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0年票据印刷行业的挑战

2020年票据印刷行业的挑战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票据印刷企业使用量最大的无碳复写纸和胶版纸,涨幅累计达到50%以上。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税收现代化建设需要,税务总局自2015年起分步推行了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电子增值税专用发票推广应用的部署,税务总局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决定采用在部分地区新办纳税人中率先实行专票电子化,此后逐步扩大地区和纳税人范围的工作策略。

2020年票据印刷行业的挑战

(一)企业外部环境

1.原材料涨价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纸张价格又开启了一轮令人瞠目结舌的普涨,白卡纸价从底部的5400元/吨,快速拉升至8000元/吨,更在2021年初冲破万元大关,涨幅直逼100%。在白卡纸价格的带动下,铜版纸、双胶纸、特种纸等其他纸种也纷纷跟涨。实际上,快速攀升的不只是纸价,其他原辅材料也在持续提升。

纸张成本通常占到产品生产成本的50%以上,这无形中增加了票据印刷企业的运营成本。特别是票据印刷企业使用量最大的无碳复写纸和胶版纸,涨幅累计达到50%以上。对通过政府采购实行定价招标而中标的企业来说,缺乏调价机制或者调价启动严重滞后,纸价的快速飙升无疑是雪上加霜,生产越多,亏损越多。出现了票据企业停机亏得少,开机反而亏得多的极度反常现象。

2.市场对纸质票据需求继续大幅萎缩

一方面,疫情加速了票据行业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纸质媒介被数字化所逐步替代,僧多粥少,使得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电子发票的全面推广加快。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税收现代化建设需要,税务总局自2015年起分步推行了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因开具便捷、保管便利、查验及时、节约成本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纳税人的欢迎,目前电子普票已经全面普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电子增值税专用发票推广应用的部署,税务总局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决定采用在部分地区新办纳税人中率先实行专票电子化,此后逐步扩大地区和纳税人范围的工作策略。一是先在新办纳税人中实行专票电子化,在完善系统、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再考虑在其他纳税人中实行专票电子化。二是对于新办纳税人,从2020年9月1日起,逐步在宁波石家庄杭州开展专票电子化试点,在此基础上再分两步在全国实行:第一步,自2020年12月21日起,在江苏等11个地区的新办纳税人中实行专票电子化,受票方范围同步扩至全国;第二步,自2021年1月21日起,在北京等25个地区的新办纳税人中实行专票电子化,受票方范围为全国。这预示着纸质增值税专用发票退出历史舞台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3.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带来新情况

政府采购产品采用公开招标等重大政策调整后,由于行业内投标企业的各项资质条件相对接近,价格分成为中标与否的重大影响因素。为了让机器转起来、员工留下来,中标企业纷纷给出了“跳楼价”,这种不具备合理利润的报价给行业的稳定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www.xing528.com)

4.行业投资意愿降低

市场需求萎缩,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一路上涨,销售价格一跌再跌,票据企业不仅不能保持合理的利润,连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现金流都出现了困难,这一系列情况最终导致票据印刷整个行业的投资意愿持续降低,有前景的项目也由于囊中羞涩不得不放弃或者推迟。目前,市场中的票据印刷新设备投资几乎被“冰封”,二手设备转让价格也非常低,这预示着票据行业未来几年的调整力度空前。

(二)企业内部环境

1.员工梯度结构偏老化

票据印刷企业大部分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行业过去二十多年的持续稳定发展,既保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也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老员工年龄偏大,原有的知识储备已经不适应新业务的开拓和发展。而大批年轻优秀的人才大都流向新兴高科技行业,票据企业的人员补充难度较大。因此,很多票据企业的员工队伍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年轻员工无法担负企业发展的重任,老员工只能退而不休。

2.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迭代缓慢

很多票据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逐步老化和过时,印制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能力下降。而新设备的更新和投入因没有充足的资金,一再搁浅;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受制于资金不足无法顺利推进,继而造成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

3.企业内部管理有待提高

大部分票据印刷企业在二十多年前,甚至几年前都是国家税务、银行邮政等机构的定点印刷企业,业务需求稳定,利润可观,高枕无忧。而面临骤然而至的残酷市场竞争,企业从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等多方面都还没有做好准备。未来,票据企业需要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