论的产生。郭凡生在其《评国内技术的梯度推移规律》一文中[72]明确指出,不发达地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积累的资金,引进技术、人才,跳过发达地区来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不发达地区依靠这种方法也会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此外,从近代科技发展史来看,科学技术的走向之一便是资源丰富的地区,中东便依靠自己丰富的石油资源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这反而不符合梯度理论的技术转移规律。因此,不发达地区不必一定要按照技术梯度推移规律来接受发达地区淘汰的技术和设备,落后地区也可以跨越中间发展阶段,依据自身优势发展高端产业,反向推移辐射,推动低梯度地区快速发展。

当然,反梯度理论也有其自身的缺陷。第一,其适用的前提是那些非发达地区要具备一定的优势足以吸引资源;第二,该理论夸大了梯度理论造成的区域间经济差距拉大的问题,如果盲目推崇反梯度理论,可能会让某些低梯度地区适得其反。因此,反梯度理论不是梯度理论的否定和批评,而是梯度理论的完善和补充,二者结合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www.xing528.com)

3.第三阶段:广义梯度理论

由上述研究可知,无论是梯度理论还是反梯度理论,都是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为基础,在我国强调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时,传统的梯度理论显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李国平,许扬[73]提出了“广义梯度理论”,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Δφ为梯度现象的指标,可以是GDP,自然资源,科技水平,人口密度等等,S代表考察区域的空间距离。

该理论扩大了梯度Δφ的外延,将梯度分布概括为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界中资源的梯度分布,如飞流瀑布,高山大海;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梯度分布,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不同产生的梯度分布;三是生态环境品质优劣的梯度分布。该理论也扩大了空间距离ΔS的外延,将其视为经济距离,空间距离无法改变,但经济距离可以缩短。

广义梯度理论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纳入考虑体系,目的是为了避免经济梯度推移过程中对文化、环境等造成伤害,让三个方面的推移改变协调起来,广义梯度理论对我国西部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