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策环境分析: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政策环境分析: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务院对物联网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规划为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将有力地促进该产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联网中心正式揭牌。

政策环境分析: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除了政府高层领导人多次在国内公开场合明确对物联网发展的指示,更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来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并将物联网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如今政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扶持物联网的发展:一是完善对物联网产业的规划,确定总体发展思路,构建整体框架,让参与物联网建设的各方力量有章可循;二是在财政、信贷等多方面对物联网进行扶持,大力培育市场对于物联网的需求,帮助物联网渡过发展之初面临的瓶颈期;三是加快制定与完善物联网相关法规标准体系,使物联网成为一个开放、安全、可信任的网络。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要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就必须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创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发展新型战略性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已从把握科技至高点,引领国家科技进步,实现国家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物联网产业进行规划和引领。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无锡考察物联网产业发展时,提出了三件事情可以尽快去做:

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

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要依靠科技和人才,占领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保证我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是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国务院对物联网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规划为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将有力地促进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www.xing528.com)

2010年初,国内正式成立了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同时,工信部也宣布将牵头成立一个全国推进物联网的部际领导协调小组,以加快物联网产业化进程。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联网中心正式揭牌。这些都将促进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物联网研发应用,以及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预计将从四方面对物联网产业带来推动作用。一是加快标准制定进度,二是国家级的研发中心和平台的技术研发投入也会加强,三是相关企业、产业园区可能获得优惠政策,四是下游应用也可能得到扶持。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物联网的重视,将对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而物联网国家标准的尽早建立将助于物联网研发应用踏上快车道。

政策上的举动对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示:

第一,信息技术的空间从虚拟空间向人人互联,再到向物质领域的方向延伸;

第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应早一点谋划;

第三,要大力推进TD与传感网的两网融合;

第四,要加大三专项中传感网或物联网的力度。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特点就是政府来统筹规划、协调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政府信息化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