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稳健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及影响因素

稳健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及影响因素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总量效应来看,初期的稳健财政政策仍属积极财政政策淡出阶段,对经济增长仍然具有积极的拉动效应。财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重在有效调动农民积极性。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效应初步显现,二是投资调控得到加强。适度、避险和公平是稳健财政政策的三重内涵。稳健财政政策不仅是财政政策名称和赤字规模的调整变化,更是财政政策性质和导向的根本变化。“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是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涵。

稳健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及影响因素

相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更注重区别对待,有保有控。更为突出的是,稳健财政政策更多地体现了政策功能上的积极转向。

稳健财政政策实施的成效是积极的、明显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从总量上看,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结构上看,财政政策在“保”和“控”两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1.稳健财政政策的总量效应

2005年财政赤字国债发行额都比上年减少,这一调整对国民经济的紧缩效应实际上有限,但是重在发出信号。从总量效应来看,初期的稳健财政政策仍属积极财政政策淡出阶段,对经济增长仍然具有积极的拉动效应。

也就是说,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政策效应方面,稳健财政政策同积极财政政策一样,也具有显著作用,但二者在政策取向和作用机制上明显不同。积极财政政策着眼于逆经济周期的需求管理,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张政府购买、发挥乘数效应,弥补有效需求不足,刺激经济增长。而稳健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相结合,在扩张有效需求的同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更能充分发挥财政政策针对性的特点,使政策着力点从应急的、解决短期问题的目标转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来,政策设计的主要目的不是以财政政策的扩张加速经济增长,而是要理顺经济增长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经济的内生增长提供一个健康的、有保障的平台。

2.稳健财政政策的结构效应

稳健财政政策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主要通过“有保有控”、截长补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保”的方面,其一是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重在有效调动农民积极性。其二是保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如煤、电、运输等对经济增长形成瓶颈的行业,使其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其三是保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其四是保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控”的方面,一是部分行业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冶金水泥电石焦炭等前期过热行业的投资增幅出现理性回归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效应初步显现,二是投资调控得到加强。三是抑制高耗能产品出口取得初步成效。

积极财政政策是在有效需求不足时,通过财政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以达到供给和需求平衡的目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也带来了债务风险加大、经济结构矛盾依旧突出、国债资金边际投资效益下降、对民间投资形成挤压、诱发通货膨胀压力等问题。

稳健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不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或紧缩影响的一种财政政策。适度、避险和公平是稳健财政政策的三重内涵。从总量上说,稳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结构上看,财政政策在“保”和“控”两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名词解释

积极财政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紧缩性政策 扩张性政策

二、问答题

1.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

2.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相互配合?

3.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有什么影响?(www.xing528.com)

4.财政政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5.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原则有哪些?

金人庆谈稳健型财政政策

(一)稳健型财政政策实施的宏观经济背景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走出了持续数年的低迷状态,呈现出快速增长,甚至是全面扩张的势头。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连续实施了六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术界议论的焦点。虽然各方面所持观点不一,但财政政策始终没有脱离“积极”的轨迹。2003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决策。继而,2004年3月份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根据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路,确定了2004年的财政收支预算

但是,2004年4月份之后,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随着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43%以及其他方面统计数字的发布,投资过热的压力骤然增大。4月上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下旬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发出了宏观调控的强烈信号。虽然决策层并未使用“过热”一词,但以中央银行为代表的政府各部门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属于“防止”过热的措施。此时,以“增债+扩支(其中主要是基本建设投资)”为基本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形势的变化,需要进行调整。2004年5月27日在上海举行的“全球扶贫大会”接近尾声时,时任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记者的一再发问下提出,为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中国将采取中性财政政策。当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5年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

(二)稳健财政政策的内涵

金人庆指出,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包括财政调控目标方向、手段组合、方式方法转变在内的重大政策转型。稳健财政政策不仅是财政政策名称和赤字规模的调整变化,更是财政政策性质和导向的根本变化。他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绝不等于财政政策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不作为或无所作为。相反,中央财政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的各项财税政策。在减少国债项目资金的同时,中央财政将适当增加预算内经常性投资,这些建设资金及其他支出也将遵循调整结构、区别对待的原则,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

“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是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涵。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继续保持一定的赤字规模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是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要求,也是保持一定宏观调控能力的需要。这样做的必要性是:第一,政策需要保持相对连续性,国债项目的投资建设有个周期,在建、未完工程尚需后续投入。在经济高速增长和部分行业、项目对国债资金依赖较大的时候,“收油过猛”会对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冲击。第二,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确实有许多“短腿”的事情要做,保持一定的赤字规模,有利于集中一些资源,用于增加农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公共领域的投入。第三,保持一定的调控能力,有利于主动应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形势。

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资金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退出来、压下来;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涉及财政“缺位或不到位”的,如需要加强的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仅要保,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努力促进“五个统筹”和全面协调发展。

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原则,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规模中央财政投资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投资规模,腾出一部分财力,用于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体制和增长方式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靠深化改革。推进改革的内容概括地讲有以下两大类。

首先,从财政自身讲,要在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有增有减的结构性税制改革。我国现行税制在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不完善、不合理之处,影响税收职能的发挥。通过完善税制,让市场主体——企业的“包包”里多一点钱,不断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利于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加快技术改造,建立经济自主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不仅比政府直接投资效果好,也符合世界税制改革和发展趋势。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虽然短期会导致财政减收,但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有利于培植财源,会为做大财政经济蛋糕进一步打造坚实基础。自2004年7月1日起,国家已在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率先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第二,要积极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上述两项改革最好能同步推进,同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改革要给一个过渡期,以使外资企业的宏观税负水平总体不出现大的变化。第三,要改革和完善农业税费制度。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推进减免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在完善对种粮农民实施财税优惠政策的同时,研究促进中部崛起和对产粮大县的财政扶持政策。第四,要继续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其次,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大力支持推进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四项改革,以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消费。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表明,投资作为生产性消费,只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只有投资完成后产生新的供给并创造新的需求的时候,才能拉动经济增长。如果没有最终消费的支撑,仅靠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虽然短期内可行,但从长远看,不仅难以持久,而且会使大量资金沉淀在生产环节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结构问题。消费需求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环节和最终实现形式,是拉动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动力和决定性力量,而且作用更加直接有效和稳定持久。

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增收节支工作绝对不能放松。在部分地区、行业投资仍然偏热的情况下,强调增收节支还有利于控制总需求。为此,一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各种漏洞,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依法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减免税。二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各项财政支出都要精打细算。三要在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管理,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的行为,把该花的钱花好、管好、用好,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来替代一定的财政资金的增量需要。四要科学使用预算执行中的超收,一般不能做刚性支出和投资安排。

(资料来源:金人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中国网)

分析:如何把握稳健财政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