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写作技师论文的注意事项

写作技师论文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技师论文需要对实操性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而不是把论文写成技术实践过程的记录,或者在文中只是提出一些工艺技术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写作技师论文还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二)论据要充分可靠技师论文必须以充足的材料作为论据。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答辩前统一组织综合评审委员会对论文内容进行评定,并根据考生人数确定答辩日程。而误诊,顾名思义,就是错误的诊断,也可称之为误判。

写作技师论文的注意事项

技师论文需要对实操性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而不是把论文写成技术实践过程的记录,或者在文中只是提出一些工艺技术的解决方案。初写论文的作者,可以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按照写作程序分步骤地进行会容易许多。除此之外,写作技师论文还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论题要有实际意义

技师论文论题的提出,要依据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来确定,不可以只依靠间接的材料去臆造。论题要与生产实践中的实操内容密切相关,要做到论题的解决就是实际问题的解决,以使论题具有实际意义,保证论文具有实用价值。

(二)论据要充分可靠

技师论文必须以充足的材料作为论据。论文中使用的材料必须要真实、充分、可靠,原始资料要详尽、准确,要保证原始材料的真实性。大量的写作材料只有在生产实践中才能获得,因此,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收集和积累那些有写作价值的材料,获得材料以后,再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才能作为论据。材料充分可靠,才能使论据充实,使论证有力。

(三)文体结构要完整

技师论文的文体结构要完整,尤其是主体部分的结构设置,要有一个提出(发现)问题,分析(证明)问题,解决(回答)问题的完整结构内容。在论文里要能够对这三个结构的内容作出充分、具体、详细的说明论证。

(四)论证要符合科学

技师论文对问题的分析论证,要符合科学的基本原理,科学理论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文中使用的数据、指标,不但要真实可靠,还要具有科学性。技术参数、计量单位要符合规范,数据计算一定要正确,采用的工程图表要符合标准。论证过程要符合科学的论证逻辑,推理要严密。

附录: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综合评审办法

(节选)

一、基本要求

(一)各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按照各统考职业的特点,统一安排时间组织实施。

(二)综合评审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采取论文撰写、口头答辩或书面答辩的考生,须按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安排,提交本人论文和有关材料。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答辩前统一组织综合评审委员会对论文内容进行评定,并根据考生人数确定答辩日程。

(三)采取其他方式进行综合评审的,各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应事先制定综合评审的具体要求和办法,通知报考考生,并上报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备案。

二、论文撰写

(一)论文选题

论文采取考生自选题方式。选题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参考培训教程,同时结合考生所在单位或有关行业实际工作的情况自行拟定。

(二)论文撰写要求

1.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侵权、抄袭,或请他人代写。

2.如无特殊说明,论文字数原则上职业资格二级不少于3000字,职业资格一级不少于5 000字。

3.论文所需数据、参考书等资料一律自行准备,论文中引用部分须注明出处。

4.论文一律采用A4纸打印,一式5份。

5.考生应围绕论文主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从事科学实践,得出相关结论,并将研究过程和结论以文字、图表等方式组织到论文之中,形成完整的论文内容。

6.论文内容应做到主题明确,逻辑清晰,结构严谨,叙述流畅,理论联系实际

(三)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2.标题即论文的名称,应当能够反映论文的内容,或是反映论题的范围,尽量做到简短、直接、贴切、精炼、醒目和新颖。

3.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300字。

4.注释是对论文中需要解释的词句加以说明,或是对论文中引用的词句、观点注明来源出处。注释一律采用尾注的方式(即在论文的末尾加注释)。

5.论文的末尾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的目录(见表2)。

6.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为:

(1)图书:按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版次、页码的顺序标注。

(2)期刊:按作者、篇名、期刊名称、年份(期号)、页码的顺序标注。

(3)报纸:按作者、篇名、报纸名称、年份日期、版次的顺序标注。

(4)网页:按作者、篇名、网页、年份日期的顺序标注。

(四)论文提交要求

提交论文时,一律装入文件袋并贴封。文件袋封面格式和论文首页格式应统一。

例文一:

机械故障诊断中的误诊断与信息处理方法

摘要:对机械状态的误诊断是对机械状态的一种歪曲反映,误诊断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诊断数据的不准确性、诊断依据的不可靠性、诊断推理的不合理性等。机械状态的信息特性对机械故障诊断起重要作用,研究信息特性对提高故障确诊率和故障诊断的可靠性具有实际意义针对获取的故障信息具有不确定性,文章提出用粗集理沦处理诊断中的不确性的数学方法理论。

关键词:故障诊断;误诊断;信息不可靠;研究

机械故障诊断的发展历程中,故障确诊率的提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故障的误诊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为了系统地阐述机械故障诊断中的误诊问题,给出了误诊的含义及分类;按照机械故障诊断推理过程的环节,详细分析了误诊产生的机理和具体的原因,针对这些误诊的潜在原因,提出了减少误诊的方法和措施。

提高机械故障诊断的可靠性,降低误诊率,在保证诊断数据准确无误的同时,必须使诊断系统合理,同时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使诊断知识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

1.机械误诊断的原因

从诊断的结果与诊断对象客观存在的差异来看,故障诊断的结论可分为确诊、误诊和漏诊,确诊即为对诊断对象的故障判断是准确无误的。漏诊则是对故障的遗漏。而误诊,顾名思义,就是错误的诊断,也可称之为误判。漏诊实质上也可归为对设备的误诊。

1.1 故障的复杂性

在故障诊断过程中,诊断对象的故障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在故障发展过程中,由于引起故障的因素在性质、特点及作用方式上是不同的,机械功能状况和所受损害的具体情况也不同,使得故障征兆和演变具有不同形式,诊断中往往难以迅速准确地认识故障的性质,导致误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故障的发展过程中,一种故障可能表现出多种不同故障征兆。如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电磁换向阀故障可能导致系统压力流量不满足要求,脉动可能加剧,还可能导致系统工作温度升高等。而对不同诊断对象,即使是同一种机械,对同一种故障的反应也是有差异的。一个对象的反应可能快,另一个对象反应可能慢,一个对象的某征兆对某故障反应可能剧烈,而另一个对象反应可能较平稳等。

(2)不同故障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相似的征兆,同种征兆可能对应多种故障形式。如回转机械中,各种故障的发生,往往都伴随着振动的加剧,而且在频域分析时,在相同倍频上,不同故障可能会有相似的表现形式。这种故障征兆的相似性,使我们在故障诊断中容易产生混淆。

(3)在很多情况下,随着故障的发展,还可能引起继发性故障,这种继发性故障可能会掩盖原来的故障,或原来的故障掩盖继发性故障,这都将造成故障诊断的困难。如液压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油液污染程度增加,这可能引起液压泵运动副的严重磨损,磨损的颗粒混人油液中,进一步加剧油液污染,液压泵磨损将引起液压系统失效,泵的失效是油液污染这种原发性故障所引起的,而原发性故障和泵磨损这种继发性故障混在一起,相互促进,造成恶性循环,这增加了查找原发性故障的难度。

为克服故障征兆的复杂性给故障诊断带来的困难,必须开阔思路,不拘泥于典型故障一征兆的狭窄思路,从系统角度出发,进行由环境到机械,由局部到整体,由阶段到过程的具体分析,将征兆、原因、故障机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减少误诊率。

1.2 诊断知识的不确定性

各种机械设备,由于复杂程度不同,工作环境各异,使我们获得的有关故障的知识往往有不确定和不完善的一面。一般来说,我们不能等待某种故障完全发生后再得出结论,而必须实施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故障的进一步发展,这样,我们必须依据故障的部分征兆或无任何征兆情况下作出诊断,这不可避免地带来误诊。

由于故障诊断资料不足,对故障的认识受到较大限制,给明确诊断带来困难,有时不能将其有类似征兆的故障完全排除,有时所怀疑的故障的一般规律与故障征兆不完全相符,另外排除了一种故障的可能,又缺乏对某种故障作出识别的足够依据,因此故障诊断的推理过程往往也是模糊的,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针对这种情况,充分研究故障诊断对象,建立合理的模糊知识体和模糊推理机,利用现代人工智能原理实施诊断更符合故障诊断的性质,将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1.3 理论的相对性

任何理论与实际的故障过程相比,总有局限性,机械设备作为一个与环境和人共同组成的有机体,是有差异的,理论只能大体概括故障诊断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同时,理论又受到一定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存在尚待认知的领域

理论与具体故障相比,总是有一定距离的。以故障诊断的标准来说,它是以典型征兆为基础而总结制定的,不太典型的故障,就未必都与诊断标准相符合,若将诊断标准当作教条而一成不变,难免造成误诊。

总之,我们所研制的诊断系统,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使系统具有不断完善的能力,这是降低误诊率的重要途径。

1.4 诊断实践的局限性

故障诊断的实践是机械故障诊断学形成发展的基础,对故障现象进行试验研究,虽然也是获取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试验与机械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工作环境是有差异的,所得出的结论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实施故障诊断的主体—人,对机械系统的了解程度及故障诊断的实践经验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差异,如观察1幅机械图象,1个经验丰富的人,头脑中积累了大量故障知识,往往能较准确地从中把握机械运行状况,作出合理诊断结论,尤其是对早期故障和不典型故障的诊断更是如此。因此,必须加强诊断的实践环节,从实践中抽取有用的知识去扩充和丰富我们的诊断系统。

1.5 获取数据的不准确性

在实施故障诊断过程中,首先应获取机械系统运行的有关数据。机械运行过程中,往往受外界环境及各种随机因素影响,使获取的数据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准确性,容易造成误诊。因此须采取必要数据预处理手段,减少随机因素的影响,剔除其中的趋势项、奇异项等,提高数据准确性,这也是降低误诊率的必要条件。

1.6 诊断人员不专业(www.xing528.com)

诊断人员的素质也决定了诊断结论的正确程度。诊断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方法知识以及执行故障诊断时的态度都可能导致误诊。同时,诊断人员在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也会影响诊断结论。

2.机械故障诊断中信息提取

2.1 信息提取不可靠

机械故障诊断分为直接诊断和间接诊断,但由于受到设备结构和工作条件的限制,直接诊断往往难以进行。因而,多采用间接诊断,即通过二次诊断信息来间接判断设备中关键零部件的状态变化。而诊断测试便是获取二次诊断信息必备的关键环节。最常见的是振动测试(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声音测试。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获取的数据可能发生偏差。体现在3个方面:①数据没有正确反映客观存在;②数据的信噪比低;③数据的不完备性。如果把这些不准确的数据当成有效数据来分析,就很可能发生误诊。

2.2 信息处理不准确

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取反映机器故障信息的特征是机械故障诊断的关键。诊断特征主要通过对设备采集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取。这些特征可能是一些简单的时域特征,如峰峰值、均方根值、峭度等,或者工艺参数特征,如油温、油压等,还有一些复杂的频域特征及基于全息谱的特征,如转频椭圆及轴心轨迹等。

目前,各种特征提取方法层出不穷,如统计模拟、小波分析、独立分量分析、频域分析、全息谱分析等,为诊断对象的特征提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应用中,许多方法都有其应用的前提条件。而且,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各种方法还可能存在其局限性以及数学上的精确性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就可能引起误诊。

2.3 信息不完美

对于一个诊断对象,如果其运行状态较复杂,由于客观条件和手段的限制等原因,可能使获得的信息难以确切地给出诊断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信息不完备。在诊断实践中,故障与诊断信息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1个信息对应多个不同的故障,而1个故障也表征为多个不同的信息。这就需要掌握充分的有用信息来区分不同的故障。否则,就可能出现误诊。

(2)信息不一致。诊断信息不一致在诊断实践中也是较常见的现象。这些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也就是说,某些信息很大程度上支持故障F1,否定故障F2;相反,另一些信息则支持故障F2,而否定故障F1。此时,误诊也容易发生。

(3)信息不确定。来自诊断对象的诊断信息经历了许多传输途径,其不确定性可能较小,也可能很大,如传感器传输线等均影响其确定性。此外,还有定性与定量信息之间转换导致的不确定性。

3.提高信息可靠度、减少误诊断的措施

3.1 提高诊断测试的准确性

提高诊断测试的准确性是保证诊断数据可靠性的重要前提。可以从以下4方面着手:①对传感器进行定期检验;②可考虑用多个传感器测量;③采用可靠的传输线;④正确设置采样参数。

3.2 提高诊断系统的可靠性

随着设备运行与维护的需要,各种在线、离线、远程等诊断分析系统以及人工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专家系统等智能诊断系统逐渐用于机械故障诊断,为确诊故障带来了许多便利之余,也增加了机械故障误诊的可能性。开发合理完善有效的诊断系统,提高它们在特征提取或诊断推理方面的可靠性,有利于减小误诊率。

3.3 加强诊断信息描述的客观性

诊断信息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表达与描述是否合理、准确关系到诊断推理结果的正确与否。然而,在诊断实践中,诊断信息既有定性信息,也有定量信息;既包含简单信息,又包含复杂信息;既存在确定信息,又存在不确定信息。在诊断推理过程中,定量信息经常会转换为定性信息,例如,“70 μm的振动”描述成“振动大”等。

概率论模糊数学是描述这种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因而,可以考虑用适当的方式把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理论融人到故障诊断的信息表达和描述中来,加强其描述的客观性。

4.粗集理论对信息不确定性的处理

具有随机信息、未确定信息、模糊信息、灰信息中的一种的信息为单式信息;至少存在2种以上的信息为盲信息,而将概率论、模糊理论、灰色数学、未确知数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即不确定性数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或运用某种理论和方法,对具有相似或不同特征模式的信息进行处理,以获得融合信息,从而改善信息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矛盾性。

粗集理论是一种处理模糊和不确定知识的有效数学工具,其在知识分类和知识获取中已得到成功应用。粗集理论方法与神经网络方法、遗传算法、模糊集理论方法、混沌理论等“软科学”方法的不同在于它仅利用数据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需要任何附加信息或先验知识,如证据理论中的基本概率赋值、模糊集理论中的隶属度函数、统计学中的概率分布等,粗集方法以观察和测量数据进行分类为基础,直接处理对象的可测输出,剔除冗余信息和矛盾信息,从而找到问题的内在规律,因此粗集理论比其他“软计算”方法更具实用性。粗集理论进行诊断的一般步骤:

(1)知识库建立。利用搜集到的历史或仿真数据生成联合诊断系统故障信息表……

(2)数据离散化。数据离散化方法包括等距离划分算法、等频率划分算法、NaiveScaler算法、基于属性重要性算法和基于断点重要性算法,以及布尔逻辑和粗集理论相结合的算法等,使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的取值为连续的不确定性空间,数据离散化是运用粗集理论的数据预处理。

(3)特征提取。从原N个数据特征中找到M个数据特征,简化后M个数据特征对对象空间U的分类能力和原N个数据特征的分类能力相同(N,M),此过程称为特征提取。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基于属性重要性的最小约简、基于差别矩阵和差别函数的逻辑化简、基于包含度理论方法的最大分布约简、基于下近似质量不变进行属性约简和对存在噪声污染时用基于上近似质量的任一约简。特征提取使条件属性得到约简,进而剔除冗余的条件属性。

(4)规则应用。提取的规则集可用来对新对象进行分类,该规则集称为“分类器”,用RUL来表示。当分类器遇到一个新对象×时,则在规则集RUL中寻找与×的条件属性相匹配的规则,应用规则集可判断新对象×决策属性。

××年×月×日

参考文献 (略)

(例文为网文,有改动)

例文二:

浅谈差压式流量计的安装缺陷及对策

徐明琪

摘要:本论文介绍了差压式流量计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及安装不规范的现象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流量测量;差压式流量计;安装缺陷;对策

目前,工业生产中测量蒸汽最常用的流量计仍然是差压式流量计,它由孔板或喷嘴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

导压管路和二次仪表等组成。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碰到流量检测仪表检测数据不合理,甚至不能正常工作,但单独校验变送器及二次仪表均合格的情况。究其原因,往往是现场仪表安装不规范造成的。因此,合理安装现场流量仪表,确保数据可靠具有实际意义。

一、流量仪表安装不规范的现象及成因

一般来说,流量仪表的设计、安装均参照国家规范和具体的安装规定进行的,但在许多情况下,现场条件及工艺情况往往不能满足安装要求或施工时不按设计规范安装仪表,导致仪表搬运后存在严重缺陷。查阅有关资料并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应用情况将常见的缺陷归纳如下:

(一)场合不当,导致在特定工况下无法正常使用

现阶段,气(汽)体流量的测量较多采用节流装置配变送器。按照规范要求此类检测设备安装位置的上、下游有特定长度的直管段,节流装置前后直管段必须在10D后5D以上,但在某些场合,仪表安装位置往往迁就工艺管线走向而缩短上、下游直管段,加上施工时采用工艺管道拼凑直管段,其结构使上、下游直管段与仪表要求的条件相差甚远,测量不准确度增大,测量精度大大降低。另外,当测量高温介质(如过热蒸汽)流量时,尽介质温度未达到极限使用温度,但此时仪表电路元件故障率高,需频繁检修,影响连续测量。其他流量仪表的安装也存在相似问题,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安装方式错误或不当,使测量结构引入附加误差,严重影响系统精度

对于节流式流量仪表的安装,主要包括节流元件本体安装及差压变送器安装。节流元件本体安装涉及节流元件的安装方向及取压方式,节流元件的安装技术要求在GB/T2624——93和GB/T267——93中都有严格要求。但在实际安装中,施工人员往往忽略许多技术细节,将节流元件等同于一般管道构件安装,主要表现在:

(1)节流元件的前端面与管道轴线垂直超过±10的技术要求,从而未能保住节流元件的中心管线与管道轴线重合。

(2)未能根据测量介质选择取压孔的方向,引起凝结水或污染物进入导压管等附件,造成管路堵塞或测量误差。

(3)弦月(圆缺)孔板安装在垂直管道上,导致孔板前后可能淤积沉淀物,改变管道的实际截面,严重影响测量结果,虽然许多资料介绍弦月孔板可安装在倾斜管道上,但就使用效果来说,测量误差较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不在倾斜管道上安装。

(4)差压变送器的安装着重附件及管道的安装,规格齐全,性能优良的附件(如取压装置、冷凝器、隔离器、排污沉降器等)能方便仪表维护、检修、排污及保护变送器等作用,针对不同的测量介质,采用的附件及安装方式不尽相同,安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或参照自动化仪表安装通用图规范施工,差压变送器取压管尽量按最短距离安装(3~50 M),为了避免在管路中积聚气体和水分,导压管最好垂直安装,水平安装时其倾斜度不应小于1∶10,差压变送器的安装应平正、牢固。此外,管路中的截止阀或球阀应可靠、耐用,最好采用焊接阀避免阀门泄露影响测量准确性,且利于管路及仪表检修。

(三)在电磁干扰的环境中屏蔽保护措施不完整,影响仪表正常工作

流量仪表安装的场合,普遍存在电磁干扰。电磁干扰主要通过仪表信号线产生干扰信号导入变送器,当噪声信号淹没流量信号时,智能变送器会显示超量程或溢出等诊断信息。当检查不出仪表故障原因时,可检查信号线敷设情况,在许多情况下会发现信号线没有有效屏蔽,特别是变送器的电气接口处。规范的安装应配一短接管旋进变送器,外面再用金属软管与电缆保护钢管套结扎紧,但在施工人员为贪图方便,常常省去短管,金属套管与变送器若接若离,屏蔽效果几乎为零,因而正确处理电缆屏蔽问题是仪表安装中重要环节之一。

二、避免安装缺陷的对策及措施

差压、漩涡式流量计的施工项目,是确保流量仪表正常投运的关键环节,对此提出几点意见,有助于防止安装失误。

(一)仔细会审施工图纸,是纠正安装失误的第一次机会

经验丰富的仪表施工人员在审读施工图时,往往结合工艺管道的走向及现场条件,确定节流元件的安装。此时测算上、下游直管段的距离,并根据仪表选型,确定现场条件是否满足仪表要求,若未能满足,则及时要求修改施工图纸。

(二)订购性能优良的仪表及附件,避免设备、材料问题影响仪表正常投运

订购设备及附件时,应选择资信好的供应商订货,特别是在高温、高压介质中使用的仪表附件、阀门,劣质的产品在搬运后可能出现渗漏或开关失效,影响正常测量或仪表检修。

(三)安装时使用量器具测试并加强工程质量检验,保证规范施工

流量仪表的上、下游直管段选用,应使用量器具细致测量,拼装垂直度及同心度不应靠目测或经验,必须参照规定逐项检测,误差太大时及时纠偏。在接管前请经验丰富的质检人员检查质量,并在完成管道吹扫、排污后再连接。同样,附件、取压管及变送器的安装也应规范作业。

(四)重视仪表的抗干扰保护措施,以免影响检测质量

通常情况下,流量仪表采用屏蔽电缆穿管或在金属线槽内敷设,完整的电缆屏蔽要求屏蔽层及保护套双重屏蔽。防护套屏蔽在接地合格的情况下,关键表现在各连接处的处理。穿钢管硬连接处可套管或用直通连接,软连接处用金属软管套接,金属软管套入深度一般应在5 cm以上且用胶带扎紧;金属电缆槽与电缆保护管连接时应加工金属管线盒并密封良好;变送器装于金属保护箱或防护罩内,屏蔽层良好接地并采用浮空测量方式。这些措施可有效地防止电磁干扰。最难以克服的电磁干扰是变频器产生的,解决的方法如下:1制作可靠的接地极,接地电阻必须小于5Ω;2采用屏蔽电缆且只能一端接地,否则会产生涡流;3在变送器的输出端跨接一电容(约110 V,4.7 μF),连接方式是电容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到信号输出的负端。

三、结束语

以上是我从事仪表工作17年,通过安装维护检修及技术改革过程中学习摸索出来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解决了很多难题,尤其是解决变频干扰这一项,已经得以推广,大大提高了仪表检测准确性,为工艺、能源检测及控制提供了质量保证,并减少了仪表维护、检修的工作量,使抗干扰能力差的仪表得以继续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略)

(本文摘自王洪光等的《教你写技师论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有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