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印版说明:托马斯·孟在早期商业理论的贡献

重印版说明:托马斯·孟在早期商业理论的贡献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615年,他被选为东印度公司董事。该书的第二版于同一年发行,并在1625年由珀切斯的皮尔格瑞姆斯公司重印。在近一百年中,该书收录在政治经济俱乐部于1856年出版的《英国早期商业理论》系列中。第六版于1755年由格拉斯高的弗立斯出版发行。这些赞扬在大卫·麦克弗森1805年出版的《商业史》中再次出现。麦克库洛赫在其1845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到,托马斯·孟被认为是贸易政策中重商主义政策的创始人。

重印版说明:托马斯·孟在早期商业理论的贡献

托马斯·孟,生于1571年,父亲约翰·孟是伦敦的棉织品商人,祖父也叫约翰·孟,是皇家铸币局局长。托马斯·孟参与了地中海贸易,并因此赢得了金钱和声誉。1615年,他被选为东印度公司董事。由于对东印度公司该采取何种经营策略产生了分歧,托马斯发表了他对于贸易的观点和见解。为了对该公司开采贵金属的行为进行辩护,托马斯于1621年出版了《论英国对东印度的贸易》一书。该书的第二版于同一年发行,并在1625年由珀切斯的皮尔格瑞姆斯公司重印。在近一百年中,该书收录在政治经济俱乐部于1856年出版的《英国早期商业理论》系列中。托马斯的观点引起了极大反响,同时也引发了杰勒德·马利尼斯和爱德华·米塞尔登的长久争论(1622~1623)。1628年,托马斯向下议院递交了《关于伦敦商人对东印度贸易的请求和抗议》(有关如何处理英国同荷兰的关系问题),该书于1641年翻印,其中大量的论述和观点也出现在托马斯随后出版的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中。在这之后,托马斯的事业继续蒸蒸日上,并在英国的肯特郡购置了几处房产,余生都生活在那里,于1641年去世。

托马斯·孟所著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大概完成于1630年,由他的儿子在1664年第一次出版发行,1669年发行第二版,1698年发行第三版,第四版收录在罗伯特1700年出版的《商业地图》中。第五版发行于1713年,当时英国正在对勃灵布洛克与法国达成商业条约的提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第六版于1755年由格拉斯高的弗立斯出版发行。最近的一版因亚当·斯密而著名。《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也同样收录于先前提到的《英国早期商业理论》中。

所有能够找到的传记和自传的内容收录在A.L.哈迪先生的《全国自传词典》(第39页,1894)中,上述介绍也来源于此。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主要是从亚当·斯密的论述(《国富论》,下卷,第四篇,第1章)中了解托马斯的观点,以及斯密对他的评价:“托马斯·孟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不仅成为英格兰而且成为其他一切商业国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准则。”[1]亚当·安德森在其1764年出版的《商业起源》中提到,《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是一本“明智的”“有价值的著作”,它“清楚地表明只有外贸顺差才能增加或是保持我们已有的财富”。这些赞扬在大卫·麦克弗森1805年出版的《商业史》中再次出现。无论经济理论发展史中对《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给予的重视正确与否,现今的三位学者对此书的评价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麦克库洛赫在其1845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到,托马斯·孟被认为是贸易政策中重商主义政策的创始人。哈莱姆在1847年出版的《欧洲文献》第三版中评价说:“孟被公认为是重商主义的鼻祖。”理查德·琼斯在1847年出版的《英国早期政治经济学回顾》和1859年出版的《文献回顾》中声称:“(托马斯·孟的)书是金融和贸易政策的福音书。”

本书根据《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第一版的1765年的复制本重印,该复制本是由哈佛大学提供的。在哈佛大学旧图书馆失火被烧毁后,马勃海德的约翰·勃纳德神父出资让哈佛大学于1765年复制了《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的第一版。有趣的是,在约翰神父的自传中(参见1836年的《马萨诸塞州社会历史文集》第三卷)我们能够发现,他完全赞同托马斯·孟的基本观点。他对自己为马勃海德的商业企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非常自豪,他回忆道:“1714年,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们请乡下的工人替他们建造房屋,衣服也送到城外去做,从波士顿送来猪肉牛肉,这些使得城镇的财富大量流出。”

哥伦比亚大学的塞里格曼教授提供了本书原稿中一些遗失的片断。在其中一页结尾的空白处写着这样一段奇怪的备忘录:

1664年7月10日(www.xing528.com)

今日应归还去年从温斯顿·邱吉尔先生处借的六英镑

约翰·邱吉尔

(我们猜测)借钱者很可能是约翰·邱吉尔,他是著名的法官,后来成为英国上诉法院保管案卷的法官。他是温斯顿·邱吉尔即马奥勃拉夫公爵的父亲的表兄弟。

在目前的版本中,原始的扉页已经被重新复制,除了特别制造的铅字和纸张以外,我们尽可能地保存了信以及他儿子的致词的原样。全书中的拼写和标点也保持了原样。

[1]该段话的中译文见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下卷,第6~7页,商务印书馆,1974年出版。——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