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特舞蹈训练的基本原则

模特舞蹈训练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动作性原则动作是舞蹈的本体,是舞蹈构成的基础。动作由动作部位与其所走的运动线构成,从是否运动与动作构成部位的角度,可以将动作分为单一动作与复合动作、静止动作与运动动作。节奏是舞蹈的基础。(二)韵律性原则舞蹈的核心是运动的人体,即动作是舞蹈的本体。动作的韵律是指按一定节奏、运动线路形成的特有的韵味和节律。因此,模特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要以动作韵律为重点,斟酌动作的规律与韵味。

模特舞蹈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动作性原则

动作是舞蹈的本体,是舞蹈构成的基础。动作由动作部位与其所走的运动线构成,从是否运动与动作构成部位的角度,可以将动作分为单一动作与复合动作、静止动作与运动动作。单一动作即由单一动作部位完成的动作;复合动作即由多个动作部位完成的动作;静止动作也称为造型、亮相,是各个动作部位在一个时间点(瞬间)的配合;运动动作是各运动部位在一个时间段各自走自己的运动线所形成的动作集合。

平时所接触的舞蹈动作多为混合型动作。单一的静止动作——动作在一个时间点由身体的某一部位完成;单一的运动动作——在一个时间段由身体的某一部位完成的动作;复合的静止动作——由完成动作的多个身体部位在一个时间点内同时完成,如芭蕾经典舞姿“阿拉贝斯”等都属于该动作类型;复合的运动动作——多个动作组成部位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各自按不同的节奏、运动线所形成的动作集合。复合静止、复合运动的共同点在于完成动作的部位是多元的,区别在于前者完成时间短、强调结果,后者完成时间长,强调过程。

由于舞蹈的动作性原则,要求模特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要以动作为中心,要认真地观察、模仿、记忆及练习动作。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要关注动作的完成部位,各动作部位的运动线及动作节奏。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动作的节奏。节奏是舞蹈的基础。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实现方式不同,动作的节奏由动作部位的快与慢、强与弱,动作幅度的大与小来体现,因此它包含了对动作部位力度与速度的要求。节奏的类型是多样的,如快而轻、快而重、慢而轻、慢而重的节奏等;节奏是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手段之一,它可以表现人物的年龄、人物的身份、人物的修养、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的情感世界,如轻快、跳跃、密集型的节奏表现天真烂漫,舒缓连贯、有力的节奏表达成熟稳重等;由于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因此不是单一节奏(如快、慢、强、弱)就能准确的表达某种情感的,一种情感的表达总是通过动作节奏各特征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排列、组合来体现,这也对肢体动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韵律性原则

舞蹈的核心是运动的人体,即动作是舞蹈的本体。动作是个广义的概念,它共存于日常生活艺术领域,舞蹈动作与生活动作的显著差别在于舞蹈动作富于韵律。

动作的韵律是指按一定节奏、运动线路形成的特有的韵味和节律。它体现在动作力量的强弱、幅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快慢方面有规律的表现上。同样的动作部位或同样的动作,有韵律即为舞蹈动作,反之即为生活动作。如“走”:生活中的走,以右腿迈步为例,动作过程通常是动力腿右腿抬膝——出小腿——脚跟着地——全脚掌着地,重心移至右脚掌,同时左脚由全脚掌着地顺势往前呈左脚后跟离地,前脚掌着地……动作以满足生活需求为目的,没有审美和表意功能与需求;舞蹈中“走”的元素多得数不胜数,俯首皆是,如东北秧歌的前后踢步、走场步,安徽花鼓灯的双环步、碎步、别步、簸箕步,蒙古族的走马步、跑马步、摇篮步、刨步,维吾尔族的垫步、颤步,藏族的考步、撩步、拖步……由于舞种不同,风格不一,真可谓形态千姿百态,韵律色彩纷呈。

同时,韵律也是区分不同舞蹈风格的重要指标。从不同的韵律我们可以区分傣族舞蹈安详舒缓的“三道弯”“一边顺”的风格;朝鲜族舞蹈潇洒典雅的“柳手、鹤步”的风格;蒙古族舞蹈豪放自信的“鹰”与“马”的风格;维吾尔族舞蹈热情豪放而不轻浮、稳重细腻而不琐碎的风格等。风格也即我们所说的舞蹈的“味儿”,韵律不同则“味儿”不一,尤其是基础律动上体现的韵律,可谓差之毫厘,味别千里。例如,摆胯:在傣族舞蹈基本动律——行进步法中,骨盆讲求的是走“船底”般的下弧线运动线的左右摆动,动作过程中强调的是慢蹲快起的节奏速度,骨盆走船底时动作幅度大、力量强,骨盆至船尖时动作幅度略小、力量小,轻轻往上一挑即成,整个动作过程讲求的是恬静、安详、沉稳、雕塑般的美感;而在阿拉伯舞蹈文化的代表——“东方舞”(肚皮舞)中,“摆胯”是一个体现中东舞蹈风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动作。与傣族舞蹈强调平静稳重的“船底”般的下弧线相比,它时而快动如飞,常常是几十个、上百个单一动作连着串,每一个单一动作的幅度小、速度快、力量较平均,动作过程讲求的是无控制般的松弛;时而重击如锤,胯部以最大的幅度与力量甩动,尽显女性魅力。(www.xing528.com)

服装表演中服装本身便是风格的体现。

动作与服装的风格和韵律通常是叠合的,如轻快随意的动作风格适合休闲装、深沉内敛端庄的动作风格适合晚礼服、冷漠强力度的夸张的动作风格适合“酷”装,而轻柔婉约不拘一格的动作风格适合家居装……可见,动作的韵律性在服装表演中是至关重要的——服装表演需要有韵律有风格的动作来支撑,增强动作的韵律是提高服装表现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模特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要以动作韵律为重点,斟酌动作的规律与韵味。

(三)表情性原则

任何艺术都具备表达情感的特征:音乐用旋律、节奏等表达喜怒哀乐;美术用点、线、面、色彩等表达爱憎分明;舞蹈则用动作的力量、幅度、速度等表达跌宕起伏。汉代《毛诗·序》曾这样写道:“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里它强调舞蹈的重要属性为表达情感,即表情性。

表情性是韵律性的延伸。如果说韵律是动作力量的强弱、幅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快慢方面有规律的表现上的话,那么表情是动作在韵律的基础上自由地抑扬、起伏和变化,即“个性化表达”。如芭蕾手臂的伸臂动作,情感的差异会导致对出臂的不同处理,如表达浓浓的深情时,出臂的速度较慢,幅度较大,力量上讲求内在的韧劲,就像恋人的眼神,深厚、绵延、有黏性;而在表达炙热的激情时,出臂的速度变快,幅度大,力量大且讲求爆发力,如舞剧《罗密欧朱丽叶》中花园双人舞中,当罗密欧与朱丽叶互相表白爱慕之情后便定下山盟海誓,这时罗密欧面向朱丽叶单腿跪地,迅速地向天空伸出右臂,好像在说“我爱你!”。

服装表演也需要个性。虽然服装表演的主体是通过模特的表演展示服装而不是模特本人,但与众不同的表现、个性化的表演会给服装增色添彩,吸引更多的眼球。如CCTV男模冠军夏东宇在处理风衣时便有自己的特点:在走出台口时,他会将风衣的下摆往后、往上甩,在接下来向前的行进中,整个风衣的造型犹如一只大鸟,飘逸、洒脱、气势恢宏。

有表情地处理动作(或将动作有表情地传达)是“个性”的体现,与表演者的性格、风格等相关,它牵涉到表演者的专业水平、性格特征、审美好恶、学识修养、社会经历等诸多方面,是“一个人(表演者)”对“另一个人(角色)”的个性化诠释(塑造)。对动作进行有表情地处理,即“动作的表情性”是舞蹈的最高境界,其处理手法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和综合素养的高低,是舞者的终极目标和最高要求。同样对于模特而言,其舞蹈学习的最终目标和最高追求是对舞蹈动作的表情化呈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