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ITU愿景到3GPP规范演进:探究过程与关键节点

ITU愿景到3GPP规范演进:探究过程与关键节点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6月,ITU正式确定了5G名称、场景和时间表。ITU-R愿景定义了5G关键能力和KPI指标。除了3GPP以外,全球的无线频谱资源则通过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组标准化组织来统一规范管理。从2016年起3GPP便开始进行R14研究项,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5G的商业化部署。为此,3GPP采取了按阶段定义规范的方式。

ITU愿景到3GPP规范演进:探究过程与关键节点

2015年6月,ITU(国际电信联盟)正式确定了5G名称、场景和时间表。根据ITU所提出的愿景,5G作为面向2020年以后移动通信需求而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所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不仅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也要实现物与物之间的无线通信,要实现的是万物互联。ITU-R愿景定义了5G关键能力和KPI指标。IMF-2020定义的5G关键能力示意如图6-1所示。

图6-1 IMT-2020定义的5G关键能力示意

5G的应用场景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

(1)增强移动宽带场景

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 MBB)场景可以看成4G移动宽带业务的演进,主要目标为随时随地(包括小区边缘和高速移动等恶劣环境)地为用户提供100 Mbit/s以上的用户体验速率;在局部热点区域提供超过1 Gbit/s的用户体验速率、数十吉比特每秒的峰值速率,以及数十太比特每秒平方千米的流量密度。e MBB不仅可以提供LTE现有的语音和数据服务,还可以实现诸如移动高清、VR/AR等应用,提升用户体验。

(2)海量物联网通信场景

海量物联网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 MTC)场景是主要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慧家庭、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其主要特点是小数据包、低功耗、大连接数。这一场景不仅要求网络支持超过百万连接每平方千米的连接密度,而且还要保证终端设备的低成本和低功耗。4G时代虽然已经通过NB-Io T和e MTC实现了一些物联网连接,但是成本、功耗都较高,而且不能做到大量设备的接入。只有5G才能真正实现海量连接,做到万物互联。

(3)超高可靠与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场景(www.xing528.com)

这类业务主要满足车联网、工业物联网、远程医疗等应用场景,业务要求小于1 ms量级的时延和高达99.999%的可靠性

当然,对以上3种应用场景的划分是为了简化需求。实际中出现的应用场景也有可能会介于上述三大类场景之间,这些也都是5G需要支持的。5G三大应用场景e MBB、m MTC、URLLC如图6-2所示。

图6-2 5G三大应用场景e MBB、m MTC、URLLC

国际上,3GPP是制定5G技术标准的主要标准组织,3GPP标准的制定以企业为主,通过区域性研究平台进行合作,各国研究机构、运营商、设备制造商、标准组织都积极参与技术研究、开发实践和标准制定。参加者既包括如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高通、英特尔、三星、Interdigital等芯片和系统设备商,也包括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美国AT&T、日本Docomo、德国电信、法国电信、英国沃达丰等全球主要的运营商。

除了3GPP以外,全球的无线频谱资源则通过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组标准化组织(ITU-R)来统一规范管理。

从2016年起3GPP便开始进行R14研究项,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5G的商业化部署。为此,3GPP采取了按阶段定义规范的方式。第一阶段的目标是Release 15,旨在完成规范5G的有限功能,于2017年12月完成了R15标准的非独立组网(Non-Stand Alone,NSA),以及于2018年6月完成了独立组网(Standa Alone,SA)部分的规范。R15形成了5G标准的第一个正式版本。第二阶段的目标是Release 16,旨在完成规范IMT-2020所定义的所有功能,将于2020年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