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用科技论文写作发展简史

实用科技论文写作发展简史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8.2.2近代时期在欧洲中世纪,由于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科学技术停滞不前。

实用科技论文写作发展简史

2.8 科技论文写作的发展简史

2.8.1 中国科技写作的发展简史

中国的科技写作总体来说经历了“字—篇—著”的历程。

2.8.1.1 字的时代

最初的汉字是象形文字,从象形文字本身的含义,可以推知古代社会的科技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1)堯/尧 此象形字表示的是人的肩膀上扛着两个大土堆,因此,此字所代表的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也就是人类处于原始社会的穴居时代。

(2)摇 “堯”字进一步演变为“摇”字,因为古人刚开始靠打猎和摘取摇落树上野果来获取食物,就把摇动果树的动作称作“摇”了。

(3)肴 古人摇落或摘取树上的果实,通常情况下只有成熟的才能被摇下来。成熟的果实一般味道都不错,所以好吃的果实就称为佳“肴”。

(4)瑶 成熟的果实,表面一般都较好看,好看的称为“瑶”。

(5)谣 若摇下来的果实不成熟或不好看,就有人故意说成是好看的或好吃的,骗其他人过来吃或看,把这种骗人的话称为“谣”。

(6)遥 摇动果树时,果树要动,果树动了,远处的其他人可能会看到树在动。那么远处的就称为“遥”。

(7)腰 古人在摇动果树的时候,上半身可围绕着腰椎转动,因此,古人将此腰椎部分叫“腰”。

(8)要 大人在摇动果树以获得果实时,如果有小孩在身边,小孩总是要求大人多获得些果实。这样,这种要求就变成了“要”。

(9)咬 摇下来的果实,当然就是为了吃了。要吃,当然就得“咬”。

(10)妖 古人在摇树时,树影肯定在晃动。影子是变化无常的,古人的科学知识缺乏,对变化无常的事物无法解释就把它们称为“妖”。

(11)夭 果子吃饱了,肯定一天就过得差不多了。过了一天,就在一根棒子上或者洞穴的壁上划上一画,一画称为“夭”。可以这样认为:古人的这种写作手法表明了当时创造了“立杆测日”的方法。

(12) 这个象形字为“舜”。它有两个“火”字,代表大火堆;火是暗火不是明火,暗火表示蓄着的炭火;火被外框罩着,可能此火堆是放在洞穴中,以防蓄着的火被大风刮散或者被雨淋湿而熄灭;最下面的形状可能是挑起炭火的树枝,为防止烧伤,挑起炭火的树枝末端较长。从此字来看,表明古人的那个时代创造了保留火种的方法。

2.8.1.2 篇的时代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发明了文字并使用,使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出现了以书面语即文字为媒介的论著,科技写作也就应运而生了。实际上,中国是世界上科学著作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

比如,我国最早的一部典籍《尚书》中的《禹贡》,记载了我国古代的山川形势和交通物产,是一部地理志。

《夏小正》是我国的第一部科学专著,成书于战国时代。此书记录了天象、物产、气候、民事、历法、动植物、农耕等几方面的知识。

《墨经》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子写的。《墨经》记载了物理学中有关力学光学、物质结构、时间空间,以及数学、几何学的知识。它记载了我国古人用“小孔成像”的实验来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事实。

2.8.1.3 著的时代

随着一些短篇科技文章的出现和发展,到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了一些论著。比如:《黄帝内经》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医学专著;《四胜之书》是西汉时期的农业技术专著;《九章算术》是魏晋时代刘徽所作的有关数学方面的专著;《梦溪笔谈》是宋代沈括所著,它记载了多个科学领域方面的知识,如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医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美术等;《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所著,它记载了许多草药药方,他毕其一生,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数十年编成此书,是其多年心血的结晶。全书52卷,约200万字,记载了1 892种药物,分成60类,绘图1 100多幅,并附有432 156多个药方,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者;《天工开物》是宋代宋应星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

在当代,中国的科技论文写作正在蓬勃发展中。

2.8.2 西方科技写作的发展简史

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较早的国家除了中国外,还有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埃及等国家。西方的科技写作总体也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3个阶段。

2.8.2.1 古代时期

(1)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 BC—322 BC) 是古希腊伟大学者,是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古代智慧的百科全书,“科学圣人”。其著作涉及多个自然科学领域,比如《范畴》、《解释》、《前分析》、《后分析》、《论辩》、《智者的驳辩》、《形而上学》、《物理学》、《论天》、《论生灭》、《论灵魂》、《尼各马可伦理学》、《大伦理学》、《欧德谟伦理学》、《政治学》、《诗学》、《修辞学》等。

(2)欧几里得(Euclid of Alexandria,330 BC—275 BC) 是古希腊数学家。其著作有《几何原本》、《数据》、《图形分割》、《论数学的伪结论》、《光学》、《反射光学之书》等。

(3)阿基米德(Archimedes,287 BC—212 BC)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他的《浮体》描述了流体静力学的科学规律。

(4)卢克莱修(Lucretius,Carus,99 BC—55 BC) 是罗马哲学家。他继承古代原子学说,认为物质的存在是永恒的,提出了“无物能由无中生,无物能归于无”的唯物主义观点。他反对神创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有其自然发展的过程,人们只要懂得了自然现象发生的真正原因,宗教偏见便可消失。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认为感觉是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是一切认识的基础和来源,驳斥了怀疑论。他写了著名的哲学长诗《物性论》。

(5)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Ptolemy,公元90—168) 是古埃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地心说”创立人(后来被哥白尼的“日心学”所推翻),写了《天文学大成》。

(6)盖伦(Galen,Claudius Galenus of Pergamum,公元129—200) 是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大师,是最著名的医生和解剖学家。有131部著作,比如《论解剖过程》、《论身体各部器官功能》等。(www.xing528.com)

2.8.2.2 近代时期

在欧洲中世纪,由于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科学技术停滞不前。直到14世纪从意大利兴起的欧洲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开创了科学与艺术新纪元。

(1)尼古拉·哥白尼(Copernicus Nicholas,1454—1540) 是波兰天文学家。其著的《天体运行论》,于1543年出版,开创了“日心说”,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标志近代科学技术的开端。

(2)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1514—1564) 是布鲁塞尔著名的医生和解剖学家,是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维萨里与哥白尼齐名,是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543年出版的《人体的构造》一书总结了当时解剖学的成就,为血液循环的发现开辟了道路。

(3)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他写了很多书,比如《星宿的使命》、《运动的法则》、《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天平》、《论重力》等。

(4)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 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他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于1600年2月17日被罗马教皇绑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活活地烧死,著有《论无限、宇宙和世界》。

(5)开普勒(Joanhes Kepler,1571—1630) 是德国天文学家,他创立了行星运动定律,著有《新天文学》、《论火星》。

(6)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 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著有《论科学的价值和发现》、《新工具论》、《论说文集》、《各家哲学批判》、《论人类的知识》等。

(7)笛卡儿(René·Descartes,1596—1650) 是法国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他写了很多著作,比如《方法论》、《指导哲理之原则》、《论世界》、《折光学》、《气象学》、《几何学》、《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等。

(8)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 是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他也写了很多著作,比如《宇宙发展史概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

(9)拉普拉斯(Laplace,Pierre-Simon,1749—1827) 是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天体力学的主要奠基人,是天体演化学的创立者之一,是分析概率论的创始人,是应用数学的先躯。拉普拉斯用数学方法证明了行星的轨道大小只有周期性变化,这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定理。平生发表270多篇论文。比如《宇宙体系论》、《天体力学》、《概率分析理论》等。

(10)艾萨克·牛顿(Newton,1643—1727) 是英国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著有《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运动》、《流数学》等。

2.8.2.3 现代时期

到了19世纪,自然科学进入了现代科学阶段。

(1)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 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了轰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马丁·赖尔(Martin Ryle,1918—1984) 是英国著名地质学家,1830年5月29日,他出版了《地质学原理》第一卷,正式提出了地球演化的“均变论”。

(3)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1834—1907) 是俄国化学家,他花了大约20年的工夫,终于在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律

(4)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德裔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才华的科学家之一,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905年3月,他的《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变的一个启发性观点》一文中提出“光量子学说”和“光电效应”的基本定律,并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物体的“波粒二象性”,从而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为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5年6月,他的长篇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完整地提出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理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1905年9月,他的《物体惯性和能量的关系》提出了质量和能量的关系E=mc2,为原子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1916年,他的《广义相对论基础》提出了大质量物体的存在可引起时空连续场的弯曲,为黑洞、大爆炸等新的宇宙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到了20世纪,与当今的就非常接近了。此时,各种科技文献浩如烟海,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是极为丰富了。

2.8.3 科技期刊的发展简史

在科技期刊诞生之前,在科技界其实早都产生相互交流了,只不过那时的交流是依靠私人通信进行的。这种方式的交流速度慢,因而限制了读者的数量。

到了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后,科学探索活跃,学术团体相继出现。这时仅靠私人间的通信已经无法满足科学交流的需要了,因而就有一些机构开始出版学术和会议内容,这酝酿了学术期刊的诞生。到了1665年3月6日,世界上第一种学术期刊《哲学汇刊》创刊。

在科技期刊发展之初,由于期刊种类数量少,无法满足数量众多科技论文发表的需要,此时常出现论文一稿多投的现象。

到了18世纪,期刊数量增多,但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总论范畴。到了19世纪初,专业期刊相继出现,而后出现商业和工业期刊。到了20世纪,各类期刊出现,与现在相差无几,专业的出版商也出现,现在的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总数超过一万种。

种类丰富的科技期刊的出现,既促进了科技期刊的发展,也促进了科技写作的发展。比如,科技论文的写作从原来的手工写作向现在的电子写作发展;出版方式由原来的纸质出版物向电子出版物发展;科技论文的格式已形成了高度结构化的IMRAD论文结构,即:引言(Introduction),要在此部分阐明为什么要研究它;方法(Methods),要在此部分阐明怎么去研究它;结果(Results),要在此部分展示研究结果;讨论(Discussions and Conclusions),对你的研究进行讨论,并指出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关于科技论文的这四大部分该如何撰写,请参考后续章节的介绍以及附录“科学编辑委员会对科技论文的有关说明”中的指导性原则。

互动区

您听说过或熟悉IMRAD论文结构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