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帮助未脱贫深度贫困地区实现发展?

如何帮助未脱贫深度贫困地区实现发展?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厘清中国当前贫困人口的真实发展现状和具体贫困原因是因应施策,解决其贫困问题的第一要务。对于未脱贫地区而言,特别是在贫困者多处于绝对贫困的普遍状况来讲,其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弱,并且贫困人口所在地区社会保障能力的不足和供给的不平衡性,使得贫困者在社会救助方面难以获得稳定性保障,林西将脱贫与致富有序衔接,以提升群众风险抵御能力极具启示性。

如何帮助未脱贫深度贫困地区实现发展?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林西扶贫实践坚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指导下,结合林西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林西既有的地域、资源和环境优势,合理规避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不利因素。对于其他正处于脱贫攻坚关键期的深度贫困地区而言,将精准扶贫思想渗透到本地扶贫实践中,深入分析本地区陷入贫困的原因,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既有资源等一切优势,是克服贫困的关键步骤。

在中国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厘清中国当前贫困人口的真实发展现状和具体贫困原因是因应施策,解决其贫困问题的第一要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3],并且,“多年来,我国贫困人口总数是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基础上推算出来的,没有具体落实到人头上。也就是说,这么多贫困人口究竟是谁、具体分布在什么地方,说不大清楚。要问有多少贫困户,还可以回答个大概齐;要问谁是贫困户,则大多说不准”。[4]

基于此,林西脱贫攻坚将包括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厘清致贫原因在内的“六个精准”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和基本工作原则,在贯彻落实“六个精准”中结合本县实际展开的各项细化方案和取得的工作成效充分显示出这一原则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对于发展水平不一、发展条件各异、脱贫进程不统一、脱贫成效各不相同的现存深度贫困地区而言,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将“精准”做细做实,对于贫困户逐户逐人访问落实,具体情况和帮扶进程动态跟进,及时总结。以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为当前脱贫工作的内在核心指导,以助力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持续增进贫困户收益为保障,加快推进脱贫进程。

首先,反贫困是一项连续性系统工程。反贫困行为由包括扶持谁即确定贫困对象,谁来扶即扶贫主体和怎么扶即扶贫方案在内的多因素构成;反贫困内在地饱含着从实现脱贫与走向富裕的要求,以及作为对可能存在的返贫风险的对应性策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强调中国反贫困工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以政府为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并注重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在积极性。林西县脱贫攻坚实践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各界支持,使得扶贫力量在多方合作基础上形成合力,拓宽了贫困人口脱贫需要的资源支持。面对贫困这一社会现象,凝聚各界力量形成扶贫合力,并在此基础上以系统化的工作方法通过体制、制度和政策引导扶贫力量在贫困群体中发挥和实现其作用,是有效应对贫困问题并取得成效的必然选择。(www.xing528.com)

其次,经济增长是消除贫困的物质基础,反贫困事业需将消除贫困与发展生产统一起来。“经济增长并不是消除贫困的充分条件,‘二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经历都说明了这一点。”[6]减贫脱贫与经济增长的充分不必要关系打破了贫困会随经济增长自然消失的传统观点,使得将消除贫困统一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得以显现。中国脱贫攻坚以“五个一批”助力贫困人口脱贫,林西县通过脱贫攻坚与重点项目相结合,按照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重点项目走的“四跟进”产业扶贫思路,构建“1+4+5”产业扶贫模式,使贫困人口富在产业链上。对处于脱贫攻坚关键阶段的其他深度贫困地区而言,实现扶贫资金与扶贫项目相结合,同时具有增加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的双重功效,在地区范围内将扶贫资金的生产效益最大化,是增强扶贫可持续性的关键。

再次,坚持智志双扶,重视教育在贫困人口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贫困人口参与社会生产的能力。根据阿马蒂亚·森将贫困作为权利函数的测算方式,贫困人口社会生活与社会参与机会的缺失从根本上讲是教育机会的缺失。[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脱贫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实现贫困人口教育、医疗有保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脱贫攻坚在做好制度保障、政策支持的同时更要注重贫困人口参与社会生产能力的培养,提升其在市场中获取资源的竞争能力。立足于提升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贫困人口教育资源获得的现状,增进贫困人口教育水平以强化其参与社会竞争和资源汲取能力,是克服贫困的必要措施。

最后,在巩固减贫成果与后续发展安排方面,林西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并逐渐实现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以巩固脱贫成果并走向共同富裕。贫困的可再生性使得脱贫攻坚成果潜在地蕴含着返贫风险,林西通过积极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以期“斩断穷根”,保证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对于未脱贫地区而言,特别是在贫困者多处于绝对贫困的普遍状况来讲,其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弱,并且贫困人口所在地区社会保障能力的不足和供给的不平衡性,使得贫困者在社会救助方面难以获得稳定性保障,林西将脱贫与致富有序衔接,以提升群众风险抵御能力极具启示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