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理论分析

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理论分析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可以看到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产业集聚的结果。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这种促进作用被称为集聚效应。具体而言,地方化经济是指由于某一产业的地理集中而对生产效率的促进效应;城市化经济则是指由于地方经济体系的产业多样化而对生产效率的促进效应。下面我们对外部经济如何导致集聚效应的产生进行深入的分析。

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理论分析

从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可以看到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产业集聚的结果。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这种促进作用被称为集聚效应。集聚经济是指由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而产生的对集聚内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效应。韦伯指出,集聚使得单位产品成本获得附加节约,这种节约在集中化过程中增长,工业就有一个固定的集聚经济指数。

Hoover最早将集聚效应分为地方化经济(Localization Economics,也称为专门化经济Specialization Economics)和城市化经济(Urbanization Economics,也称为多元化经济Diversity Economics)。具体而言,地方化经济是指由于某一产业的地理集中而对生产效率的促进效应;城市化经济则是指由于地方经济体系的产业多样化而对生产效率的促进效应。因此,两者的集聚形态和作用机制都不相同。对于一个产业,如果地方化经济占主导,那么该产业倾向于聚集在一些区域,区域内高度专业化的生产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如美国IT企业的聚集地硅谷汽车企业的聚集地底特律等。

另一方面,经济多元化的大城市会吸引那些在多元化环境中才能更好成长的产业和企业,突出表现为一些多元化的大都市经济区。按照Hoover对集聚经济的分类,马歇尔最初关注的工业集聚问题就属于专门化经济范畴,而城市化经济或多元化经济,对于企业和产业都是外部的(Jacobs,1969)。地方化经济的出现依赖于区域某一特定产业的企业数量的增加;城市化经济则只与城市规模有关,与单个企业或产业的规模无关。地方化经济带来的效率提高往往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产业的企业之间,而城市化经济则使城市中的所有企业都受益(Selting,1994)。既然集聚效应是指由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而产生的对集聚内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那么集聚为什么可以给企业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呢?也就是说集聚效应来源于什么呢?弄清楚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只有我们清楚了集聚效应的来源,才能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政策建议。(www.xing528.com)

马歇尔认为集聚效应来源于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任何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经济效应取决于从事工商业的单个企业的资源、组织以及管理的效率,第二类经济效应取决于产业的一般发展。我们把前者称为内部经济(Internal Economies),后者称为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由此可知,马歇尔所定义的内部经济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内部规模报酬递增,与企业内部的生产函数形式有关;而外部经济则是指由于行业的发展而使企业得到的好处。外部经济又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两个方面。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的增加而使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收益增加,反之则称为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或者不经济)在成本曲线上体现为厂商整体平均成本曲线的下移(或上移)。外部范围经济是指企业因行业专业化分工深化而从经营领域或事业领域的多样化拓展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当社会分工高度发达,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时,若企业不能有效地获得内部范围经济,那么生产系统就会出现水平分离,致使单个企业生产活动由多元化转为专业化,形成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的地方化生产系统,企业从相互集聚中实现外部范围经济。因此,产业集聚的范围经济主要来源于由交易活动连接起来的产业间的相乘效果以及经营领域扩大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景芝英等,1998)。

外部经济还可以分为基于知识集中与外溢的技术性外部经济(Technological Externalities)(也称溢出外部性)和基于市场联系的货币外部经济(Pecuniary Externalities)。Viner首先提出了货币外部性的概念,将它与技术经济(常被称为非货币经济)区分开来。他指出,一个企业是某个行业的一部分,当整个行业增长时,企业为生产要素支付的价格降低而使企业的单位成本降低,这种经济性就叫做货币外部性。因此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生产函数(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是一种非市场性的相互作用效应,直接作用于个人的效用或者厂商的生产函数;后者指在价格调节的市场机制下,通过市场联系而获得的收益。两者有时候也可以相互包容到一起,并不一定相互矛盾,每种外部性都可以导致经济活动的集聚(Scitovosky,1954)。Krugman认为虽然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都会导致经济活动的集聚,但技术外部性只能引起小范围的经济活动集聚,而正是与供给、需求相关的外部货币性经济,导致了制造业的地理集聚和“中心—外围”模式的形成。他认为,在完全竞争型一般均衡中,外部货币经济不产生福利影响,也不会产生动态性问题。但在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的假设下,外部货币经济则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无论是提出技术外部性还是提出货币外部性的经济学家,他们都承认外部经济是产业集聚产生集聚效应的原因。下面我们对外部经济如何导致集聚效应的产生进行深入的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