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道路、消防、通信、环卫等得到完善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道路、消防、通信、环卫等得到完善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园区道路功能尚不完善,部分道路缺乏路灯、下水道、绿化等配套。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期间,将着力完善园区道路设施建设,加快配套,并新建中水管网、蒸汽管网等。同时加强交通管制,避免人流车流的交叉。(七)加油(气)站规划规划公共加油站沿主次干路布置,区内保留现在位于碱都大道和新安路交叉口的加油站,并于物流路、新安路、明星路、5号路沿线新建四处。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道路、消防、通信、环卫等得到完善

目前园区道路功能尚不完善,部分道路缺乏路灯下水道、绿化等配套。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期间,将着力完善园区道路设施建设,加快配套,并新建中水管网、蒸汽管网等。道路按100—120米设置消防栓,各消防站按每台消防车配备6名消防人员,车辆及通信器材按标准配备。在园区设置集中的综合维修设施,根据各企业进入的情况,配备一支融装置运行维护、装置检维修和工程项目管理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维修队伍,汇集机械、仪表、电气、工程和设备制造等各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先进的装备设施、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出色的质量和服务,为各类大中型生产装置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特种设备的专业保养提供优质的服务。

园区内公交网络与区域交通之间的客流转换通过换乘枢纽解决。区内公交网络,采用中型巴士,可由园区直接提供,深入各区内部,承担短距离内部交通联系功能。区外公交网络采用标准公交车型,以快速和大容量为特色,承担中远距离的客运联系,与周边城镇公交一体化运营,采用较大站距。本规划建议宜在湖滨路及章华北路上预留公交(班车)停靠站的位置。在盐化一路与潜泽路交叉口西北角设置一处公交换乘枢纽。同时可依托园区边界外的园林北换乘枢纽和竹根滩换乘枢纽。

(一)规划目标

以“以人为本、低碳生态”的发展理念为指引,规划“快慢协调、小汽车与公交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系统(见图6-3)。

(二)对外交通规划

规划将安碱大道、碱都大道、西环路、南环路、明星路等现有对外道路拓宽,承担园区对外交通联系。同时加强交通管制,避免人流车流的交叉。在安棚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园区与安棚镇镇区的交通系统衔接。

延伸现有物流路,向西经过苗庄货运站,穿过宁西铁路,连接至省道239和国道312。结合桐柏县安棚镇总体规划,碱都大道分别向西、向东延伸,连接省道239和郑大公路,作为园区东西对外交通干道。

规划建议拓宽新安路向北路段,路面进行硬化处理。在多方协商下,修建新安路和县道030交叉口与唐河高速出入口间的连接路段,线型选择充分考虑现状地形及村镇布局。同时整修拓宽县道030,加大通行能力,以加强园区与沪陕高速之间的联系。利用现状道路网,将省道234向北延伸至泌阳高速出入口,以使省道234通行顺畅。

(三)区内交通规划

1.道路分级

图6-3 综合交通规划

道路系统分为三个等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

主干路系统——主干路是联系主要功能分区以及对外出入口的道路。园区内横向主干路三条,即物流路、碱都大道园区段、南环路园区段;纵向主干路五条,即西环路园区段、新安路、34号路、40号路、明星路园区段,分别为园区与镇区和外围公路的联系通道。规划红线宽度为30—40米,设计车速40—60公里/小时。

次干路系统——次干路是联系主干路的辅助交通线路,以承担各功能分区内部的集散交通为主。园区次干路东西向3条,南北向3条。

支路系统——支路作为到达性道路,是进出街坊、居住区和承担短距离交通的主要道路,是道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2.道路红线控制和道路横断面规划

道路红线宽度从满足交通需求出发,综合考虑现状条件、道路性质、等级、景观、工程管线敷设、绿化和防灾疏散各方面的要求确定。道路横断面充分考虑各种交通的功能与性质,特别是在慢车道和步行道路的设置上,生活性道路与交通性道路有所不同,力求各种交通能运行于适合各自特点的道路系统中,减少交通冲突,形成完整、有序、高效的交通网络。

3.道路交叉口规划

根据规划和相交道路的等级、分向流向、交叉口周围用地的性质等确定交叉口形式和用地。建设中应注意园区重要路口的建筑退红线管理,以保证路口建设按规划实施,并为园区交通机动化、快速化的发展预留改造余地。为确保路口交通能力与路段相协调,规划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为路口拓宽渠化信控路口或环岛,次干路以上交叉路口为信控路口,重要支路交叉为信控路口,其他路口为一般平交路口。

(四)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新建公交首末站两处,分别位于物流路与20号路交叉口西南角和碱都大道与41号路交叉口西南角。依托新建公交首末站,形成7条公交线路,以连接桐柏县城和安棚镇区,并在园区内部成环。

规划建议在干路及重要支路上,每隔500—800米距离设置港湾式公交站,位置一般设在交叉口出口方向,距交叉口50米左右。当多条线路共用一处停车站时,在路段上同侧换乘最多不超过50米,异向换乘最多不超过100米。

(五)停车设施规划

园区内停车场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置,根据用地需要和服务半径进行设置。共规划5处社会机动车停车场,结合居住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布局。依据安棚镇总体规划,在园区西部预留一处教练场用地。

(六)综合交通枢纽用地

考虑到园区未来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为增加货物集散、换乘的便捷性,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货物运输网络体系,规划结合仓储物流中心,设置两处货运站用地。

(七)加油(气)站规划

规划公共加油站沿主次干路布置,区内保留现在位于碱都大道和新安路交叉口的加油站,并于物流路、新安路、明星路、5号路沿线新建四处。

(八)物流交通组织

规划园区内部主要通过碱都大道、物流路、南环路、西环路、新安路、34号路、40号路等主要道路组织园区内的物流交通。其中,沿物流路向西连接至苗庄货运站,连接至239省道和312国道,承担园区东西向物流运输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