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师宗县龙庆乡精准扶贫战略中的社会工作对策

云南师宗县龙庆乡精准扶贫战略中的社会工作对策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工作专业一直以来坚定助人自助的信念,希冀受助者终成助人者。在整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同行者身份,将村民置于计划执行的主体,让其承担领路者和主人翁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可协助这些歌舞团,把他们的歌舞引向外部城市,将特色产业推出师宗县,推出云南省,推向省外。总的来说,社会工作者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中不仅要确保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要提升村民的自我发展意识。

云南师宗县龙庆乡精准扶贫战略中的社会工作对策

(一)倡导积极扶贫理念,实现“助人自助”

所谓积极扶贫理念,就是变消极、被动式扶贫为积极、主动式扶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外援式发展到内源式发展、救助到自助的转变。社会工作专业一直以来坚定助人自助的信念,希冀受助者终成助人者。助人者,自助兼助他也。

具体到龙庆乡,大部分少数民族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龙庆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道路泥泞、交通不便,严重阻碍了农作物的输出。针对此问题,有学者自会马上联想到“要致富,先修路”,主张政府出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把路修起来。但是问题在哪里?先修路是否可行?据笔者了解到与本乡情况差不多的另一个乡镇的情况,就值得深思。地方政府投入近百万元给当地兴建水利、公路,卡车运来的大量的建筑材料,却在短短一个星期内,被一些村民私自挪用、盗用,有用来盖房子的,有被当作废品卖掉的,最后路铺出来了,不到半年时间,路面就凹陷了,遇上雨天,积水严重,道路缺乏管理,欠缺维护,故依旧没有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本乡精准扶贫战略推进中,要倡导积极的扶贫救助理念,一是倡导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挖掘村民的潜力,就道路不通问题,可与乡政府协调出资,村民出力,整合当地政府、企业、组织团体等资源予以解决;二是践行自助互助精神,与村民共同寻找本乡外出打工致富的本村村民,争取他们的支持,共同建设和管理自己的家园。在整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同行者身份,将村民置于计划执行的主体,让其承担领路者和主人翁的角色。

(二)聚焦优势,拓展产业发展渠道

优势视角理论强调发现和重新肯定个人的能力、天赋、智慧、求生技能及志向,以及社区的共同财产和资源,特别从社会工作的角度上说,强调充分动员案主的力量来达到他们的目标和愿望,以提升案主更好的生活质量。[4]优势视角理论的基本信念包括:增权、成员资格、抗逆力、对话与合作。王思斌提出,以民族社会工作的多元、发展、文化三个视角为基础,以经济发展和文化持守作为民族社会工作的任务框架,从群体和个人两个层面对民族社会工作的具体任务进行了细致建构:从族群、社区层次上看经济发展问题,主要是发展地区经济、民族经济,促进少数民族群体就业,经济上的包容性是核心任务。从个体(家庭)层次上看经济发展,就是要保障民族家庭的生计,而其深层关注的是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的发展。[5]

龙庆乡贫困人口众多,收入来源单一,受本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大部分青壮年不愿外出务工,另外回乡的道路不畅,外出打工的劳动力返乡受到限制,加之当地政府提供低保补助,使一部分人产生惰性与依赖思想,故长期以来当地扶贫工作难度大,治标难治本。基于此现状,社会工作者应聚焦优势,协助居民拓展产业发展渠道。

一方面,基于族群文化优势,重点发展少数民族旅游文化产业。龙庆乡地理位置偏僻、人口稀少、民族众多,各民族之间显现的是有机团结,即成员之间同质性程度高、具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人的行动受群体意志的支配,具有同样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宗教信仰和心理情感。故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政府进行政策支持的过程中,应强调少数民族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强调文化扶贫。例如,龙庆乡彝族每年六月二十四日都过“火把节”,联村合宰牛、羊、猪、鸡等,置酒祭山,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众人着民族服饰,从各村组汇聚到固定地点,唱山歌、斗牛、摔跤等,入夜点火把彻夜欢歌。借此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解决少数民族部分就业问题及收入来源单一问题。

另一方面,基于个人(家庭)能力视角,重点挖掘村民的潜能,鼓励村民创新创业。社会工作者鼓励当地居民个人或家庭学习和发展技能,特别是本民族擅长的技能,比如发展传统手工艺、种植老品种农作物,通过成立居民合作协作组织等方式,形成合力,实现资源整合,创新品牌与特色,实现脱贫致富。(www.xing528.com)

(三)凸显少数民族文化价值,增强农民文化意识

针对龙庆乡精准扶贫推进工作中忽视对少数民族特有文化价值的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一事实,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和政策倡导中应融入文化视角,与村民共同挖掘少数民族特有文化价值,协助村民发挥其民族特色优势,增强农民的文化意识。

如基于龙庆乡民族众多的特殊性,社会工作者可以发动村民特别是青年人参与到写“村史”的计划中,首先运用小组工作的工作方法,对参加写“村史”的少数民族进行集中培训,然后由社会工作者与村民互相搭配,形成不同的小组,搜集有关本乡的民族风情、故事等。可将彝族、壮族苗族回族汉族村民混合分配,以了解彼此的文化习俗,促成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使更多人了解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形成龙庆乡独具风格的多元文化特色,以此作为第三产业支撑,促进发展。

如壮族居民崇拜自然,一直视树林为保家镇宅之宝,几千年来,壮族人民爱护森林、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据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倡导壮族同胞多植树造林,形成一定规模的森林,既可保家镇宅,又可当景观供游人参观。

又如,菌子山自然风景区是全县海拔最高之地,海拔2409.70米,有上万亩的杜鹃花,这在云南都属少见。不仅如此,那里景色优美,特色甚多,春天赏花观云海,夏天避暑采蘑菇,秋天摘果看红叶,冬天踏雪数冰花,素有“天然大花园”之美誉。在开放菌子山自然风景区的同时,可协助龙庆乡少数民族在山脚、半山腰、山顶等地方建立农家乐,售卖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食物,如黑尔的糯米饭、糯米酒、花米饭、糍粑、马脚杆、香粽等。

再如,龙庆水洞田阳歌舞团早已名声大噪,一直延续至今。近年来,涌现出故乡情艺术团、阿吾演艺队、好心情演出队等19支各具特色的专业演出团队,从业人员达430余人,年龄涵盖16—50岁,自编自导自演,推出以舞蹈、民歌、小品和花灯为主的26个节目,产生了一大批经典节目。社会工作者可协助这些歌舞团,把他们的歌舞引向外部城市,将特色产业推出师宗县,推出云南省,推向省外。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者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中不仅要确保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要提升村民的自我发展意识。以经济发展为主,首要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引出去,以“嵌入”式的方式整合体制内的资源。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区域、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路径,社会工作在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创新发展、实现脱贫致富过程中,应基于内涵式发展理念,整合社会资源,突破现有工作瓶颈,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共享、绿色、开放、协调、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