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免明天必涨:我的媒体报道经历

避免明天必涨:我的媒体报道经历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报纸广告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一个营销方面负责人让我把夹报报纸广告总标题换成“明天必涨”。给我来了个“圣旨到!”我不肯写“明天必涨”的原因不是对权威不服从,而是对未发生的事情不想做设定。就是这样的思维,才让我写“明天必涨”。但当时我无法为自己的“自说自话”辩解。贵为皇族的大阿哥和尊为一品的明珠,在这件事情上,只能作为辅佐,不能成为统帅。选“仕”的本事,比起作势又更胜一筹。

避免明天必涨:我的媒体报道经历

在报纸广告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一个营销方面负责人让我把夹报报纸广告总标题换成“明天必涨”。

我说世界上哪有什么“明天必涨”?营销负责人以为HOLD不住我,是我在跟她对抗,紧接着说:“这是老板说的!”

这算什么意思?给我来了个“圣旨到!”我立刻火了,说:“要写你自己写,自己去发稿,我不写这种文字。”大概上辈子做过史官之类的,中国有司马迁,秉笔直书,总归要得罪一些人。这会儿就是这个脾气来了。

帕拉迪奥建筑6000平方米的售楼处暂时作为我们的办公室,宽敞的办公区,留下来加班的人并不多。营销负责人还想因为刚跟老板开过会,坚持“明天必涨”。我当然知道与甲方开过会议之后,对蓄客人数、供销比、价格策略都做了调整,销控和推案节奏都可以锚定次日的销售价格。

《无价》这本书,对于价格策略分析得非常透彻。价格策略和多少倍的溢价估值之类的概念,听起来有点悬,但是做起来是却是有套路的。这里不说价格策略,毕竟《无价》对此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晰了。在iPad生产出来之前,没人知道要用iPad。

所以,简言之,在价格策略制订出来之前,没人知道价格和价值之间的背离有多少。

我不肯写“明天必涨”的原因不是对权威不服从,而是对未发生的事情不想做设定。我问“传圣旨”的同事,“9·11”发生前夜,你认为有多少人在纽约世贸大厦的顶级写字楼里做着明天的提案报告,或者是明年的商业计划书?还有多少人准备跟家人在下个月去度假?

我说这话的时候,甲方项目总经理正好路过。我当时没在意,后来,有一次下暴雨,我在售楼处门口工地要搭车出去。平时我会搭电瓶车出去,这次大雨,是甲方老总看不过去了,开车送我到家。

这个版本传到老板这里,说过一句“甲方再怎么好也是甲方”,话外音“你不要跟甲方走太近了”。代理公司人才被甲方挖角是常有的事,有时候挖到一个关键性的团队,就省下一大笔营销预算,跟甲方走得近,是很多职业经理人有意为之,把前公司当职场跳板。我当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也知道当时公司内外部面临的各种微妙局面。

我再次回大连的时候,是应另一个开发商邀请,顺便去“中信·海港城”看了看,听说“钻石湾”的营销总监已经转到这个竞争对手阵营。能在一起谈三观的人不多,谈不得三观不妨,能守住“底线思维”就不错了。

但是在房地产圈子里,拼了全力出来混,都是为钱来的。我也是为钱,只不过没什么大志向,跟大连同事说:“我做了这么多项目,已经不再需要靠哪个项目沽名钓誉,只不过赚点奶粉钱。”

开盘这天,售楼处挂着“不二价”的条幅,我觉得太扎眼,这时甲方领导过来了,我说了句:“我们在汤臣的时候,1999年汤臣高尔夫别墅海顿特区’开盘,表达同一个意思,用的是‘谢绝议价’。”

讲话的语气比语句本身更重要,“不二价”和“谢绝议价”分明是传递了霸道总裁和老贵之间对弈时的姿势。我对霸道总裁无感,觉得太张扬和外露,尽管我自己有时候也这样,但是有前辈告诫我六个字“和其光,挫其锐”,换成万宝龙广告语是“智者潜锋芒”。

姿态比你说了什么都要紧,“谢绝议价”是一种姿态。但是这个营销总监喜欢“简单粗暴”。就是这样的思维,才让我写“明天必涨”。我不肯写,才成为我自己。

“钻石湾”的3天16亿元,今天回想起来,算是一生征战的奇迹。一气呵成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情绪和情结被牵动。但是那时候有一个人在前面带着你,如披荆斩棘的高手,带着削铁如泥的利器。华山论剑谁与争锋的气势,搅动了整整一场营销风暴。

当然,这个欢声笑语的场面也被我搅和得不再有趣,大家散了,睡觉。后来“远洋·钻石湾”也好、“远洋·风景”也好,销售态势良好,资金回笼迅速。甲方领导请吃饭,开庆功宴,我总是推脱不去,这大概是年轻时留下过阴影。我跟老板告假,也不扭捏作态推说自己生病之类的话,只发过去八个字“一人向隅,举席不欢”。

在汤臣金融大厦上班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跑到楼顶吹风;在汤臣高尔夫球场上班的时候,我喜欢一个在别墅区散步;在“远洋·钻石湾”上班的时候,我沿着八里海岸线,一步步走,一步步思忖;在“远洋·海港城”上班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在海边坐会儿。

后来,这些工作中放空的过程,被有的职业经理人告状到老板跟前,无非是认为我孤高难相处。而我仅仅是累了,只想放空一下。

随着对建筑和空间理解的深入,这些年,我在谈论建筑的“体”和“用”的时候,也会更看重“空”。但当时我无法为自己的“自说自话”辩解。在头脑中生产产品的人,观念就是产品,再把观念具象化到图形或者文字。等到能够读懂这些文字的人在读到这些图表和文字的时候,读到的是一些已经加工过的信息了。

但是在项目现场,从土地、风、树木、花朵、砖石、铸铁这些自然界材质中读取的信息,从场域中感受的心理图式,只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独自精神长跑。(www.xing528.com)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一段收复台湾的剧情,启用了“罪臣”姚启圣。姚启圣当时还各种摆谱,但是对于水师,他就是要比别人了解得更透彻,对于各种潮汛,他就是具有丰富的经验。贵为皇族的大阿哥和尊为一品的明珠,在这件事情上,只能作为辅佐,不能成为统帅。

所以,在什么时候,让谁掌握帅印,就成了关键。选“仕”的本事,比起作势又更胜一筹。这个“仕”,接连着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得是块顶天立地的料子。

从这里去理解建筑中的“栋梁”和人才中的“栋梁”,又是同一性的问题。所谓中流砥柱,重要的人,总是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台湾作家刘墉说,好孩子是世界的。他们做了医生、律师等各种行业内的精英翘楚,却不能陪伴父母承欢膝下。父母们不能一边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一边又像鸡笼子一样圈养孩子。但是常常使我们困顿的就是这样的两难,也就是这样想求得世间“双全法”的那一念贪心。

在游历名山的路途中,看到历代传承下来的那些精美石雕,工艺精湛的雕梁画栋,古老的石树瓦砾,无声地诉说着多少楼台烟雨中。从这样的大视角回到现在操盘的项目上,不会认为那是千斤重的担子。

而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正是在一件件事情中,练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定神闲,出将入帅、运筹帷幄。一旦时机成熟,借东风、借草船、借潮汐……

天地万物,日月星辰,揽月入怀,借来一用。如此看来,连一场SARS也是一个可借的事件和时机。有时候,只是当局者迷,自己还没有看到,就成了风口上的猪,飞了好久,还以为自己身轻如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曹雪芹薛宝钗在《红楼梦》最后一场诗会中说出的词。

而在“钻石湾”开盘之前,我们在商讨媒体策略的时候,陈总忽然说出了这首诗。随后,一场空前盛况的媒体运动悄然轰动大连。

咏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此两首诗词,时代背景大不相同,借物抒怀,却是各含深意。我说的这个潮汛,在这里可以画一个休止符了。

“钻石湾”后来价格回落,这笔账不应该算到我头上,我当时就是个空有总监头衔却埋头在售楼处苦闷加班的资深写手,连奖金都没拿到。当然笔杆子里到底流出了什么?在《罗辑思维》最新几期的微信平台中,出现了一段关于“定位税”的口播。我某天和小镇上的人聊天,我说我并不去追着买海边的房子,我太知道海边的四季是怎么一回事了,加之我以前的工作就是“重新定义市中心”,知道所有的价值和价格都是人为赋予的。我试想过在一个满是钻石的星球上,淡水比钻石珍贵。青岛和大连,在《阅读大地》里结成了我回不去的一抹深蓝,现在家中四面白墙,我用灰蓝色二手木质家具布置出来,看岁月流沙,时间留痕。

所以,现在的生活,已经不是在别墅里寻求与世隔绝,反倒是结庐在人境,真就是耳无车马喧。

以“钻石湾”的广告语(Slogan)为本篇收官——从此大连弯向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