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价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财税政策的优缺点

评价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财税政策的优缺点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能够有资格参加国家科研计划的中小微企业也是少之又少。因此总体上,我国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财政补贴激励作用较为有限。

评价我国中小微企业创新财税政策的优缺点

1.税收优惠政策全面但需直面中小微企业创新的重难点

从前文相关政策法规的梳理可以看出,我国推动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政策丰富而全面,涵盖中小微企业创新的各个环节,税收减免力度持续增加。但是,这些政策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繁多冗杂的政策法规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有可能是压力而不是便利,因为中小微企业的组织机构相对简单,其中不乏家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偏低,对政策的接受度和操作性相对较差,会对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二是中小微企业创新的前端环节——创新准备环节,政策的针对性较弱,税收优惠政策要么是针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么是投资者,这些优惠政策多大程度能够传导至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行为,需要进一步衡量,而且这一环节是创新活动的开始,往往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三是中小微企业创新的终端环节——研发环节,中小微企业并没有比大型企业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就是说,研发环节的政策并没有太多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最后的产业化环节倒是优惠政策全面且针对性强,但是,这些优惠大都是时间性的优惠,比如亏损弥补和个人所得税的延期缴纳,政策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2.财政补贴投资规模逐年增加但需进一步细化,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地

自1999 年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开始,我国出台了各类财政补贴政策以鼓励中小微企业创新,从这些政策特点来看,一是这些政策大都是指导性的,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比如针对《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的实施办法,专利转化机制的评价指标仅包含了一定时期内(每年上半年开展一次评价,总计三年)专利转化数量、成交金额、项目数和就业人数增长幅度几个方面,并没有考虑到专利转化难度和挖掘潜在专利并促成成交所需要的时间长度,这可能造成评价机制不公平,忽略了真正需要资助的区域和产业,最终打击中小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因此,通过地方调研和实地考察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的设立和评价指标的确定,以确保政策真正落地有效。二是设立的各项基金资助规模不稳定、延续性较差,这无法给中小微企业形成一个稳定的预期,会给中小微企业申请这些基金资助造成负面激励,影响财政补贴的效果。

财政补贴可以细分为中央直接补贴和中央转移支付通过地方政府补贴。通常来讲,享受中央直接补贴有较高的准入标准,资金偏爱向基础研究投入,而基础研究的投入周期长、前景十分不确定、变现能力差,这是中小微企业创新方面的较大挑战,能够享受这种激励的中小微企业可谓凤毛麟角。而转移支付通过地方政府专项资金补贴又要考虑到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的情况下资金是否能发挥其设立的初衷的问题。同时我国设立了帮扶中小微企业创新的基金,但针对基金的投资对象首先要符合一定的遴选标准。此外,能够有资格参加国家科研计划的中小微企业也是少之又少。因此总体上,我国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财政补贴激励作用较为有限。

3.政府采购政策条例较为完善,但具体规定较为模糊(www.xing528.com)

在推动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方面,可以看出国家的政策条例已经较为完善。在财库〔2020〕46 号明确规定了中小企业采购的物品份额占政府总采购量的比例,但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存在界定的模糊性,加之我国目前没有完善的政府采购机制,政府采购由代理机构唯一代理,缺乏监督和管理,这也就为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打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因此,针对政府采购推动中小微企业创新,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依据、政策制定和采购机制。

概览我国政府出台的政府采购政策,一部分政策只从定性角度鼓励地方政府和大企业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成果的采购力度,并没有做出定量的规定和引导,政策的可行性较差,另一部分政策虽有规定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采购比例,但对采购方向、评价方法方面的说明非常模糊,比如财库〔2020〕46 号文件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这种表述为政策的落实制造了灰色地带。因此,看似政策很多很全面,但真正有效、能够落到实处并发挥作用的办法只是少数,相应地,对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激励可能很小。

4.从“奖项目”到“奖城市、奖开发区”的政策效果显著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实施以来,效果显著,极大地拉动了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吸收就业人数及专利发明和技术合同转让数量,实现了创业、就业、创新“三个高增长”。分析其原因,一是依靠地方政府去推动中小微企业创新,地方政府能够利用其信息优势,解决部分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这种以奖代补的政策,能够极大地带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因此也就有了在此基础上针对经济开发区的特色载体建设。但是,此类政策评价体系建设是关键,需注意评价结果的细化,比如第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绩效评价只考核“双创示范”相关指标的增速或比值,这对于一些本身体量较大的城市来说,这种单一的指标是否合理有待观察。其他推动各类资源整合,比如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的政策刚开始起步,目前尚未有公开数据公布其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