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流网络融合研究综述

物流网络融合研究综述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邢华在《物流业网络融合的三种模式与创新》中则提出物流网络融合的三种模式,其中一种是物流设施的连通融合。“一带一路”沿线物流网络融合过程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且不同阶段对物流网络提出不同的功能需求,在未来可能开展的研究工作中可进行分阶段的“一带一路”沿线物流网络演化研究。陈勇、杨光华等学者运用赫佛因德指数模型和区域分布非均衡系数模型分析物流网络的演化过程,其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物流网络融合研究综述

邢华在《物流业网络融合的三种模式与创新》中则提出物流网络融合的三种模式,其中一种是物流设施的连通融合。

徐凤在《高铁—民航复合网络的构建及网络拓扑特性分析》中则运用复杂网络技术构建我国高铁—民航复合网络,研究表明:以城市为节点所构建的高铁—民航复合网络,其度分布服从双段幂律分布,它是一个具有无标度特性的小世界网络,且存在局部的群落结构特征。

马夏夏和蔡永明在《基于复杂网络的铁路航空多层网络的鲁棒性研究》中收集了我国铁路站点和机场数据进行研究,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铁路和航空耦合网络,研究发现铁路和航空耦合网络是无标度网络;铁路和航空耦合网络在蓄意攻击下的鲁棒性较差,而在随机攻击下的鲁棒性较强。以上对两种运输方式耦合的研究为“一带一路”沿线多种运输方式耦合提供颇有价值的参考思路。

徐剑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区域物流网络模型研究》中选取“一带一路”重点涉及的五大区域和国内18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引力模型测量区域物流引力大小及地区引力总量,构建起区域物流网络模型。

宓泽锋在《不同尺度下长江经济带物流联系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中以连接强度为因变量,以经济发展水平、物流服务水平、物流转运能力等为自变量对长江经济带物流联系强度开展回归分析,得出物流服务能力弱的地区倾向于和服务能力强的地区形成空运和水运联系,且距离对物流网络的发展影响显著。

“一带一路”沿线物流网络融合过程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且不同阶段对物流网络提出不同的功能需求,在未来可能开展的研究工作中可进行分阶段的“一带一路”沿线物流网络演化研究。运用弗里德曼空间组织理论,网络演化可分为初级均衡、极化聚集、辐射扩展、高级均衡四个阶段。物流网络在多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逐步形成,随着需求变化原网络中节点的规模、节点间的连接路线等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使得物流网络不断地演化;集聚与扩散机制是物流网络演化动力的最大可能,其主导的网络演化可分为辐射扩散、等级扩散、带状扩散三种情况。陈勇、杨光华等学者运用赫佛因德指数模型和区域分布非均衡系数模型分析物流网络的演化过程,其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陈静,孙林夫.复杂网络中节点重要度评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44(3):426-429.

陈勇.绍兴地区区域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化分析与实证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37(5):547-551+557.

崔双成.“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物流业发展探讨[J].物流技术,2015,(12):67-70.

党亚茹,孟彩红.基于复杂网络的航空货运枢纽城市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信息学报,2012,10(2):12-18.

董千里.基于“一带一路”跨境物流网络构建的产业联动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5,(10):34-41.

董展,董千里.构建物流集成场的主题思路与基本范畴[J].研究与探讨,2012,31(5):1-10.

李靖,张永安.复杂网络理论在物流网络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物流,2011,(5):38-42+112.

刘欢,李严峰,田丽娜.基于时刻演化模型的区域物流网络结构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物流技术,2012,34(12):33-35.

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

陆华,刘凯.基于时间序列的区域物流网络演化模型的实证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5,39(3):41-47.

陆华.“一带一路”沿线物流枢纽网络体系构建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8,38(11):39-48.

宓泽锋,曾刚.不同尺度下长江经济带物流联系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18,38(7):1079-1088.

牟艳军.“一带一路”战略下中蒙俄物流一体化建设研究[J].物流科技,2016,39(9):96-98.

秦璐,刘凯.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演化机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6):30-35.(www.xing528.com)

覃儒展,李天华.基于复杂网络的物流网络构建初探[J].信息系统工程,2009,(9):104-107.

王建伟,马姣姣,张诗青,等.“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区域通道物流网络构建[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8-15.

王林,戴冠中.复杂网络的度分布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4):405-409.

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M].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

谢泗薪,侯蒙.“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基于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发展模式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8):33-39.

辛曼玉.“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16):90-92.

邢华.物流业网络融合的三种模式与创新[J].经济管理,2008,(6):61-66.

徐凤,朱金福,杨文东.高铁—民航复合网络的构建及网络拓扑特性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3,10(3):1-11.

徐娟.基于复杂网络的物流网络度分布[J].物流科技,2011,34(6):89-91.

杨光华,李夏苗,蔡鉴明.区域物流网络结构关系分析与实证[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6(4):91-96.

姚红光.中国航空网络拓扑结构统计特征的实证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7):134-137.

赵立斌.国际物流网络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嵌入性研究——基于服务流程模块化的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2):15-24.

Barabasi A L,Albert R.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Science,1999,286(5439):509-512.

Fried J,Weaver C.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Planning[M].London:Edward Amold,1979.

Buzna L,Peters K,Helbing D.Modelling the Dynamics of Disaster Spreading in Networks[J].Physica A,2006,(363):132-140.

Massimiliano Zanin,Fabrizio Lillo.Modelling the Air Transport with Complex Networks:A Short Review[J].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Special Topics,2013,215(1):5-21.

O’Kelly M E.A Quadratic Integer Program for the Location of Interacting Hub Facilitie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87,32(3):393-404.

Pastor-Satorras R,Vespignani A.Epidemic Spreading in Scale-free Networks[J].Physical Review E,2001a,(86):3200-3203.

Watts D J,Strogatz S H.Collective Dynamics of“Small World”Networks[J].Nature,1998,393(6684):440.

Wu J J,Gao Z Y,Sun H J,et al.Congestion in Diあ erent Topologies of Traき c Networks[J].Europhys.Lett.2006,(74):560-5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