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海丝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

福建海丝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成功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福州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亚洲合作论坛工商大会等活动。双向贸易有效拓展,2016年与“海丝”相关国家和地区贸易额2 696.5亿元,占全省的23.1%,其中出口1 822.9亿元。福建与海丝沿线很多国家的产业互补性强,经贸合作的基础条件较好,前景广阔。已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为海外投资项目提供融资、保险等全方位支持。

福建海丝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福建省着力开拓发展空间,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围绕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积极开展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先行先试,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优化境外投资管理流程,争取放宽企业申请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的资质限制,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对外担保等外汇管理手续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形成区内区外联动发展局面。2016年福建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1 822.9亿元人民币,新增对外投资增长61.6%,中欧(厦门—莫斯科)国际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17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9]

成功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福州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亚洲合作论坛工商大会等活动。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5年福建对“海丝”相关国家和地区投资备案项目96个,投资额22.3亿美元。双向贸易有效拓展,2016年与“海丝”相关国家和地区贸易额2 696.5亿元,占全省的23.1%,其中出口1 822.9亿元。2017年1—2月“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达433.4亿元,同比增长11.6%。在海洋产业合作方面,目前福建企业已在印尼、缅甸、毛里塔尼亚等国建立了9个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数量与规模全国第一;有10家企业在境外建立渔业养殖基地,水产养殖规模居全国首位。[10]成功举办“ 9 · 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6 · 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5 · 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暨“海丝”博览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等一系列展会,平台作用有效发挥,不断拓宽投资贸易信息渠道,营造支持企业对外合作的良好氛围,闽企闽货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11]

国际产能合作成效明显。国际产能合作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福建与海丝沿线很多国家的产业互补性强,经贸合作的基础条件较好,前景广阔。这几年,福建以基础设施建设及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建筑建材、轻纺等产业为重点,推动福建优势产能和生产环节梯度转移。(www.xing528.com)

企业“走出去”稳步推进。福建企业积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已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为海外投资项目提供融资、保险等全方位支持。海陆丝绸之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国际产业合作基金、印尼露天煤矿项目等15个项目已列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中国武夷、紫金矿业、旗滨集团等企业对外投资加速,中肯(尼亚)东非经贸合作区、中毛(里塔尼亚)海洋经济合作园、中利(比里亚)国际渔业综合基地等境外园区、旗滨集团马来西亚工业园、紫金矿业刚果(金)铜矿等一批境外投资园区和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省投资集团与印尼、马来西亚有关部门和企业达成了投资合作共识。在肯尼亚,福建建工集团承建的东非大动脉——肯尼亚A2公路项目,被非洲发展银行称赞为“这是中国公司创造的奇迹”。2016年福建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合计出口1 822.9亿元,对印尼、柬埔寨、马来西亚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有96个,主要涉及采矿业、远洋渔业、现代农业、房地产等领域,对外投资额2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6%。[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