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装与人体结构的适应性分析

服装与人体结构的适应性分析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服装对人体结构的适应性1.骨骼人体有206块骨头,分成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组成了身体的支架。表面上看,服装与骨骼并不发生直接关系。躯干占人体的最大部分。关节的存在,意味着活动,因此服装在人体关节部位,必须予以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这些对于服装符合人体结构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各人种体形的特征以及与服装造型的关系可以在三大人种及其他人种中同时体现出来。

服装与人体结构的适应性分析

(一)服装对人体结构的适应性

1.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头,分成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组成了身体的支架。骨是人体坚硬的支架,它支撑住身体各部分的软组织,使人体得以具有一定的形态;骨是身体的运动器官,因为它是骨骼肌的主要统一物。

人体的骨骼最直接决定了服装造型的模式。广义上说,人类无论居于何处,属于何种族,也无论男女老幼,其骨骼机构基本相同。这就决定了服装造型的基本形在全人类中大同小异。在服装的概念中人们也没有原则上的巨大差异。

表面上看,服装与骨骼并不发生直接关系。如果说人体是“衣服架子”的话,那么对衣架之中的骨架当然不容忽视了。而头部形体基本上是由硬组织构成,而且头部不存在关节,不能活动。所以服装欲穿在人的身上,首先要考虑把人的头部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上衣要挖领口,首服要适应头部的结构。就好像人们自古以来绝少使用方形碗喝水一样,人们制作服装时,一般也不会将首服的下端,即套在人头部的部分处理成方形。方形不易与圆形的头吻合,因此方形一直不在人们设计首服底沿时的考虑范围之中。此外,与头部有关的衣服和佩饰(耳环、鼻环、唇环等)都不能脱离头部骨骼结构的制约。

躯干占人体的最大部分。从解剖学骨骼结构的关系划分,躯干骨主要由脊柱和胸廓组成。对其细分有颈椎、胸椎、腰椎和胸骨、肋骨等。躯干呈扁形圆柱状。它的结构同样决定了服装必须与之适应。

骨骼结构中,除部分软骨外,一般是呈硬质,这就是说明了它的不可变性。服装要想适应人体结构,首先要考虑到骨骼结构,就此决定服装的基本造型。服装适应人体结构,正是从适应人体骨骼结构开始的。

2.关节

人体骨骼的连接方式有三种:不动连接、微动连接和活动连接。其中头颅骨边缘有锯齿,互相嵌合,便是不动连接;脊椎骨之间以软骨层(“椎间盘”)相连,成为脊柱,则是微动连接;活动连接就是关节。

人体的主要关节,在上肢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有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头部有下颌关节。由于各关节的关节面形状不同,所以不同的关节在运动的范围和方向上也不相同。

关节的存在,意味着活动,因此服装在人体关节部位,必须予以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上衣考虑到肩部的造型、肘部的造型,下装考虑到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处的造型。这些对于服装符合人体结构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图4-1 服装对人体结构的适应性

因为肩关节和肘关节向前屈伸,因此,设计合理的上衣肩、袖部要考虑到袖窿处,后片比前片宽,袖子的外侧片也要比内侧片宽。下肢髋关节向前屈伸,而膝关节则向后屈伸,这就使得下装中裤子的前后片也要相应调整,以不阻碍关节的正常运转。

关节可以活动,但关节的转动方位不会变,因此,全人类的服装造型在适应人体结构中关节部分时,造型设计的取向是一致的。

关节的存在,决定了服装的分部界限如上衣下裤,约束功能如腰带、袖口的紧束性,活动余地如肘、膝必须具有宽松性。这一点,既可以说是服装适应人的生理机制,也可以说是人的生理状态决定了服装造型。

图4-2 关节的存在意味着活动

3.肌肉与脂肪

人体骨骼、关节之上附着着许多横纹肌。每块肌肉由很多肌束集合而成,每一肌束又由许多肌纤维组成。肌肉表面被结缔组织包裹,叫“肌外膜”,结缔组织伸入肌肉内包裹肌束,叫“肌束膜”,最后伸入束内包裹每根肌纤维,叫“肌内膜”。血管和神经沿肌外膜进入肌肉,又沿肌束膜分布到肌纤维,以调节肌肉紧张,使肌肉收缩,并保证肌肉的营养、代谢和发育。

脂肪,也称“真脂”“中性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所构成的酯,在肌肉之外、皮肤以内,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脂肪一般堆积在后背中间、上臂肱二头肌处,乳房处,腰、腹、臀、大腿等处。肌肉和脂肪的发育情况决定了人体形的胖、瘦,因此也直接关系到服装的造型。

人体结构的主架是骨骼,所以服装的造型要首先遵从于骨骼的位置;人体处于动态结构时,依靠的是关节,因此服装造型的合理在于适合关节转动:这些是服装的基本造型规律。至于服装的伸缩,如长度和宽度乃至直径等,都必须根据人体肌肉和脂肪量所决定。同时它还决定了服装形象的外观。因为服装不能直接包裹在骨骼之上,而要包裹在肌肉和脂肪之上。换句话说,人有什么样的肌肉表象,就会有什么样的服装形象。

肌肉、脂肪外又有肤色的不同,因而决定了人对服装色彩的选择。

(二)服装对人体体态的适应性

1.因人类种族而异

对人类种族的研究,不能够脱离开对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研究重点偏重于研究人类生物结构的体质人类学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不同人种间的差异。所以,美国的威廉·A.哈维兰教授在《当代人类学》一书中明确指出:“虽然,我们是同一种属的成员,但在很多明显或不明显的方面彼此间有别。人种之间的不同不仅在于看得见的特征,如肤色、鼻形等方面,而且在其他如生物化学的因素诸如血型和我们对于某些疾病的感染性上。”

图4-3 服装对人体的适应性因人的种族而异(之一)

可以说,种群和个体的体质特征都取决于基因。对于任何一定的特征来说,在人类的因子池内都有各种不同的选择基因或等位基因。在眼睛的颜色、体形以及皮肤、肌肉等组织方面都可能会发现个体内部或个体之间的变异,表明具有一种丰富的、能在将来几代中组成新特征的潜力。

图4-4 服装对人体的适应性因人的种族而异(之二)

(1)体形与服装造型的关系

按照种族划分,人类可以大体分为三个人种,即欧罗巴人、蒙古人和尼格罗人。但从任何一个特征来分,种族生理构造的区别都相当复杂,三大人种之外的各种人(或称混合类型)之间的差异也很多,包括种族外差异和种族内差异,很难具体地、绝对地把人划分成若干个明确的部族。

各人种体形的特征以及与服装造型的关系可以在三大人种及其他人种中同时体现出来。

①欧罗巴人种体形特征与服装。在全球人种中,欧罗巴(或称高加索)人种约占43%,过去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和北印度,16世纪后逐渐扩散到美洲、大洋洲和南非。

欧罗巴人种的体形特征是,身材较高,一般身高相当于7~8个头的长度,男性则在7个半到8个半的长度。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一般都是肩相对宽,而髋部偏窄,以至于男性的背影,显示出明显的扇面形,女性也基本相同,只是比例略小一些。腿长是欧罗巴人种突出的体形特征,他们普遍来说身材颀长。

图4-5 欧罗巴人种体形较为修长

欧洲人在服装造型上的探索与成就,形成了适合欧罗巴人种的服装风格。欧洲古代的长筒袜和立体拖地撑箍裙,都是只有在长腿的欧罗巴人种体形上才显得适合的生理特征。

图4-6 欧罗巴人种体形特征

大凡能够在一个种族中长期延续穿用的服装,一般都具有适合这一种族人的生理,特别是体形的特点,只有这样,才会使穿着者感觉舒适,观赏者感到悦目(视觉快感),从而得以存在和发展。欧洲人惯用的高领毛衣,就是因为适合欧罗巴人种的小头长颈的生理特征,而同样的高领穿在蒙古人种的中国人日本人身上,远没有前者舒适、爽目。因此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传统服装多是低领或平领,很少采用高领。

在欧罗巴人种中,不管是犹太人、吉普赛人,还是罗马人日耳曼人,也无论是再细分为韦达人、阿伊努人、利比亚人,或是斯拉夫人等,都有一种较为接近的体形特征:腿长、腿骨正直,四肢丰腴且又结实,肚脐部位置很高,全身给人一种挺拔的感觉,包括男性或女性都是如此。虽然其中各细分人种的体形也不尽相同,具体到每一个人更有各种差别,可是共同的区别于蒙古人种和尼格罗人种的体形,使他们服装款式无不强调腰身,以外显的腰部扎束或佩饰和微遮的腰部强调形式,显示出这一人种服装的总体风格。

②蒙古人种体形特征与服装。蒙古人种约占全球人口的41%,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和美洲。

蒙古人种的体形特征是身高中等。一般身高相当于6个半到7个半头的长度,男女性头与身比例相等。肩宽也属中等,男性较女性略宽。髋部则女性较之男性要宽得多。共同之处在于腿部的长度,较之欧罗巴人种和尼格罗人种都显得短,其中只有少数人腿长。在全身比例中,头部较之欧罗巴人种要大,但较之尼格罗人种却要小,基本上取中。蒙古人种的体形特点是敦厚、健壮、结实、均匀,只是较之欧罗巴人种体形整体来看,显得健壮而不够挺拔。

图4-7 蒙古人种体形中等匀称

以服装历史较长的中国、日本、越南、朝鲜等国的蒙古人种来看,在不同的时期,他们都创造了适合这种形体的服装,如高髻、高冠(可以加高身材),比甲、和服(可以使身材显得修长),长而不阔的基本呈平整垂直状态的长袍、长衫和长裙等(可以使粗壮的身材显得飘逸),因而借服装构成了与人种体形特征相和谐的关系。

蒙古人种的男性不夸张双腿结构,女性也不强调过细的腰和过肥的臀,尤其不强调乳房,甚至要遮盖乳房的隆起。因此,蒙古人种中的所有服装都不是在烘托躯体的性别特征,如果说也要以区别于欧罗巴人种的方式来强调躯体自然的生理特征的话,就只能在铠甲、佩刀、相扑服和农夫短褐中去觅其踪影了。从各种有关人种体形的书中,中国女性的缠足和日本女性腰间的花带以及朝鲜女性胸前的飘带似乎成为有代表性的服装形象而给蒙古人种之外的学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尼格罗人种体形特征与服装。尼格罗人种约占全球人口的16%,主要分布在热带非洲、大洋洲、南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16世纪以后,一部分尼格罗人被欧洲殖民者强运至美洲。

图4-8 蒙古人种体形特征

尼格罗人种的体形特征是,身高中等,一般身高相当于6个半到7个半头,男性有的接近欧罗巴人种,有7~8个头身长。尼格罗人种腿部结构较之于蒙古人种要长,只是头部较之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都要大,这里说的是纯正的尼格罗人种。至于几代混血以后的尼格罗人种虽说大部分还保留着原人种特征,但是头部已明显减小。尼格罗人种由于散居在各大洲,所以体形特征不像蒙古人种集中在亚洲、欧罗巴人种集中在欧美一样趋于一致,而是种族内体形差别就很大。比较集中的非洲,尼格罗人种女性体形有一点与其他人种不同之处,那就是脊柱弯曲大,以至从侧面看,臀部向后翘起,好像形成一个平台。为了保持平衡,腹部也前突。

图4-9 当代尼格罗人种体形已显示多样

尼格罗人种女性的乳房以大而长为美,最诱人的是下垂至前腹,这种体形特征导致了女性乳房美的标准走向极端。加之尼格罗人种大多集中在偏僻地区,对外交往相对闭塞,原始生活方式延续时间长,所以崇尚生育。这样一来,硕大的乳房更为人所注目,从人种进化角度看,美的标准影响到性对象的选择,进而影响到人种的体形特征。(www.xing528.com)

图4-10 东非尼格罗人种体形特征

(2)肤色与服装色彩的关系

全球各人种之间突出的区别,就是肤色不同,这一点不分男女。如果按三大人种的划分方法去看肤色差异,就会很清楚地看到:欧罗巴人种皮肤为白色,蒙古人种皮肤为黄色,尼格罗人种皮肤则为黑色。

如果将三大人种的肤色区别再扩充和划分得详细一点的话,可以分为五种,即红(北美印第安人)、黄(蒙古人)、白(欧罗巴人)、棕(中东阿拉伯人)和黑(尼格罗人)。由于血统混杂以后表现在肤色上的混血生理现象比较明显且特殊,所以很难将肤色按人种划分得一清二楚。混血儿的肤色大多是深浅程度不同的各种褐色。

关于肤色划分的另一种理论是,除了黑、黄、白三大人种以外,澳洲土著人、巴布亚人和布依克人为褐种人;美洲人和大洋洲的人为红种人;阿卡人为黑褐色种人;爱斯基摩人为黄褐色种人;阿依努人和韦达人为白褐色种人等。当然,尽管这种划分方法比较详细、具体,但仍然无法概括出全人类的肤色种类。

肤色与服装色彩有直接关系。在人们选择服装颜色以尽量与其肤色相得益彰的探索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运用色彩的构思:一是求强烈反差,二是求和谐、接近。

追求强烈反差的构思表现为,黑种人多选择白颜色的衣服,轻重和浓淡的大幅度对比固然是黑人选择白色衣服的一个原因,但同时还与他们生存的热带区域的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此相对,白种人则在庄重场合中选择黑色礼服,这一点抛却社会学因素外,与人们注意到自己皮肤颜色的深浅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黄种人则偏爱蓝颜色的衣服,深蓝甚至藏蓝颜色的服装确实能使黄种人的皮肤颜色显得明亮。这种表现为艺术领域的结果,实际上深刻地标志出人,或称着装者对服装与生理关系的认知、掌握和运用的全部现状以及具有的实力。

人在针对肤色去选择服装色彩的时候,并不完全要求强烈的反差效果,有时也喜欢接近肤色的颜色,如白种人将白色列为最纯净的颜色,又如黑种人常穿上土褐色的服装,又如黄种人中的中国人,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黄色奉为至高无上的君主独有的颜色。这些都说明了人在处理服装色彩与皮肤色的问题上,也存在着很大的灵活性,他们并没有在选择中采取绝对的排斥一方的态度,但是又确实在寻求一种服色与肤色的反差与和谐,文化本来是由于人的自身原因而形成的。

人在对待服色与肤色的关系上,其严肃性显而易见。表面上看是从审美态度着眼的服色的选择,实质上反映着人在选择服装时的基于生理学的科学态度。

2.因男女体形而异

男女性别的差异决定了体形的差异,而体形的差别就决定了男女服装形象的不同。

(1)男性体形与服装

相对于女性体形而言,男性体形一般具有肩宽的特点,由长度来观察,男性体形由于胸部体积较大,因而显得腰部以上较为发达。

图4-11 黑种人多选择白颜色的衣服

图4-12 白种人将白色列为最纯净的颜色

人体的外形,主要由骨骼所决定,男性的骨骼,一般较之于女性显得粗壮而突兀。另外,男性的骨盆窄而高,因此臀部较小。体格健壮的男性,通常是肌肉发达,肌肉多形成短而隆凸的块状,因此,男性不仅躯干、四肢显得健壮,整体结构看起来也相对结实,棱角分明。

在同一种族、同一年龄段的体形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男性身高通常比女性要高,头部在全身所占的比例也相对小。腰部轮廓在全身体形轮廓中不突出。除此之外,额头、喉结明显,手、脚等粗大也属于男性体形特征之内。

如果详细分析男性体形与服装,可以区分出男性中的不同体形,这些体形都需要以相应的服装来调整,或突出或掩饰。一般可以分为四类。

①强壮型:体格魁梧健壮,骨骼粗大,胸部发达,腹长,腿长。这种体形的男性着装者,应该以自然的构思去设计和选择服装,以使服装衬托出体形美。

②中间型:体格一般,骨骼粗细中等,胸、腹长度也属中等。这种体形的男性着装者,不应满足于本身所具有的原生态体形,而应该以服装去强调男性的健壮,从而显得男子汉气质更强。

③肥胖型:体格一般,骨骼粗细中等,肌肉不明显,腹部突出而脂肪堆积较多。这种体形的男性如果着装不当,必然增强了臃肿的形象。所以要注意服装肩部及胸部造型的宽厚,尽量避免过于肥的服装对体形的夸大,可以在合体的服装基础上稍加一些修饰来弱化其过于丰满的体格。

④瘦弱型:体格瘦弱,体重轻,骨骼纤细,胸长而窄,腹短。这一类体形的男性,应该尽可能使服装起到增强男性气质的修饰作用。以夸张肩部和垫厚胸部的男上衣衬托出男性的魁梧;以笔挺、顺直、平整的男下装夸张其男性的阳刚气。

虽然说服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是万能的,但是,充分认识到人体不同体形后进行设计的服装,在塑造性别体形特征上往往可以强化优点长处,减弱或遮掩缺陷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女性体形与服装

女性体形与男性体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躯干部。男性躯干宽度在肩,女性宽度则在臀。男性由于胸部体积较大,因而腰以上发达,女性则由于臀部较阔而高耸,显得腰部以下较为发达。另外,女性的骨骼不像男性那样粗壮而突出,骨盆阔而低,加之不甚发达的肌肉和较为饱满的脂肪,因而体形同体特征和各局部特征都显得光滑浑圆。

图4-13 与女性相比,男性的肩部较宽

不仅躯干、四肢柔美圆润,头颈部也具有与男性明显不同的生理特征,如喉结不明显,面部结构基本不见棱角等,也在相对于男性的“方”来讲,显示出女性的“圆”的特征。

各人种、各体形的女性乳房形状不一,但无论形状如何,女性服装总要考虑到对乳房的承托关系。在以高翘乳房为美的欧洲人和全球大部分现代人中,多是以乳罩托起乳房,防止下垂。以硕大下垂乳房为美的非洲人,则以服装的轻微遮掩和索性暴露上身来显示其美。

女性由于乳房高耸和臀部骨盆较宽,腹、臀部脂肪发达,因而显得腰部较为纤细。服装也就依女性体形而多在腰部束带,以强调其体形轮廓的节奏。同时,下装,无论是裙装还是裤,也正因为腰细而得以系扎,因而女服设计中既要考虑体形特征又考虑穿着实用的结果,就是不放松服装在腰部的修饰。

当然,女性的体形并非一致,也有类同于男性的不同体形的划分,即强壮型、中间型、肥胖型和瘦弱型的形体特征,但针对女性体形的特点可以划分得更细一些。

①匀称型:骨骼适中,头与身高比例适度,颈略长,乳房高,腰细,臀略阔,腹平,四肢修长。这一类体形女性着装者,只要不以服装掩盖其优点,就可以较容易地创造合理且完美的服装形象。

②强壮型:身高而健壮,脂肪量较少,肩宽、腿长、乳房不突出,腰与髋部的对比也不明显。这一类体形的女性着装者,体形有些接近男性,着男装可以显得秀美之中带几许潇洒,着女性化较强的服装时不宜作娇小玲珑之态。

③丰满型:身材中等,脂肪堆积层较厚,但堆积部位均匀。即整体类似于匀称形,只是较之匀称体形来讲轮廓扩出一圈。这种体形的着装者,如果能正确掌握自己体形的长处与短处,即选择适合生理特征的服装,就可以穿出风采来。

④肥胖型:骨骼正常,只是脂肪堆积过厚,由于脂肪堆积面最大的在胸、背、腰、腹、大腿上侧,以及小面积的在两颊、颈项和肩部,所以肥胖体形的人多形成两头小、中间丰肥的体形特征。这类体形的着装者服装造型宜简练、规整,服装色彩以暗色为宜,佩饰少而精,可以弥补不足。

图4-14 1939年的内衣广告突出了女性特有的曲线

图4-15 女性服装在腰部的修饰

⑤局部肥胖型:女性的脂肪不一定都像前两类体形那样堆积均匀。生活中也常见体形呈局部肥胖的类型,如腰以上都非常匀称,肩部和胸部的宽、厚度恰到好处,但腹部隆起,显得不那么协调;或是腰以上也非常匀称,但腰以下的脂肪主要集中在臀部和大腿上端;或是双腿较为苗条匀称而胸、腹部脂肪堆积情况较为突出,等等。这些局部肥胖的女性在穿衣上要突出自己的优势、掩盖肥胖的部位。

⑥瘦弱型:一般来讲,女性体形过于瘦弱者,女性的性征较差,如脂肪少,肌肉也不发达,胸部平平,乳房也较为瘦小。腰围虽不粗,但由于乳房和腹、臀部都不丰满,故而也显不出腰部特征的存在。一般腿部也缺少脂肪,比较瘦弱。这一类女性着装者既不宜穿宽大的服装,也不适合穿紧身的服装,这两种服装都会突出女性过于瘦弱的体形特征。因此,略微宽松的衣衫和一些小面积的、适当的装饰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于各时各地对女性体形的审视标准不同,以上只是按一般规律而谈的。需要说明的是,服装必须适应人体体态,这是对熟悉、分析体形所提出的一般要求。

3.因成长进程而异

一个着装者,无论属于哪一个人种,也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会总体留在一个年龄段上。人在从胚胎至离开人世的历程中,人的生理特征也一直都在变化着,因而作为伴随人成长的服装,责无旁贷地因着装者的成长进程而变化。

从人体各个不同时期体形、体态和全身比例的变化来看,人之初生到衰老,体形和骨骼、肌肉、脂肪等生理特征,都会发生一系列的演变。了解这些人体医学科学的基本知识,才有可能使服装更成功地适应人体体态,从而达到服装生理学的高度。

按生长规律来讲,初生儿的头部与全身的长度及躯干的宽度比较都是最大的,几乎身高只相当于4个头的长度。婴幼儿的体形特征是头大、躯干长、四肢短。骨骼的隆起不明显,因脂肪丰腴,外形圆润,骨点往往呈凹陷状,关节处皮肤有明显的褶线。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头部在身高的比例中所占位置越来越小,四肢逐渐增长,骨骼的隆起还不如成年人显著,肌肉形态较细瘦。青年的身长已接近成年,身体各部分的长度比例与成年人相仿,主要是身体的宽度还不及成年人,肩膀还比较狭窄,肌肉尚未充分发育,女性的脂肪也不丰满。一般是先长身高,再长体宽,后来肌肉渐渐丰满壮实起来。

图4-16 瘦弱型女性一般脂肪少,肌肉也不发达

男女少年进入青春期以后,性特征日益明显,男性喉结突起,声音变粗、低沉,肌肉发达,面毛、体毛、腋毛增加。女性乳头隆起,乳房增大,骨盆横径加宽,腋毛和体毛生长,皮下脂肪增厚,男女体形已有显著区别。

步入中年以后,腰围明显变粗,因为体内新陈代谢趋缓,男女都有脂肪增加的趋势。脂肪堆积部分集中在腰、腹或臀部。一般在30~35岁时为一个人的身高最高期;35~50岁,胸围、腰围逐渐增加,身高却有回降趋势。

进入老年以后,由于骨骼间距、骨质体和肌肉有收缩现象,加之脊椎骨不如青少年那样挺直,颈椎骨也不如原先有力,所以,从外表看比本人青壮年时要矮一些。不明显肥胖的人腰围比自己青壮年时还要细,因而显得头部所占全身比例又增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