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

甘肃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民族地区应以本区域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特色旅游、藏医药、畜牧茶农加工等为基础,以本地现有优势企业为主导,通过适当集中布局,加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和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力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人才匮乏是甘肃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大规模的劳务输出、本地劳动力能力不足、人才引进难度大等因素使得民族地区缺乏发展特色产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启动特色产业人才引培工程刻不容缓。

甘肃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

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将具有地域性的资源型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清真品牌和清真产业是临夏州最大的优势产业,要继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其支柱作用。一是扩大规模,以清真牛羊肉熟食品加工、清真方便面、清真调味品和清真乳制品为主体,积极拓展销售市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二是打造品牌,将壹清清真乳品打造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产品品牌;三是提升效益,引导企业积极创新,延伸产业价值链,引入智能制造技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节约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效益。文化旅游产业和藏医药产业是甘南州极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应继续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优化产品,在打造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继续深挖文化旅游内涵,将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底蕴丰厚的革命遗迹旅游产品深度融合,不断优化产品,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提升服务,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通过全域旅游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通过服务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绿色发展,以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为契机,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做大做强清真食品、文化旅游业、藏医药产业和畜牧产品深加工业等现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不断开拓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体系,将新型特色产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甘肃民族地区拥有煤炭、水能、黄金、建材等资源,这些产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但是作为资源性产品,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受市场影响大,发展后劲不足,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有一定的破坏性。积极挖掘本区域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大力提升文化产业的吸附力和影响力,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在大力推动甘南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大临夏州旅游“百亿产业”建设力度,将旅游产业作为民族地区新兴产业

甘肃民族地区应以本区域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特色旅游、藏医药、畜牧茶农加工等为基础,以本地现有优势企业为主导,通过适当集中布局,加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和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力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首先,应以全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做好本地特色产业定位,在确定地区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按照“一县一业”的产业集群模式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其次,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营造特色产业品牌发展环境,并协助园区理顺资金流、产业流、物资流、信息流等要素,打造具有一定民族性、地域性、生态型和区域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园区。第三,政府应通过其影响力,强势、系统、多方位地宣传特色产业园区,扩大园区知名度,提升园区土地增值空间和品牌价值。(www.xing528.com)

对特色产业实行产业倾斜政策,逐年加大民族地区清真食品产业、特色文化产业、旅游业和畜牧加工业等特色产业的建设投入,设立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并积极争取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更多支持,以增强行业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建立少数民族特色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将由银行一家承担风险的局面转变为多家机构承担,降低银行承贷风险,提高放贷的积极性[6]。对新建项目建成投产,升入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开拓市场等途径首次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地方政府给予每户一定金额的奖励,对首次升规的中小微企业在税收缴纳上维持升规前缴纳金额3年不变。对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商业基础设施、大型特色专业市场建设所需贷款给予优惠利息补贴。在民族地区大力推广康乐县和永靖县设立的建设银行助保贷模式,由政府出资在建设银行设立资金池,争取银行的更多贷款规模。

人才匮乏是甘肃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大规模的劳务输出、本地劳动力能力不足、人才引进难度大等因素使得民族地区缺乏发展特色产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启动特色产业人才引培工程刻不容缓。首先,要从“量”上解决发展特色产业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整合各类国家和省市州免费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有倾向性地增加特色产业人才培训,打好特色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其次,从“质”上重视,对特色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大力引进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特殊人才,并通过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等途径留住引进的人才。第三,各民族地区每年应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挤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对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人才给予物质奖励,并通过柔性的管理政策和弹性工作时间等方式为这部分人才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