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建设海丝核心区的主要优势

福建建设海丝核心区的主要优势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建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明显的独特优势。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金融通具有长久的历史。另一方面,随着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的开业,以及下一步中国—东盟海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福建可以成为中国与“海丝”国家和地区实现资金融通的前沿平台。

福建建设海丝核心区的主要优势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太平洋沿岸,位居西太平洋主航道,是中国面向亚太地区的主要开放窗口之一,与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渊源深厚,友好往来历史久远,经贸关系稳固。宋元时代,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港盛极一时,无数东西方商船频繁往来,留下了“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 的繁华图景。福建是连接中国台湾海峡东西岸的重要通道,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是中国面向亚太地区的主要开放窗口之一,历史辉煌,区位独特,优势明显。福建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明显的独特优势。

第一,历史渊源久远。福建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在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福州的甘棠港、长乐太平港、泉州的后诸港、漳州的月港等,都曾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上扮演重要角色。福州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基地;泉州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漳州月港是明朝中后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第二,生态环境优质,海洋资源和海洋文化得天独厚。福建是中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65.95%,长期保持全国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1]福建海岸线总长3 752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弯曲度居全国第一位,拥有众多优良港湾,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长210.9公里,居全国首位,在临港工业、航运物流等领域对外合作具有明显优势。海洋文化底蕴深厚,福建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四五千年的海洋文化,具有开放包容、拼搏冒险等显著海洋特色的福建精神,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等在海洋文明发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据考古发现,太平洋南岛语系国家的先民极有可能源自福建沿海。

第三,闽台东盟合作载体独特。台湾同胞有80%以上祖籍福建,东南亚华侨华人祖籍福建有1 254万人,闽台两地与东南亚地区习俗相似、文化趋同,民间交流量大面广,闽台特殊关系是福建与东盟交往的一个有效载体。东盟是台湾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更进一步促进了福建、东盟、台湾三地间的物资和资金流动。

第四,潜力巨大,国际产能和经贸合作前景广阔。福建是中国最具成长性的省份之一,2016年生产总值28 500亿人民币,增长8.4%,人均生产总值11 000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7 608元人民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 295亿元人民币,城镇新增就业60.7万人;2017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8.3%,经济发展稳中向好。[2]

第五,福建产业基础完备、资金和技术力量相对较强,产品性价比高,尤其是建材纺织服装鞋帽等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东盟不仅是福建资源型产品的重要原料来源地,而且拥有近6亿人口的消费品市场。目前东盟已成为福建第二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外资来源地和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未来合作空间更加广阔。

第六,文化多元,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鼓浪屿之波》是福建最优美的旋律南音是中国现存最悠久的传统古乐,鼓浪屿、福建土楼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开展经贸往来的同时,也成为多元文化的交融舞台,宋元时期兴盛的泉州就是汇聚多元文化的典型。目前,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侨华人达1 580万人,分布在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约80%集中在东南亚。[3]这些东南亚华侨华人移居历史悠久,在当地颇具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这些闽籍侨胞具有推动与促成“一带一路”的意愿。泉州的阿拉伯后裔有5万人,[4]阿拉伯国家对泉州有一种亲缘感般的认同,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有天然的优势和氛围。

“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为主要内容。从现实看,“一通、二通、三通乃至四通”的省份不少,但“五通”同时具备的省份极少。即具有单项优势的多,具有团体实力的少。由上可知,福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省份,“海丝”资源丰富,是中国少有的“五通”俱全的省份,具有担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独特条件和综合优势,即:

一是政策沟通的高地。福建历来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与东盟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具有历史、区位等优势,基础扎实,经验丰富。(www.xing528.com)

二是设施联通的枢纽。现代交通不仅要求平面的、单一的联通,而且要求“海陆空”立体交叉联通。福建地处台湾海峡东岸,在海洋地理上具有东西交汇、南北贯通、两岸四地等独特的区位,“海陆空”三者在福建沿海形成了“海丝” 的交通接点,具有成为“海丝”互联互通枢纽的条件。

三是贸易畅通的门户。福建与东盟的经济互补强、经贸合作一直十分活跃。东盟是福建“引进来、走出去”的重点市场,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以来,福建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持续快速发展。东盟是福建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福建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地和福建省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

四是资金融通的窗口。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金融通具有长久的历史。福建民营资本发达,与东南亚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密切,经济实力强大的华侨、华人群体与福建的资金往来也非常密切,不仅频率高而且金额大。另一方面,随着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的开业,以及下一步中国—东盟海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福建可以成为中国与“海丝”国家和地区实现资金融通的前沿平台。

五是民心相通的典范。福建是中国第二大侨乡,海外华侨华人是福建发展的宝贵资源,是福建联系世界的天然纽带。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点和落脚点。民心相通包含人员、文化的往来与包容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首先靠人。纵观历史上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靠人走出来的、靠人干出来的,其中华侨华人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见证者和实践者。民心相通的核心是在于文化的相识、相容、相融。这种交流不仅使外来族群融入当地文化,而且使外来族群的文化融入驻在国的生活习俗当中,即必须实现双向融合。历史上的“一带一路”都成功实现了文化的双向融合。

福建在这方面独占鳌头,也是福建有别于其他地区并成为“海丝”核心区的最重要依据和特色。人员的往来和包容方面,“走出去”有侨台港澳资源,数量合计位居全国第一。有1 500万福建籍华侨华人,台湾有70%以上台胞祖籍地在闽,香港有1/6的居民祖籍地在闽,澳门有1/5的居民祖籍地在闽。“引进来”有历代遗存的“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其中最大的群体是宋元时期波斯阿拉伯人的后裔5万多人,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南方回族[5]

文化的往来和包容方面,“走出去”并在当地扎根的有发源于福建的妈祖文化、客家文化以及以陈靖姑为代表的一系列传统民间信仰文化。“引进来”有历代遗存在享有“宗教博物馆”之称的泉州,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婆罗门教与中国儒释道在此和平共处。

此外,在人种和语言上,福建与南太平洋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福建平潭、东山和台湾三处考古表明,中国东南沿海与南太平洋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属一个群体、同属一种语言。这就是世界人类和语言地图上特有的南岛语族、南岛语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