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贫困人群素质能力提升的基本方法

贫困人群素质能力提升的基本方法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确定技能培训的内容和任务(一)就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利用农闲季节和空闲时间,针对农村劳动力不同技能水平,开展机械维修、服装加工、建筑施工、餐饮娱乐、家政服务、保健训练、家庭护理、医疗护工、药膳制作、中医推拿、旅游服务、电焊操作等就业技能培训。

贫困人群素质能力提升的基本方法

一、确定技能培训的内容和任务

(一)就业技能培训

主要是利用农闲季节和空闲时间,针对农村劳动力不同技能水平,开展机械维修、服装加工、建筑施工、餐饮娱乐、家政服务、保健训练、家庭护理、医疗护工、药膳制作、中医推拿、旅游服务、电焊操作等就业技能培训。在此过程中,对少数民族培训对象要根据实际,适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培训,以利于他们以后在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参加竞争,取得立足之地。培训地点要尽可能设在用工企业和县职业技术学校或职教中心,使农民群众能够做到在家务农和技能培训“两不误”,努力实现技能和收入“两提高”、“双受益”。具体任务是每年培训11万人次以上、累计培训669万人次;培训时间为15天至3个月;培训经费在政府划拨的就业专项资金中支付。

(二)“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

主要是把农村“两后生”确定为精准培训对象,开展资源环境、新兴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冶金物流配送石油化工农林牧渔、酒店服务等专项、专业培训,通过2至3年的中等职业学校或技工院校全日制教育,培养持有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技能人才。具体任务是每年培训12万人次以上、累计培训72万人次;培训时间为2至3年;培训经费在政府划拨的就业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中支付。

(三)劳务品牌培训

主要是以甘肃特色劳务品牌为重点,采取因人施策、一人一策、主动参与的方式,组织开展“陇原巧手”手工制作、“陇原月嫂”家政服务、牛肉拉面、专业保安、建筑装饰、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机械设备维修、电子技术应用等反映陇人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品格的专门培训。具体任务是每年培训4万人次以上、累计培训24万人次;培训时间为集中培训3个月;培训经费在政府划拨的就业专项资金中支付。

(四)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训

主要以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村劳动力为重点,根据现代农业的特点,围绕规模化、集约化的高效种植养殖、农产品系列化精加工深加工和长途运销等重点产业,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不同的业态发展方向,开展重大政策信息、农业公共基础、专业技能、能力拓展、实习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扶持与跟踪服务。具体任务是每年培训15万人次以上、累计培训90万人次;培训时间为每年7至15天;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新型农民职业培育工程专项资金和省财政配套资金。

(五)创业带头人示范培训

为了发挥能人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主要以贫困地区的农村创业带头人和职业技能带头人为对象,开展区域性、示范性培训,采取理论教育、知识传授、实际操作、交流研讨、观摩学习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主要进行机械加工类、种植养殖类、建筑施工类、餐饮服务类、电子商务类的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具体任务是每年培训45万人次以上、累计培训270万人次;培训时间为每年集中培训10天;资金来源为就业专项资金或自筹资金

(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着眼于巩固、提高已有技能,立足长远发展,主要采取技术比武、名师带徒、离岗学习等灵活、多样、有效的培训形式,结合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换代,对与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具体任务是每年培训10万人次以上、累计培训63万人次;培训时间为每年每次80个学时以上;资金来源为就业专项资金。

(七)新生代农民创业培训

主要是面向有远大志向、有创业愿望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新一代年轻农村劳动力,开展以企业注册、税务登记、经营管理、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为主要内容的创业知识培训,采取模拟企业决策、生产、交易、公关、财务等业务操作过程及其相应形式,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和现代小微企业发展特点,分别开展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IYB(改善你的企业)、EYB(扩大你的企业)、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等具体有效、特色鲜明的培训。具体任务是每年培训1万人次以上、累计培训6万人次;培训时间为每年集中培训10天;资金来源为就业专项资金。

二、制定技能培训的措施和办法

(一)培训平台精准整合

对原有培训资源盘查摸底、梳理分析、熟悉掌握,根据省上的顶层设计和统一要求,按照培训对象各有侧重、培训资源相互补充、培训内容各有特色的原则,各县(市、区)政府对辖区内各类培训资源或进行实体化整合,或按照培训项目和内容进行功能性整合。到2015年底,在全省75个贫困县(市、区)都搭建起一个功能齐全、人员充足、条件较好的以精准扶贫培训为目标的综合性培训平台,将各类培训项目统一放到培训平台统筹实施、规范管理,最大限度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聚合作用,增强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www.xing528.com)

(二)培训对象精准摸排

在全省各地全面建立和推行建档立卡和培训实名制度。一方面,在总体掌握“百片千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群众劳动力状况的基础上,对全省每年确定的100万减贫人口,按照新增劳动力、“两后生”、致富带头人、输转就业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劳动力等类型进行详细分类,建档立卡,确定精准到人的重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另一方面,由专门机构派专人深入到村、户、人开展培训需求的具体细致调查,征求个人意见,对每个劳动力的具体情况、从业状况、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和主观愿望进行准确掌握并登记造册,建立实名制培训台账,对号入座,按需施训,实行定期定人定目标的精准培训。

(三)培训重点精准优先

全省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科学规划,紧紧围绕全省精准扶贫的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口,由点及面、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精准培训。在区域上,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的劳动力为重点,集中培训资源、资金,优先进行技能培训、优先帮助转移就业、优先促进收入增长;在对象上,以青壮年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两后生”、农村致富带头人为重点,优先进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职业学历教育,充分发挥技能示范和致富示范“两带头”和“两带动”作用。

(四)培训需求精准对路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实现市场需求和劳动者的就业愿望有效对接。一方面,紧贴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迫切需要,紧盯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和趋向,合理分类、精准分析、预测研判市场和企业用工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具体培训项目和规模。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服务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在加强供需双方信息对接的基础上,采取补助经费的办法,积极引进社会力量,积极引导、吸纳民间资本和各类企业大力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实现按企业岗位需求开展培训;另一方面,根据培训对象的个人需求和就业意愿,尊重个人诉求,进行菜单“点菜式”培训,实现按劳动者需求开展培训,充分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追求和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对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按照他们的生产生活的实际和习惯,选择易于接受、实用性强的职业和工种,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独具特色的精准性培训。

(五)培训时间精准分类

严格执行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相关政策规定,各类培训项目不得少于规定的最低培训时间,具体为:就业技能类培训每年不少于15天,岗位技能提升类培训每年不少于80学时,创业性培训和示范性培训每年不少于10天,劳务品牌类培训每年不少于3个月,农业生产和服务类培训每年不少于7天,职业技能学历教育不少于2年。在保证各类培训常规时间的基础上,以增强培训实效为前提,根据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技能等级,实行弹性培训时间制,但只能延长不能减少,最长可延长原培训时间的一半以上,用充足的时间严格保证培训的质量。

(六)培训质量精准评估

在每类每期培训结束时,开展培训满意度调查和测评,认真听取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及培训效果的客观评价,征求改进的意见建议;在培训人员就业后,开展用工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用工单位对培训人员的技能评价,征求对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努力提升精准培训质量和水平,坚决防止图虚名、走过场、搞形式。

三、强化技能培训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自上而下、统筹规划、分工负责、督查落实的原则,全省统一制定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市(州)和县(市、区)统筹抓好落实,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省上有关部门要始终注重加强对市(州)和县(市、区)的指导督促力度,切实履行监督把关的重要职责;各市(州)负责指导贫困县(区)认真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确保精准扶贫培训按计划推进,按要求落实,按目标完成。

(二)整合资金项目

按照目标任务同向、培训资金集中使用同向、县级整合、年终各算各账各记其功的原则,统一、同步进行资金和项目整合。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培训计划,及时向市(州)或贫困县(区)分解下拨培训资金、下达培训项目,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做好培训对象补贴经费审核、培训资金拨付和管理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工作,确保培训资金按时到位、规范使用、发挥作用、产生效益。

(三)落实鉴定考核

按照按需施训、保证质量、实用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行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运行模式,做到技能培训与鉴定、劳务输转和维权服务紧密结合,努力实现培训一人、鉴定一人、输转一人、稳定就业一人、带动一家致富的目标。切实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书”制度,探索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推行定向、订单、订岗培训,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