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更开放市场,更有效发挥机制

更开放市场,更有效发挥机制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价格方面,出租车、停车、租赁、旅游包车、省际客运等所有非公益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均应逐步放开价格管制,或设指导价及最高价,具体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完善公共交通票制票价体系,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更开放市场,更有效发挥机制

在现有城市交通运输领域,因考虑其公益性而管制过多,人为造成垄断性,阻碍了市场的竞争。因此,在城市各种资源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如何配置既有交通运输资源、更多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激发运营主体提供更优质服务是目前及今后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扩大运输市场开放,促进市场融合发展

目前,许多城市的交通领域存在大量非法运营行为,如“黑出租”“摩的”等现象屡打不衰,主因是百姓客观上有服务需求但合规市场不能很好地满足。而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如汽车租赁业、货运业等,企业会有更强的意愿和动力服务用户,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都高。因此,未来应以更好地满足百姓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推进市场改革,以开放市场、降低市场准入为主,以执法打击为辅助,疏导非法营运市场,形成更大规模的合规市场。

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要降低市场准入、放松对运力和价格等的管制。在当前改革背景下,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许可范围,精简行政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重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逐步放开各行业领域对运力等管制,有效减少出租、长途客运、维修、停车等非法运营车辆和主体,进行规范管理。在价格方面,出租车、停车、租赁、旅游包车、省际客运等所有非公益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均应逐步放开价格管制,或设指导价及最高价,具体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完善公共交通票制票价体系,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几个重点领域改革具体如下:

逐步深化地面公交市场改革。大城市的地面公交破除独家垄断的局面,或按照不同区域设立不同运营主体,或探讨地面公交网运分开,鼓励更多市场主体进入,形成几家企业有序竞争的局面。通过竞争对比,既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又便于掌握真实运营成本,使公交补贴更合理有效。对社区通勤快车、定制商务班车、市郊公交、社区公交等易于独立、竞争的领域,率先实施规范的政府购买服务,通过招投标选择运营主体。

推动公共客运业态融合发展。改变公共客运管理模式,由目前管理企业、车辆、人员等要素向管理最终服务转变。依据业务和服务种类,完善市场主体准入条件和资质标准,鼓励城市公交、道路客运、旅游包车、大型客车租赁等客运企业拓展经营范围,开展多种业务,实现融合发展。

放松对出租行业管制,推动与小汽车租赁融合发展。逐步放开对出租车运力和价格管制,并采取与小汽车租赁的运力、价格等相同或相近管理,研究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条件和行业发展政策,鼓励运营主体开展多种类型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出租、租赁需求。(www.xing528.com)

推进停车产业化。放宽停车运营企业准入,鼓励各种投资主体进入停车产业;放开路外停车价格管制,政府通过路内停车数量和价格对整个城市停车供给数量和价格进行调控;鼓励个人、企业停车泊位对外经营,通过市场手段推动错时停车和立体停车发展;逐步推进政府事业单位停车管理改革。

(二)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规范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运输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2013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提出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有效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

交通运输行业内应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或基本公共服务较多,通过特许经营或购买服务的方式可以使供给更有效。应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包括占道停车经营管理、市郊公交、定制商务班车、社区袖珍公交、机场巴士、节假日道路客运、重大活动包车、行政事业单位班车、机场和火车站等大型客运枢纽的客流集散保障、特殊天气下的救援,以及停车违章执法、行业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领域最大的政府购买服务,应加强城市公交成本规制,形成明确、规范、透明、有效的公交补贴制度,加强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与考核,建立与其更为紧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具体可将补贴分为基本补贴和激励补贴,后者取决于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考核和乘客的综合评价结果。

在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等方面,确保“不同所有制主体的财产权利得到平等保护,不同所有制企业能够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保障对民营、国有制市场主体公平对待。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机制与制度,将政府购买服务与企业资质、信誉等挂钩,促进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