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发展的优异成果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发展的优异成果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安定区围绕马铃薯、草牧、蔬菜等产业,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普日、民族团结进步月、农村冬季“小三讲”等多种活动载体,大力开展技术宣传和培训。农业科技研发转化效果明显。全区已有41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市级鉴定验收,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十二五”以来,全区争取实施国家及省市农业科技项目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发展的优异成果

近年来,西部地区以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实用技术为重点,巩固提升特色主导产业,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1)科普宣传培训不断加强。近年来,安定区围绕马铃薯、草牧、蔬菜等产业,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普日、民族团结进步月、农村冬季“小三讲”等多种活动载体,大力开展技术宣传和培训。近三年累计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70 余期(次),培训农村科技示范户、星火带头人、农民企业家和乡镇、村、社干部及农民1.2 万余人(次)。区广播电台开办了科技宣传栏目,定期定时播出相关法律法规和种植养殖等农村适用技术。安定区科技门户网站累计发布各类科技信息1250 余条,年用户访问量达2万多人(次)。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培训,使科技在农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中得到推广和应用,群众的科技素养有所提升,为全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农业科技研发转化效果明显。安定区不断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以科技成果示范转化推动科技创新驱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推动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工作中,安定区探索和运用“科研单位+合作社+基地+农户”“科研单位+企业(协会) +农户”等多种模式,狠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点示范转化马铃薯高效专用液肥、金银花新品种引进与技术集成、中药材机械收获、生物农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可降解地膜、马铃薯变性淀粉新工艺、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等18 项科技成果,收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果。全区已有41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市级鉴定验收,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其中,《马铃薯变性淀粉系列产品工艺研究及其中式》等7项科技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奖;《数字控制多功能逆变弧焊机研制与应用》等32 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奖。马铃薯品种研发及技术攻关,马铃薯扩繁品种从当初的1 个增加到6 个,试验示范品种达到50 多个。紫花苜蓿青贮工艺及高效饲喂奶牛的技术研究与示范、萨福克肉羊细管冻精推广与应用、牧草新品种引进及秸秆饲料化利用、肉牛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牧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的快速有机肥料化处理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得以推广应用。目前,全区已建立了农机制造、马铃薯淀粉精深加工、生物质涂料新工艺、脱毒种薯生产、电机制造等科研成果转化基地6 个。其中,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公司的“复合变性淀粉生物质涂料S001- 5”和扶正药业公司的“海桂胶囊”两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支持。

(3)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成效显著。安定区旱作高效农业以推广全膜覆盖技术为重点,走出了一条以黑色全膜马铃薯和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为主的抗旱增产路子。区上重点对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玉米机械化收获、机械深松等进行大力推广,2014年建立了6 个共4000 亩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点、2 个共2320 亩的玉米机收千亩示范点和4 个共4430 亩的机械深松千亩示范点,并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将机械化耕作技术辐射到周边乡镇村社。在辐射带动作用下,2014年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达到35.9%,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25 万亩,机耕水平为69.8% ;机播面积23.97 万亩,机播水平为13.4% ;机收面积23.43 万亩,机收水平为13.1% 。2014年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32 亿元,利润总额4940 万元。马铃薯产业示范推广“黑色全膜覆盖+脱毒种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机械耕作+病虫害统防统治”丰产栽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马铃薯生产水平,单产由2011年的1120 公斤提高到2013年的1827 公斤。2013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41 万亩,带动全区粮食总产量由2007年的16.32 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51.16 万吨。畜草产业按照标准化养殖的要求,全面推广良种、良料、良舍、良法、良医“五良配套”科学养殖技术,羊、牛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75% 和80%,建成青贮氨化(窖)池1.65 万座56.29 万方、牛羊标准化圈舍5.2 万间,全面推广科学饲养和程序化疫病防控技术,养殖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2013年全区养殖企业发展到30 家、养殖场(小区)436个,规模养殖户1.1 万户畜牧业产值达到15.2 亿元,畜牧业增加值3.15 亿元。蔬菜产业全面推广设施栽培技术,建成日光温室606 座,钢架和竹木结构塑料大棚5913 座,推广穴盘育苗、甘蓝和芹菜高密度栽培、软管滴管等新技术6 项,普及6 类近20 个品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技术应用普及率达到88%,2013年蔬菜种植9.5 万亩,总产值达到9.6亿元。推广“机械深松整地-机械中耕培土-机械统防统治-机械开挖收获-机械残膜捡拾”的旱作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建立示范基地19 个5 万亩。(www.xing528.com)

(4)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安定区以特色农产品深度加工和终端产品生产为目标,建成各类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 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 家,省级15家,市级9 家。2013年,销售收入10.94 亿元,上缴税金2000万元,利润1.5 亿元,出口创汇230 万美元。马铃薯种薯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17 家,年生产马铃薯原原种3.6 亿粒,分别占全国、全省、全市的36%、58%、72% 。规模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10 家,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休闲食品为主的加工体系,进一步提升了马铃薯产业的附加值。同时,狠抓贮藏设施建设,建成各吨位贮藏库799 座、贮藏窖1720 座、小窑窖16.18万眼,总贮藏能力达到74 万吨;建成恒温保鲜库407 间,年销售量达到57 万吨。建成畜禽养殖及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1 家,其中,畜禽养殖企业16 家,草畜产品加工企业5 家(畜产品加工企业2 家、草产品加工企业3 家),牧草年加工利用110 万吨,秸秆利用率达50%以上。

(5)农业科技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十二五”以来,全区争取实施国家及省市农业科技项目56 项3051 万元。加强科技项目建设,重视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全区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马铃薯变性淀粉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 家和马铃薯专用肥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 家,其中涉及农业研发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1 家。安定区共有农业技术人员445 人,其中,畜牧兽医183 人,水利水保94 人,农业农机128 人,林业40 人,中级以上职称180 人,初级职称265 人;各乡镇均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先后选派137 名科技特派员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农业科技队伍进一步加强。不断强化乡土人才培训,近年来选派农业科技专家212 人(次),指导各乡镇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活动85 场次,累计培训农村乡土实用人才9613 人。全区共建立各类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66 个,农机化服务队260 个,农技协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348 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