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综艺趋势:垂直深耕、现象引领

网络综艺趋势:垂直深耕、现象引领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芒果TV四家并举的网络综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并进一步巩固。《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在2018年的出现,证明了用这一形态制造中国式偶像的可能性。无疑,这两档节目及其所附着的偶像文化,成为2018年文化娱乐进程中一个现象级的存在。2018年6月23日,《创造101》的11人女子成团直播吸引了超过6300万人卷入。因此在2018年,挖掘小众潮流文化成为网络综艺创作的一条重要线索。

网络综艺趋势:垂直深耕、现象引领

罗姣姣 沈涵

摘要:2018年是网络综艺崛起和全面主流化的一年,网进台退,网络综艺在关注度、影响力、创新度等方面都实现了对电视综艺的超越。网络成为现象级综艺的策源地,引领着综艺类型的创新和探索,对偶像养成、小众文化、慢综艺、语言类、文化类、垂直类综艺展开多元的探索;网络平台对于网络综艺的积极布局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如今网络综艺的繁荣局面。2018年,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芒果TV四家并举的网络综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并进一步巩固。对于各大平台来说,对网络综艺的IP化开发和生态式布局已经成为一条必经之路;网络综艺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台网对标助力网络综艺实现转型升级,而在对用户时间和市场的抢夺之中,网络综艺也面临着来自内外部多个层面的竞争;网络综艺的发展还面临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精神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由此引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关键词:网络综艺;类型拓展;IP开发与生态式布局;监管加强

2018年,影视行业和传统媒体都在经历着由内生和外部多元因素引发的“寒冬”,但视听内容的创造却在网络端口得到强势的发展。特别是对于综艺品类来说,网络平台在2018年成了绝对的主战场和策源地。话题聚焦、现象引领、潮流制造、垂直深耕,网络综艺的崛起和探索体现在各个维度之中。

全面的主流化和崛起,是网络综艺在2018年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词,尽管崛起之路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但在市场趋冷、监管趋严、新旧媒介更迭等生态语境之下,网络综艺在2018年反而呈现出逆势而上的繁荣景象,值得被更多地关注和研究。

网络综艺在2018年达到前所未有的兴盛状态,与视听新媒体近几年在内容生产上的布局和探索紧密相关。对用户沉淀和品牌塑造的需求,让网络综艺普遍被提上了战略高度,在各家不同的策略和打法背后,生态式、深耕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被贯彻在各个环节当中。网络综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的迅速成长,是用户、市场、生产力等极速变迁转换之下的一种产物,走过了一条与其他视听形态不同的独特的发展路径。

然而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网络综艺在多个方面被纳入主流,也意味着它需要承担更多的媒介责任,野蛮生长和灰色空间需要让渡给精耕细作与成风化人。而网络综艺在迅速崛起之后,如何扛起中国综艺节目良性生长和创新发展的大旗,也是一个颇为引人深思的话题。

如果说开播于2014年的《奇葩说》正式让网生综艺这样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视线中,2017年的《中国有嘻哈》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综艺的爆发力,那么2018年,就可以被看作网络综艺全面进击和崛起的一年。

这一年里网络平台成为现象级综艺的制造和发起之地,新上线的网络综艺节目持续聚集着话题、制造着潮流,以超过电视综艺的广泛题材和形态上的探索,俘获着比想象中广泛的人群,网络平台对于综艺题材和门类的消化包容能力看上去要更强。这一年中,无论是从受众还是行业的关注度上来看,显然综艺内容的主战场已经发生了转移,或许这只是媒介变迁与此消彼长之下的一种偶然结果,但产生于互联网端口的网络综艺的主流化崛起之势已体现在各个维度。

网络综艺早已摆脱了粗鄙的面貌,而在市场、人才、生态、政策的催生之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从原始积累向大气、精致的转变。2018年对于网络综艺的发展来讲,无疑是颇具意义的一个年份,网络综艺的爆发不再局限于某个平台或者品类,而是呈现出一种整体崛起的态势,让网络综艺的主流化有了更深更稳固的根基。

纵观2018年的综艺行业,尽管传统电视平台也在多方面进行着创新和探索,但与网络端口相比,却显得沉寂了许多,网络综艺成为当之无愧的制造话题和引领潮流的驱动力量。

2018年被看作中国的“偶像元年”,而偶像制造的策源地就是两档现象级的偶像选拔养成类综艺——《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偶像和练习生的概念来源于韩国日本,这两档节目从题材到样态,都与韩国Mnet的Produce 101有着密切的关系和渊源。腾讯视频的《创造101》模式版权直接购买于韩国的这档节目,而《偶像练习生》则是借鉴原版节目的产物。

舶来品的成功落地,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实际上,在这两档节目之前,卫视频道也曾上线过数档偶像养成类节目,但都没有造就太大的声量,中国的偶像产业生态是否能够支撑起一档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成功和出圈传播,被打上了一个问号。《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在2018年的出现,证明了用这一形态制造中国式偶像的可能性。

无疑,这两档节目及其所附着的偶像文化,成为2018年文化娱乐进程中一个现象级的存在。从热度上来看,节目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腾讯视频的《创造101》创造了50.37亿的播放量,爱奇艺《偶像练习生》的播放量在9月3日爱奇艺关闭前台数据之前就已经达到了31.45亿。2018年6月23日,《创造101》的11人女子成团直播吸引了超过6300万人卷入。

超强的话题制造能力,也是此类节目很重要的一个特征。节目的行进过程就是偶像与粉丝不断养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伴随着话题的同步制造来完成的。从节目方提供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在2018年第二季度,在节目播出期间,《偶像练习生》上了652次热搜,而《创造101》的热搜次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54次。甚至在节目播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关话题还在持续发酵和传播。

除播放热度和话题度之外,社会性文化议题的制造,也是衡量一个现象级节目的重要标志,而偶像养成,显然在2018年表现出了这样的特质。与15年前的《超级女声》相比,以《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为代表的养成类综艺有了一种全新的面貌,它们都基于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和流行语境,并通过节目引领和建构了一种新的流行消费样本。

事实上,文化和潮流制造,在2017年的《中国有嘻哈》(2018年更名为《中国新说唱》)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它让嘻哈这种看似小众的文化样态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大众传播。因此在2018年,挖掘小众潮流文化成为网络综艺创作的一条重要线索。以爱奇艺的《热血街舞团》和优酷的《这!就是街舞》为代表的街舞文化,以优酷的《这!就是灌篮》为代表的篮球文化,以爱奇艺的《机器人争霸》和优酷的《这!就是铁甲》为代表的机器人竞技文化,以腾讯视频的《即刻电音》为代表的电音文化,都纷纷被大体量的网络综艺品类开发,试图去引领和制造新的流行文化的焦点。

很难用某种标准去定义一档节目是否属于现象级的范畴,但毫无疑问,网络综艺在2018年占据着播放和话题热度的同时,也在以其强大的探索能力实现着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制造和引领。

网络综艺在2018年同样也在引领着综艺类型的创新化探索,相比卫视综N代节目依旧占据强势地位的境况,网络综艺的新创节目不仅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且其多元和丰富的程度也一定程度上超过了电视综艺的探索边界。

实际上,网络平台的传播特性和媒介属性让其在进行内容创作时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随着网络媒介的普及,网络用户的范围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对于不同节目样态和文本的消费有着更多的包容度和可能性。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的网综崛起并没有囿于原有的一些节目样态,而是呈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拓和探索的风貌。

才艺选秀类节目一直都是综艺节目中最常见和主流化的节目样态,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才艺选秀类节目虽然受到了政策上的管理和限制,但一直都以周期性兴盛的姿态呈现。网络平台的才艺选秀在2017年就有了兴盛发展的趋势,而2018年,更是呈现出新一轮爆发的状态。

爱奇艺的《中国有嘻哈》在更名之后,以《中国新说唱》的新姿态和样貌出现,从节目的理念和内容形态上都进行了升级和改造。虽在话题度和吸睛度上看似不及第一季,但优良的制作品质依旧让其聚焦了不少热度,保持着头部网综的地位。

而偶像养成类节目尽管在形态和制作上与传统选秀节目有着不小的区别,但无疑是选秀节目的一种延展,变传统选秀的个人选拔为团体养成,将选拔的工作置于幕后,放大团体和个人在其中养成的过程。明星才艺技艺的训练和提升及明星和粉丝关系的不断建构和养成,共同组成了所谓“养成”的内涵。

以《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为代表,基于团体偶像养成的模式在中国成功落地。尽管这一模式属于舶来品,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的成功离不开对本土社会背景和文化生态的深耕,特别是《创造101》,对偶像团体的打造并不仅仅局限在某些固定的群体当中,实现了对特定人群和圈层的一种打破,出圈是其为此类节目所作出的最具价值的尝试之一。出圈意味着接受人群更具广谱性,也预示着节目本身的传播度和影响力会增加,可能发挥出建构社会文化的功能。

以《创造101》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的偶像养成节目,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在广众传播的目标之上,因此在选人以及养成过程中的审美和价值维度上,摒弃了过于圈层化和低幼化的路径,并且从中国本土的偶像团体出发,将“逆风翻盘”的内核与年轻人奋斗成长的普世心理相结合,完成自身出圈的目标。从本质上来说,以偶像团体养成为核心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在精神层面上与传统选秀节目的故事线索并无二致。这只是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2018年,腾讯视频布局偶像内容,除《创造101》之外,《明日之子2》《即刻电音》等都试图打造音乐领域的新偶像,并且用一种积极的面向,实现与青年人心理的共振和对他们的引领。爱奇艺在2018年底开播的《国风美少年》,从国风的概念入手,本质上依旧是才艺选拔的内核。而在2019年,这种偶像制造的热潮还将持续。

网络综艺的消费用户相比电视受众来说,普遍年轻。年轻人向网络平台的迁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年轻群体是潮流文化的消费者,也是制造者,而年轻群体本身在审美和流行喜好上的差别,让整个群体对于新兴的潮流文化的接受表现出一种极大的包容性。

2017年《中国有嘻哈》的成功,让嘻哈这种在以往被划分到小众圈层的文化样态实现了相对的大众化传播,尽管它的传播范围依旧在年轻群体之中,但由于这个群体本身广泛的基础性和对流行文化的传播的能力,让节目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现象级制造。因此在2018年,用流行和大众化的综艺样态去打造小众文化,成为网络综艺制作的一条重要线索。嘻哈之外,街舞、铁甲、电音、电竞、街头篮球等,都被各大平台纳入重磅综艺的打造范畴之中。

街舞与嘻哈都属于在美国流行的街头文化,实际上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发展,这些流行于西方的文化样态同样在中国生根发芽,积淀了不俗的群众基础。但由于在以往的视听大众影像媒体中这些文化元素往往以边缘的方式呈现,所以在更广泛的群体中并没有多少传播度,甚至还引发了一些误解。爱奇艺在《中国有嘻哈》之后,于2018年推出了由同一团队制作的《热血街舞团》,延续小众文化大众化的打造模式。而无独有偶的是,优酷也在同期推出了《这!就是街舞》,试图用这种小众文化来实现对潮流文化的制造和引领。

实际上,这两档街舞节目延续的依旧是传统选秀节目的内核,只是在表现方式和具体的流程模式上进行了更新、表现出差异:在街舞的元素之下,用真人秀的方式,实现对人物命运的塑造、对街舞文化的深挖、对热血精神的提炼,进而让节目在更广的范围内得以传播。

优酷的《这!就是灌篮》让篮球文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在综艺节目中得以呈现,对文化本身的开掘插上了大众化传播的目标和样态;腾讯视频的《即刻电音》则聚焦电音这种音乐文化中的小众品类,完成对电音文化的普及以及对其魅力的开掘;腾讯视频的《王者出击》《终极高手》《超越吧!英雄》以及芒果TV的《勇敢的世界》,都是将游戏和电竞文化与综艺进行结合,同样属于对小众文化的大众化传播的一种探索尝试。

小众流行文化为网络综艺的制作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而综艺样态也为流行文化的制造和传播创造了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小众文化网络综艺的探索过程中,诞生了不少中国原创的探索,借助真人秀节目制作的方法和规律,打造出中国原创的体现小众文化元素的综艺样本,包括《这!就是街舞》在内,数档中国原创节目受到国际模式行业的认可,也印证着这种探索本身的价值。如何达成目标和实现效果的最大化,是制作者们还需持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慢综艺是在整体呈现上与竞技和游戏类真人秀相对比较快的节奏形成了对比,因而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品类名称。只设置大的规则和环境,并没有游戏和任务的设计,进行纯粹的记录和观察,通过参与者真实的行动在后期制作中形成故事和情节,是此类节目的特征所在。此类节目的观察属性,让其与亲情、友情和爱情可以进行较好的结合,因此情感属性浓烈就成为这类节目的特征。

2018年,网络综艺中的慢综艺也得到了程度不小的开发,各大平台在慢综艺的探索上均有着不错的收获。腾讯视频的《幸福三重奏》,让三对不同年龄和背景的明星夫妻在京郊生活,远离世俗的纷扰,重新审视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和情感,因题材和话题的强共鸣而收获不少用户,成为一匹网综黑马;腾讯视频推出的《心动的信号》通过观察推理的方式记录和呈现普通年轻人的恋爱交友过程。节目走出演播室,没有强价值观的碰撞,在生活化的状态中对年轻人的社交和交友的过程进行记录和观察,通过推理来洞悉当代年轻人的社交和恋爱的真实状态。这种真实和细腻性以及节目本身剧情化的剪辑模式,让这档素人节目收获了大量关注,实现了对相亲交友节目模式类型的拓展;《不可思议的妈妈》作为腾讯视频极具代表性的女性育儿综艺在2018年也进入到第二季,《放开我北鼻》第三季继续呈现年轻男艺人带娃的有趣过程,实际上都属于亲子关系之下的观察类真人秀节目。

芒果TV的《妈妈是超人》2018年已经进入了第三季,作为一档女性育儿观察类节目,因真实切中当代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育儿话题,一直具有一定的受众规模;《萌仔萌萌宅》则是让还未生育的年轻夫妇去体验当爸妈的状态;《妻子的浪漫旅行》聚焦的同样是夫妻关系,让妻子离开丈夫进行旅行,而丈夫们在演播室里共同观察妻子们的举止言行和状态,进而对夫妻关系进行观照,引发了不少话题和共鸣;《野生厨房》让明星嘉宾们在中国各地寻找食材烹饪食物,通过这一过程不断地对风物、人情以及个体内心进行观照。

爱奇艺的《萌宠小大人》打出成长实验真人秀的标签,让萌娃离开父母来到萌宠学园,与园长、副园长和六只性格迥异的狗狗一起生活,观察和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超能幼稚园》则是一次对幼儿园入学场景的真实模拟,通过每期一个主题的观察,试图传递出有效的针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理念和方式,带有较强的教育实验的目的;《HI室友》则是让几位年轻的艺人共同生活,是一种对年轻人相处交往的观察实验,契合当代年轻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小姐姐的花店》则让年龄性别各不相同的艺人们前往意大利经营一家花店,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交流以及与国外文化进行有效勾连和互动。

我们可以看到,夫妻、亲子、社交、恋爱,构成了网络慢综艺在2018年探索的主要基调,带上了浓烈的情感属性,在如生活一般的细节和情感之中,让人们实现对自我状态的一种代入和观照,引发共鸣,这也是此类节目持续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网络综艺在成长之初便是建立在对语言类节目的探索之上的,2014年的《奇葩说》被看作网络综艺大发展的起点之作,在网络综艺的发展过程中,语言类节目的话题性以及相对的小成本制作,都让其成为一种被广泛布局的主流化的网络综艺类型。

2018年,网络综艺的大体量制作成为潮流,开拓的范围不再局限于语言类节目,但无论是网综N代还是新节目,语言类依旧占据了不小的比重,其中访谈类、脱口秀节目不断实现着迭代更新。

爱奇艺的《奇葩说》在2018年进入了第五季,在赛制和内容上进行的极大的更新,让这档老牌节目焕发了新的生命;由《奇葩说》衍生出的《奇葩大会》,作为《奇葩说》的先导节目,也用人讲述观点的方式,获得了关注;此外,《冒犯家族》《爱笑会议室》这两档喜剧节目,也能够被划分到语言类节目的范畴当中,它们以语言为核心,打造多样态的舞台喜剧模式。

腾讯视频的《吐槽大会》在2018年初和年尾分别上线了第二季和第三季,第三季节目在内核和形态上有所升级,让吐槽变成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拜托了冰箱》也进入了第五季,从冰箱和美食切入,实际上内核还是访谈类节目;《恕我直言》则是一档新的语言类节目,通过嘉宾之间的讨论对相关话题进行深挖;《超级演说家2018》也将主战场放到了网络上,这一经典演讲类IP得以网生和延续。(www.xing528.com)

优酷的《火星情报局》也可以被纳入语言类节目范畴之中,每期聚焦一个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举杯呵呵呵》则是以朋友聚餐和饭局为方式,与嘉宾就生活、个人价值等进行对话,也属于语言类节目;《真相吧!花花万物》是小S和蔡康永在内地的再度合体,延续了《康熙来了》的内核,以明星嘉宾的购物车为切入点,对相关话题进行探讨;《周六夜现场》也是优酷在2018年新上的一档节目,版权来自美国的SNL,由打造了《吐槽大会》的笑果文化团队进行制作,是美式喜剧节目在中国的一次落地。

文化类节目是这两年自上而下受到鼓励的一种节目类型,在中央和卫视端口已经成为一种被积极探索的节目类型。实际上,从文化类节目的大范畴来看,各大网络平台对此其实早有布局,但在2018年,这种探索开始有了突破圈层向更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

腾讯视频在2018年初和年尾分别推出了《见字如面》第二季和第三季,第二季播出后获得了将近5亿的播放量,豆瓣评分也维持在9.3分的高位之上,第三季目前的豆瓣评分也达到了9.5分,获得了极高的口碑;同样由《见字如面》制作团队实力文化打造的文化类综艺《一本好书》,将国内外经典的著作用舞台剧的方式进行演绎,全新的题材和形态更新了文化类综艺的创作样本,以接近5亿的播放量和豆瓣9.2分的评分,成为文化类综艺的又一代表作品。

优酷一直在进行着泛文化类节目的打造,如《晓说2018》《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圆桌派第三季》《局部第二季》《一千零一夜出走季》等泛文化类节目都在2018年上线,尽管它们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综艺范畴,但多样化的节目样态是视频网站对于文化类节目布局探索的一种印证。

2018年,网络综艺形成了两条并行的脉络,一方面是视频网站对于头部内容的极力布局,另一方面则是在小而美的垂直类综艺上的持续深挖和开拓。二者并行不悖,共同构成了视频网站的综艺发展格局。

如果说偶像养成、选秀、音乐、舞蹈、慢综艺,构成了网络综艺头部阵营的主要类别,那么育儿、美食、美妆、时尚、旅游类则构成了网络综艺垂直类探索的主要门类,它们都聚焦于生活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各大网站几乎在这些品类所聚焦的生活方式类节目上都有布局,节目样态和制作体量则各不相同,目标受众也以垂直化的人群为主,不追求所谓爆款效应。

腾讯视频在2018年推出的《美食告白记第二季》《谢谢啦!崔大夫》《就匠变新家》《明星健身房第二季》《口红王子》《爸妈学前班》《Beauty小姐》等,都属于聚焦生活方式的垂直类节目的范畴;优酷的《美味猎手2018》《完美的餐厅》《岳野支路》等,同样用美食、旅行等深挖垂直题材价值空间;爱奇艺的《极减挑战》《奇妙的食光》《坑王驾到第三季》也都属于垂直品类上的探索;芒果TV的《种草吧妈妈》《童言有计》《放学别走》同样属于这一类别。

生活方式其实涉及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无论是育儿、美食、美妆、时尚还是旅游,聚焦的都是某一个专门领域。垂直化深耕带来的是品牌和长尾的聚焦效应,也为特定产品的广告定制和投放提供了精细化的可能。垂直品类的持续精耕细作,在可预见的未来依旧会是一种趋势。

网络综艺在2018年呈现出一种全面主流化崛起的态势,与相对冷清的传统电视综艺发展的境况相比,网络综艺在播放量、话题度、文化制造上都处于引领的状态,网络综艺和电视综艺在制作体量和精品化程度上已经持平,但在创新探索上的脚步迈得更加积极和果敢。

网络综艺的主流化崛起与各大网络平台几年来的深耕与布局息息相关,并在2018年进行了一次爆发。综艺节目本身所具备的强话题性,对于平台热度的提升有着其他类型视听内容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相比剧集来说,综艺节目对平台的品牌构建和强化有着更强势的作用,因此布局网络综艺越来越成为各大视听平台具有战略高度的一项工作。事实上,我们从2018年各大网络视听平台的网络综艺布局上也可以看出,已经出现了腾讯、爱奇艺、优酷、芒果TV四足鼎立的局面,它们有着自己的战略和打法,共同推动了网络综艺的阶段性成长和爆发。

网络综艺的成长与发展和中国综艺内容生产的市场化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和互动。从2014年左右开始的综艺节目的市场化热潮,让节目内容的生产开始与传统的电视播出平台分离,制播分离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大批传统电视人开始跳出体制,成为市场化的综艺节目制作力量。这就让网络综艺的生产发展呈现出与网络剧和网络电影等其他网络视听样态迥然不同的路径。传统电视制作力量的进入,以及综艺市场化发展背景的助推,让网络综艺快速摆脱了低水平探索的境况,在制作和传播上都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准和品质,甚至与传统的电视平台相比,网络平台无论从创作还是传播上,都提供了一个相对更大的空间。

从2014年开始,各大网络视听平台都在积极推进网络综艺的制作和播出,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战略路径。腾讯视频的网络综艺在2018年有着较为抢眼的表现,一方面在推陈出新的数量上占据着领先的优势,另一方面在新节目的探索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头部综艺上发力,制作了《创造101》《明日之子》《即刻电音》这样大体量、强话题性的节目;《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也让腾讯视频在脱口秀喜剧节目上有了代表作品;《幸福三重奏》《心动的信号》让情感向的观察类综艺在网络上取得了高话题和高传播度;《放开我北鼻》《不可思议的妈妈》则是在亲子育儿类真人秀上的持续探索;《见字如面》《一本好书》则意味着腾讯视频在文化类综艺上布局的野心;《拜托了冰箱》《恕我直言》《超级演说家2018》则是其在语言类节目上布局的代表作品;《谢谢啦!崔大夫》《口红王子》则代表着腾讯视频在生活方式类垂直节目上的深耕;《奇遇人生》《超新星全运会》都体现着对网络综艺全新品类的探索。

爱奇艺作为网络综艺最早的探索平台,在这一方面的布局一直有着自己的路径和规划,对偶像、舞蹈、音乐这样的头部综艺进行着大体量的投入,《中国新说唱》《偶像练习生》《热血街舞团》《国风美少年》都收获了不俗的成绩;而《萌宠小大人》《超能幼稚园》《HI室友》《小姐姐的花店》等观察类综艺节目,都倾注了教育实验或情感实验的目标,进行了差异化的多方位探索;《奇葩说》《奇葩大会》《冒犯家族》中,既有屹立不倒的经典语言类节目,也有进行全新探索的互联网喜剧综艺。

优酷在对各品类网络综艺持续布局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和强化自己的品牌系列,其中以《这!就是街舞》《这!就是对唱》《这!就是灌篮》《这!就是铁甲》为代表的“这!就是”系列,成为优酷网络综艺的核心标志;而以《火星情报局》《真相吧!花花万物》《举杯呵呵呵》为代表的语言类节目则构成了优酷语言类节目的方阵;以《晓说2018》《了不起的匠人》《局部》等节目为代表,优酷的泛文化战略还在持续。

芒果TV依托于湖南广电的芒果生态,在综艺节目的制作上天然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因此芒果TV的网络综艺从一开始就有着鲜明的布局和高品质的内容。其中《明星大侦探》在2018年进入第四季,依旧以其精良的制作获得了高点击量和高口碑;此外,芒果TV在观察类综艺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妻子的浪漫旅行》《野生厨房》《萌仔萌萌宅》等节目都有着很高的品质以及很广的受众人群; 而台网之间的IP转化和互动也成为芒果生态综艺制作的一种方式,如《明星大侦探》推出了卫视版的《我是大侦探》,老牌真人纪实节目《变形记》则在芒果TV得到了重生。

对于网络综艺的持续投入基本已经成了各大平台的一种共识,而基于自身的平台属性和战略路径,各大平台在网络综艺上的布局有所不同,这必然会在客观上对网络综艺的发展产生持续的推进作用。

各大平台网络综艺的布局基本都是从自身的环境生态与发展目标出发的。基于节目本身去不断进行IP化衍生打造,进行产业链条的规划和延展,完成基于平台本身的生态式布局,成为一种普遍的选择,但各大平台在打造的方法和步调上有所不同。

目前各大平台在基于头部综艺IP进行衍生化的打造,因此可以看到数档头部综艺的衍生节目几乎同期上档,多方面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将IP本身的长尾效应发挥到最大。例如,围绕着《偶像练习生》,爱奇艺同期开发出了《偶像有新番》等衍生综艺,围绕《奇葩说》这一强IP,则打造出《奇葩大会》这样大体量的衍生节目,形成新的IP,同时辅以《奇葩说不停》《奇葩ICU》帮助节目进行更优质的传播。《中国新说唱》则有《陪你看说唱》《随意酒吧》等衍生节目同步被推出。

作为腾讯视频2018年的现象级综艺代表,《创造101》被开发出了《创造101评级连连看》《101进阶练习室》《创造101导师教室》《101宿舍日记》《火箭少女101研究所》等衍生节目;《明日之子》则有《明日之子训练营》同步播出;基于《吐槽大会》则制作了《吐槽吐槽大会》等衍生视听节目。

衍生节目的开发成为IP本身拓展的最直观的一种方式,而背后开掘出的产业链条似乎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例如,腾讯视频要用两年的时间对“火箭少女101”进行运营,因此一个基于偶像产业的生态式链条就贯穿在其中:《火箭少女101研究所》作为一档常态化团综伴随团体本身成长;以偶像艺人参与为主题的《超新星全运会》实际上也是这种思路下的一种尝试;基于火箭少女团体所打造的《横冲直撞的20岁》也在2019年初上线,是将偶像产业与视听产品进行结合和深耕之后的产物。爱奇艺也针对《中国有嘻哈》成立了专门的衍生产业开发公司,拓展视听产业本身的边界。

基于自身生态进行综艺节目的布局,对于各平台来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腾讯就基于自身的游戏生态链,打造出游戏网综《王者出击》和电竞网综《超越吧!英雄》,优酷则基于自身在2018年获得的世界杯IP,打造出《高能卡位·世界波》《这就是世界波》等衍生节目,实现了IP的共享和互补。

2018年,各大平台布局的打歌类节目,如爱奇艺的《中国音乐公告牌》、腾讯视频的《由你音乐榜样》,实际上也是在音乐产业生态布局之下的一种入局和选择。IP开发和生态式布局,为各平台网络综艺的发展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广阔的空间,它的后续效应还将继续发酵。

视听内容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生态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往往能够决定视听内容发展的走向。对于网络视听内容以及网络综艺的发展来说,这几年的生态环境一直在迅速变化,二者之间发展出一种互生共荣的关系。监管政策的不断出台,一方面为网络综艺内容的生产带来了挑战,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让网络综艺的发展进入主流化的轨道;2018年,对综艺行业来说,显然是网进台退的一年,在网络变成综艺节目关注和创新的主战场时,用户和广告主的倾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网络综艺的竞争在进一步加剧,除了与传统电视综艺抢夺人才和用户,网络综艺平台之间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不少同质竞争局面的出现,是一个重要表征。而网络综艺对用户的争夺还受到了来自短视频等新兴媒介消费形态的挑战。

近两年来,管理部门在持续加大对网络视听内容的监管力度,而线上线下统一标准是核心和关键所在。台网监管标准的对标,在2018年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强化,打擦边球和谋求红利空间的现象基本上已不存在。

早在2017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必须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的标准,进行网络视听内容创作和播出。2018年10月3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强调要坚持同一标准、同一尺度,维护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节目的健康有序发展。要求网络视听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决遏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同时,对明星天价片酬、收视率(点击率)造假等推高制作成本、破坏行业秩序的问题采取措施。规定网络综艺、电视综艺嘉宾总片酬不得超过节目总成本的40%,主要嘉宾片酬不得超过嘉宾总片酬的70%。

2019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系统升级的通知》。据通知内容,网络视听内容的审核主体和方式发生了变更,由原来的平台方自审自播,改为网剧、网大、网络综艺等网生内容,由制作公司备案后提交省级广播电视剧审核。网络平台只能采购由广电部门过审后,取得上线备案号的视听内容。

网台监管对标,实际上是将网络视听内容纳入主流化发展的范畴之内,从2018年的网络综艺的发展状况来看,监管趋严的环境反而推动了网络综艺的主流化发展,促使其实现了转型升级和崛起发展。

2018年,对于综艺行业来说,无疑呈现出了网进台退的局面,网络综艺的蓬勃发展与电视综艺的相对沉寂形成了对比。在市场本身没有增进的情况下,用户和客户向网络平台的迁移,使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产生的竞争加剧。

实际上,在迅速崛起的过程中,网络综艺本身的竞争一直都在加剧和强化,除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微妙的竞合关系,各大视频平台之间在网络综艺等网络视听内容的竞争上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2018年,包括偶像养成、街舞、机器人争霸等题材,就被不同的平台在同一时间推出,陷入一定的同质竞争局面,这种同质竞争的现象在2019年还将继续。

而事实上,网络综艺面临的竞争已经远不止于和传统媒体以及视频网站内部之间,在用户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网络综艺还要与各类新兴的娱乐形态,如短视频、游戏等争夺用户时间。在2018年迅速发展的短视频,消耗掉用户大量的娱乐消遣的时间,在客观上对网络综艺的制作传播产生了影响。而西瓜视频这样的传统短视频平台,也在积极布局长视频综艺,计划投入40亿进行自制综艺节目打造的消息也受到了行业各方的关注。实际上,网络综艺的崛起和兴盛也同样伴随着白热化的竞争状态,对网络综艺在当下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网络综艺在2018年的崛起和发展是一个显著的现象,背后也有其发展的动力和原因所在。平台方的积极布局、生产空间的相对扩增、人才的进入和涌现、用户以及市场的流转和迁移,都推动着网络综艺的发展。然而在极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综艺产业本身也存在一些明显和潜在的矛盾与困境,这是行业在未来发展中亟待解决和突破的。

2018年网络综艺兴盛发展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其产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维度上:综艺市场整体的产量出现略微下跌的局面,卫视综艺的产量跌幅达到了12.3%,而网络综艺在2018年推出的数量是124档,较2017年增加了9.7%。[1]

在数量快速增长的背后,网络综艺的质量也在同步提高着,如今的网络综艺已经摆脱了粗制滥造的观感,在品质上比肩卫视综艺,甚至一些节目的制作水准远超很多卫视综艺节目。

与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的生产力进驻路线不同的是,网络综艺的发展伴随着综艺市场化的步伐,因此从一开始就有大量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者进入网络综艺内容生产的行业当中,如最开始的马东就是典型的例子,而如今卫视大型综艺节目的背后,都有传统电视综艺的金牌制作团队在进行生产,如《创造101》的制作方七维动力和《偶像练习生》的制作方鱼子酱文化,都是来自湖南卫视的团队,制作过《快乐女声》和《快乐男声》,有着制作选秀节目的丰富经验;《吐槽大会》的生产团队来自东方卫视,《这!就是歌唱》的团队是原《奔跑吧,兄弟》的岑俊义团队,《这!就是灌篮》背后的易骅则是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老将……

来自传统媒体的强势生产力的进入,让网络综艺迅速实现了精品化,但由于中国综艺行业本身处于产量过剩而产能不足的境况当中,而且各个渠道兴起带来了人才的分流,因此以人才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培养和建立成为未来网络综艺发展过程中需要各方共建的一个关键。

网络已经成为大部分年轻人视听消费的主战场,而这个消费人群还在不断扩大,因此对于网络视听内容来说,如何承担起精神文化制造和传播的责任,不断为用户提供精品化的优质的精神产品,是其未来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如今的互联网视听消费群体对于视听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视听消费的相对开放性,他们对于视听内容的品质要求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品质化要求,都为网络综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今网络综艺兴盛的背后,仍存在品质参差不齐的情况。精品头部内容如何持续被生产和制作,是需要平台、制作方和市场共同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罗姣姣,清华大学博士后,微信公众号“看电视”主编;沈涵,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1] 数据来自《2018年腾讯娱乐白皮书·综艺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