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内运输枢纽的组成和规划

城市内运输枢纽的组成和规划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建成运营,铁路客运站与机场的综合一体化也逐步必要。总之,城市内运输枢纽体系规划应以强化衔接为核心,建立功能完备、布局与分工合理、设计人性化、集疏运体系完善的枢纽站场和能力匹配的线路网络,加强信息系统、运营服务的衔接,使城市内外交通、客货中转换乘更加便捷、顺畅,提高综合运输体系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运输枢纽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城市内运输枢纽的组成和规划

运输枢纽(城市)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承担客货运输集散、中转、换乘、换装以及过境等功能,该功能的发挥依靠城市中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及其设备、信息系统等要素构成运输枢纽体系。基础设施具体包括各种运输枢纽站场及其集散线路、运输枢纽场站之间的联络线、城市道路与对外公路的衔接以及过境线路等,其中运输枢纽站场是主体,是枢纽功能的主要承担者。综合运输枢纽城市主要发挥城市交通和对外交通运输的衔接以及外部交通运输在城市内中转换乘,运输枢纽站场主要指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等,不包括城市内客运出行形成的中转换乘枢纽站场,即市内交通枢纽站场,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站、地面公交换乘枢纽站等。

城市内运输枢纽体系规划应主要处理与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协调、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便于客货集散、提高旅客中转换乘的方便和快捷,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等问题。根据运输枢纽体系的构成要素,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枢纽站场布局调整

枢纽站场的布局应在与城市发展及产业布局相适应的前提下,尽量便于旅客和货物到达站场,缩短枢纽站场与客货源点之间的运输时间。在确定枢纽站场的具体位置时,还需考虑其他一些实际因素,如周边道路交通条件、土地的可获得性、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等。另外,枢纽站场尤其是大型客运枢纽站场对周边地区具有很强的催生效应,在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阶段,一些城市为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调整城市布局,利用枢纽的集聚效应,可以把枢纽站场布局在建成区以外或者更远地区,促进形成城市副中心。

(二)枢纽站场的规模与集中度、综合性

枢纽站场的规模主要依据未来客货吞吐量、中转量确定。客运枢纽站的集中和综合可以减少旅客换乘次数和换乘时间,大大提高便捷性,同时还可以节约城市中宝贵的土地资源。铁路、民航主要承担中长途客运,公路客运是中短途,部分是为中长途进行旅客集散。为方便旅客中转换乘,应重视公路长途客运站与铁路客运站、机场的一体化。随着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建成运营,铁路客运站与机场的综合一体化也逐步必要。枢纽站场过度集中也会带来规模过大、集散距离过长,并且使大量集散客流、车流汇集于枢纽站场周边相对狭小的区域内,局部交通组织困难等问题,因此也不应该过于追求枢纽站场的规模和集中,大城市规划建立几个客运枢纽站场是合理的。

(三)枢纽站场的功能分工

城市内规划布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货运输枢纽站场时,对其进行功能分工非常必要。货运站场可以依据所服务的区域范围和业务类型,结合对外运输线路的方向进行分工。客运站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功能分工:按衔接线路方向进行分工;按办理快、慢车分工;按办理中长距离、城际和市郊旅客列车分工。即使综合性客运枢纽,如上海虹桥客运枢纽,其铁路功能、航空功能也应在全市铁路运输、民航运输中有一定功能分工。

(四)枢纽站场的集疏运网络

枢纽站场集疏运网络规划应该对其周边区域交通现状及未来发展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等建设,合理构建。其核心理念应为干线运输与集疏运能力匹配,能够实现快速集散,并尽量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具体应依据三方面原则,首先,客运枢纽应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出租车和社会车辆为辅的多种客流集散方式,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应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其次,大型国际机场既要有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网相衔接,又要有高速铁路经过或与主要铁路客运站建立直接、快速的客运通道;最后,加大铁路运输在港口货物集散中的比重,并采取建立货运专用通道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公路集散运输对城市的影响。(www.xing528.com)

(五)枢纽站场间运输联系通道

大型客运枢纽站场之间都有较大规模的旅客进行中转换乘,有必要建立有效的衔接。这些中转换乘交通限于客运站场之间,目的明确、相对集中,与城市内部交通出行有较大不同,应为其提供快速、经济、直达的中转换乘方式。一种方式是与城市地面公交或轨道交通相结合,有运营线路为枢纽站场间建立快速、直通的联系,同时服务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另一种方式是在各站场之间建立专门、独立的换乘公交线路,这种公交按一定的频率穿梭往来于各站场之间,仅在各客运站场停靠。货物很少从一个站场运送到另外一个站场,货运站场之间一般不需要衔接通道。

(六)合理处理(分离)过境运输

枢纽城市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必定有较大规模的过境运输,过境运输不在枢纽城市停留,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没有关系,有必要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分离。分离的形式有过境公路、过境铁路、绕城高速公路等。如果受客观条件限制或从技术经济角度修建独立过境线路不经济合理,过境交通运输通过城市内部道路,该道路应按城市快速道路的标准建设与控制,或直接采用高架或下穿的方式过境。目前在中小城市过境交通可以利用城市道路与城市交通混行。随着城市发展和扩大,应修建专用过境铁路和公路。对于过境公路,还需通过交通管制、经济手段等加以引导,以达到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分离的预期目的。

(七)对外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综合运输枢纽城市还有大量的汽车进出城区,为了使这部分交通流顺畅,避免在城郊接合处出现交通拥堵,要求对外公路与城市道路有良好的物理连接和通行能力的匹配。其中通行能力的匹配是指对外公路衔接的所有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之和与对外公路的通行能力相匹配。由于城市道路本身要承担城市内部的交通,只有部分通行能力可以用来承担对外客货运输,因此应是该有效通行能力之和与对外公路通行能力相匹配,需要主要对外公路与多条城市主干道相衔接。另外,城市交通和对外干线交通流在时间上都有不均衡性,如城市交通的早晚高峰等,能力匹配还需考虑这种时间上的不均衡性。

另外,城市枢纽体系规划还应对站场设计的立体化和人性化,信息系统与运营服务方面的完善、衔接等提出一定的要求。

总之,城市内运输枢纽体系规划应以强化衔接为核心,建立功能完备、布局与分工合理、设计人性化、集疏运体系完善的枢纽站场和能力匹配的线路网络,加强信息系统、运营服务的衔接,使城市内外交通、客货中转换乘更加便捷、顺畅,提高综合运输体系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运输枢纽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