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任务

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任务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情况下,有价证券就成了现金的替代品。获取收益是持有有价证券的原因。现金及有价证券的管理目的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货币的同时,节约使用资金,并从暂时闲置的货币中获得最多的利息收入。当预期利率将要下降,有价证券的价格将要上升时,企业可能会将现金投资于有价证券,以便从有价证券价格的上升中得到收益。

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任务

现金是可以立即投入流动的交换媒介。它的首要特点是普遍的可接受性,即可以有效地立即用来购买商品、货物、劳务或偿还债务。因此,现金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属于现金内容的项目,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各种形式的银行存款和银行本票、银行汇票

有价证券是企业现金的一种转换形式。有价证券变现能力强,可以随时兑换成现金。企业有多余现金时,常将现金兑换成有价证券; 现金流出量大于流入量需要补充现金时,再出让有价证券换回现金。在这种情况下,有价证券就成了现金的替代品。获取收益是持有有价证券的原因。

现金及有价证券的管理目的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货币的同时,节约使用资金,并从暂时闲置的货币中获得最多的利息收入。持有足够的现金不仅能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而且还能应付意外事件对现金的需求,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强现金管理是企业流动资产管理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现金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编制现金收支计划,以便合理估计未来的货币需求;

(2)对日常的现金收支进行控制,力求加速收款,延缓付款;

(3)用特定的方法确定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量。

一、持有现金的动机

(一)支付的动机

支付的动机是指持有现金以便满足日常支付的需要,如用于购买材料、支付工资、缴纳税款、支付股利等。企业每天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很少同时等额发生,保留一定的现金余额可使企业在现金支出大于现金收入时,不致中断交易。支付需要现金的数量,取决于企业的销售水平。正常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入和支出以及它们的差额,一般同销售量呈正比例变化。其他现金的收支,如买卖有价证券、购入机器设备、偿还借款等,比较难预测,但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都有增加的倾向。

(二)预防的动机

预防的动机是指持有现金,以应付意外事件对现金的需求。企业预计的现金需要量一般是指正常情况下的需要量,但有许多意外事件会影响企业现金的收入与支出。例如,地震水灾火灾自然灾害,生产事故,主要顾客未能及时付款等,都会打破企业的现金收支计划,使现金收支出现不平衡。持有较多的现金,可使企业更好地应付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预防动机所需要现金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 ①现金收支预测的可靠程度; ②企业临时借款能力; ③企业愿意承担的风险程度。

(三)投机的动机

投机的动机是指企业持有现金,以便当证券价格剧烈波动时,从事投机活动,从中获得收益。当预期利率上升、有价证券的价格将要下跌时,投机的动机就会鼓励企业暂时持有现金,直到利率停止上升为止。当预期利率将要下降,有价证券的价格将要上升时,企业可能会将现金投资于有价证券,以便从有价证券价格的上升中得到收益。

二、现金最佳持有量的确定

现金作为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保持一定量的现金有利于维持企业的支付能力,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 但是现金又是非营利性资产,库存现金没有任何盈利能力,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也远远低于企业资金报酬率,现金余额过大会让企业承担较大的机会成本。因此,考虑到风险与报酬,就必然涉及最佳货币持有量的决策问题。常见的现金持有量决策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据现金有关成本,分析预测其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现金的成本一般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 持有成本

持有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的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用及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其中,前者主要是由于对该项现金余额进行管理而增加的费用支出,如管理人员的工资与必要的安全措施费用等。这部分费用具有固定成本性质,它在一定的范围内与现金持有量关系不大。后者是由于企业不能同时用该现金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它是变动成本,它与现金持有量的额度密切相关,即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就越高; 反之,就越小。因此,它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或报酬率)。

2. 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是指企业买卖有价证券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实物交割手续费等。转换成本之中有的具有变动成本性质,如委托佣金或手续费,它们一般是按照委托成交金额计算的。在证券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无论变现次数多少,所需支付的委托佣金总额是相同的。因此,它们属于决策的无关成本。这样,决策的相关成本只包括转换成本中的固定性转换成本。所以,通常在计算货币最佳持有量的转换成本时我们仅考虑其中的固定性转换成本。转换成本与证券变现次数呈线性关系,与货币最佳持有量呈反比关系。固定性转换成本=证券变现次数×每次的转换成本。

3. 短缺成本

短缺成本是指企业因缺乏必要的现金,无法应付日常支付可能蒙受的损失。企业的现金短缺成本经常发生,如因缺乏现金无法及时购买原材料,造成生产中断的停工损失; 企业缺乏现金不能按期偿还债务造成的信用损失; 企业缺乏现金无法在折扣期内支付货款而丧失的现金折扣好处等。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增加。

成本分析模式只考虑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持有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与管理费用)及短缺成本,而不考虑转换成本。相关成本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如图6-1所示。

从图6-1可以看出,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总成本最低时的货币持有量。

【例6-1】某公司现有甲乙丙三种现金持有方案,相关资料如表5-1所示。

表6-1 现金持有量备选方案 单位: 元

图6-1 现金持有量与成本关系

根据表6-1编制公司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6-2。

表6-2 公司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 单位: 元

通过比较可知,丙方案的总成本最低,因此,7600元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二)存货模式

存货模式认为公司货币持有量在许多方面与存货相似,存货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可以用于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存货模式的着眼点也是现金相关总成本最低。在这些成本中,管理费用因其相对稳定,同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关系不大,因此在存货模式中将其视为决策无关成本而不予考虑。现金的短缺成本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无法计量性,也不予考虑。在存货模式中,只对机会成本和固定性转换成本予以考虑。能够使现金管理的机会成本与固定性转换成本之和保持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设A为预算期内货币(现金)需要总量,Q为最佳货币持有量,R为有价证券利率或报酬率,F为平均每次证券变现的固定费用,即转换成本,TC为现金管理总成本,则

现金管理总成本=持有机会成本+固定性转换成本

最低现金管理总成本、持有机会成本和固定性转换成本的关系如图6-2所示。

用公式表示为(www.xing528.com)

图6-2 现金持有量与相关成本关系图

上式通过对Q求一阶导数,并令其结果为0,即可以确定出最佳货币持有量Q及最低现金管理总成本。

最佳货币持有量Q=

证券变现次数为

最低现金管理总成本TC=

【例6-2】某公司预计全年现金需要量为70000元,每天支出量不变,现金与有价证券的每次转换成本为280元,有价证券的利息率为20%,求该公司的现金最佳持有量为多少?

最佳货币持有量Q==14000(元)

最低现金管理总成本TC==2800(元)

证券变现次数为=5(次)

(三)现金周转模式

现金周转模式是根据现金周转速度来确定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当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需求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现金平均余额的大小将取决于现金本身的周转期的长短,周转期越长,现金持有量越大; 周转期越短,现金持有量越小。现金周转期是指自现金投入生产开始到最终又以现金形式回归所需的时间长短。现金周转期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存货周转期。存货周转期是指将原材料转化成产成品并出售所需要的时间。

(2)应收账款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是指将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即从产品销售到收回现金的时间。

(3)应付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是指从收到尚未付款的材料开始到现金支出之间所用的时间。

现金周转期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现金周转期确定后就可以确定现金最佳持有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最佳现金持有量=日平均现金需要量×现金周转期

日平均现金需要量=年现金需要量/360

【例6-3】某企业预计全年需要现金1200万元,预计存货周转期为80天,应收账款周转期为40天,应付账款周转期为30天。则有,

现金周转期=80+40-30=90(天)

现金周转率=360/90=4(次)

最佳现金持有量=1200/4=300(万元)

现金周转模式简便易行,但是该模式假设企业在采购、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的现金流量是相等的,否则,计算口径不同就无法按上述公式计算现金周转期,而现实情况与此假设有较大的偏差,从而影响了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合理性。

三、现金收支的日常管理

(一)现金收账管理

现金收账管理的目标在于缩短自客户付款(支票)到支票兑现,存入企业存款户为止的时间。设计现金收账方法的要求是: ①减少客户付款的邮寄时间; ②减少付款到达后取回资金的时间; ③使资金能迅速转入企业开户银行的往来账户备用。现金收账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设立收账中心,由银行集中收账。企业以客户的地理分布和各销售区的账单量为依据设立多个收款中心,以缩短从顾客寄出账款到资金到手之间的时间。收款中心是企业在该中心所服务的区域内向客户开出发票和账单的中心,客户将付款送到该中心而无须送到公司总办事处。收款中心收到付款后立即存入当地银行,并由当地银行划转该企业开立主要存款账户的商业银行。划转是每日用电汇方式进行的,较之常用的存入转账支票的办法更快,以这种办法划转到集中收账银行的资金,企业立即可用。对于营业地区广大的企业来说,银行集中收账可加速收账时间达3天之多,但是,即使全国销售的企业,维持银行集中收账的费用也是很大的。例如,被使用的当地银行将指望它们维持相称的存款金额。因此,采用这种收账制的费用应少于将因之节约的现金进行投资而可获得的额外利润

(2)设立专用邮政信箱。首先应在各主要城市租用当地的邮政信箱,委托地区银行收取客户寄入该邮政信箱的支票并将收到的支票存入开出发票账单企业的账户。地区银行将存款单和收到的付款单位名单等定期送交开出发票账单的企业。使用该收账方式,可以节约由收账中心收取支票再存入当地银行的时间,但维持这个收账制度代价较昂贵,银行需收取服务费并希望维持相称的存款余额,而且服务费是按收取的支票数计算的。如果支票的额很小,则成本就比较高。因此,是否采用这一收账方法要根据上述条件平衡考虑。

(3)专人收款。对于金额较大的收账可采用直接派专人前往收取支票并存银行,加速收款。

(4)事先核定记账。这种方法是指在某个指定时间,现金自然从顾客账户转到公司的账户上,在此过程中没有传统的账单,故这种转账叫做无账单交易。因为邮寄和账户结算的时间都减少了,因此,此方法能加速资金周转。虽然这种方法十分有效,而且也可能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是它被接受的速度比预计的要慢; 当然付款者在实行这种方法时失去了弹性付款时间也是不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二)现金支出管理

加速现金回收固然是现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仅仅做好这一工作还不够,还必须加强对现金流出的控制。因此,只有包含有效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管理才构成完整的现金管理。现金流出的控制方法有下列几种:

(1)延缓支付应付账款。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金,安排好付款时间是很重要的。企业在不影响自身信誉的前提下,可尽量推迟应付账款周期。如企业采购物资,其支付条件是开出发票日期后10天内付款,现金折扣2%,45天内按发票额付款。企业应安排在开票后第10天付款,使企业能在最大限度的时间内利用现金而又不丧失现金折扣,倘若企业急需现金而放弃折扣的优惠,当然应安排在信用条件规定的最后一天支付款项。另外,企业还可以利用汇票这一结算方式来延缓现金支出的时间,因为汇票和支票不同,不能见票即付,还需由银行经购货单位承兑后方能付现,所以企业的银行存款实际支款的时间迟于开出汇票的时间。

(2)运用现金的“浮游量”。现金的浮游量是指企业账户上存款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示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以企业开出支票、收款人收到支票并将其送交银行,直到银行办理完款项的划转,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浮游量”实际上就是企业与银行双方出账与入账的时间差造成的。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虽然企业已开出支票却仍可动用银行存款账上的这笔资金,以达到充分利用现金的目的,但是,企业使用现金浮游量应谨慎行事,要预先估计好这一差额并控制使用的时间,否则,就会发生银行存款的透支。

(3)工资支付模式。许多企业都开设有支付工资的专门银行存款户。然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员工都在发工资当日就将支票到银行兑现,有的甚至过了好几天才去银行兑换。因此,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员工支票兑现的历史资料,预测工资支付发生后逐日兑现的百分比,以便把每日的银行存款余额保持在最低额。总之,有效地控制现金支出可以尽可能多地保持现金余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