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革期间的内部动乱:严重破坏局面

文革期间的内部动乱:严重破坏局面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也使中国电机工业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酷的形势。“文革”伊始,一些骨干科研设计院所被强行搬迁、分割甚至解散,已经初具规模的电机工业科研院所体系遭受严重破坏。“文革”期间,电机工业产品质量直线下降,反映出来的问题比“大跃进”时期更为普遍、更为严重,频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

文革期间的内部动乱:严重破坏局面

“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也使中国电机工业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酷的形势。

干部遭批斗,专家被下放。“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造反派一再冲击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大搞“文攻武卫”、“踢开党委闹革命”。电机工业的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被红卫兵、造反派打成“牛鬼蛇神”、“叛徒内奸”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批斗、游街、抄家,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受迫害致残、致病者更是难以计数。生产、技术、财务管理科室大多被撤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下放车间或农村劳动改造。这段令人不堪回首的遭遇,无论厂大厂小,无论机关企业,无论生产科研,无论北方南方,无论一线三线,可谓无一幸免。

制度被废除,企业陷瘫痪。“文革”开始后,“工业学大庆”运动中总结的大庆油田好的经验被批判为“修正主义”,声称要“火烧一切制度、彻底解放工人”,鼓吹“不搞科研照样出油”。“工业七十条”、“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专业化协作”等有效的管理举措,统统被批判为“扼杀地方积极性”、“利润挂帅”、“复辟资本主义”。由于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被批斗、被下放劳动,电工行业的计划管理以及企业的生产科研管理工作被严重扰乱,长期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调整时期恢复起来的管理秩序又一次遭受更严重的破坏。在上海电机厂,逐步建立的73种岗位责任制和267个规章制度,统统被批判为“引导企业走修正主义道路”而遭废除,技术资料(包括产品图样)和设备档案被丢弃或被烧毁,产品检验制度被废除。电工企业普遍处于生产无记录、用料无定额、成本无核算、质量无控制、销售无准价的混乱局面。有的单位甚至还发生了严重的“武斗”流血事件,设备损毁失修,厂房残垣断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长期难以开展。

建设更无序,行业难管理。由于极“左”思潮泛滥,三线建设政策被滥用,许多省甚至一些城市都搞自给自足、自我配套,盲目上马了为数众多的地方电工企业,出现严重的重复建设和重复生产,其中生产中小型电机、变压器和低压开关的中小企业的无序建设最为突出。已有的电工企业也盲目向多品种、综合化方向扩产,甚至出现小电机厂生产大中型电机,低压电器厂生产高压开关的现象。电机工业陷于全面混乱局面,计划管理名存实亡。

院所遭冲击,科研被打乱。“文革”伊始,一些骨干科研设计院所被强行搬迁、分割甚至解散,已经初具规模的电机工业科研院所体系遭受严重破坏。1970年前后,一机部第二设计院(负责汽轮机锅炉生产厂的设计工作)、第八设计院(负责电机生产厂的设计工作)分别由上海和北京搬迁到贵州遵义和湖南湘潭,长期难以恢复正常科研工作;北京电器科学研究院大部分搬迁到广西桂林,成立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因为远离相关的绝缘材料厂和电工合金厂,科研工作难以开展;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也被分出一部分人员、设备迁到甘肃天水,成立天水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科研力量被分散;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也被撤销,人员下放。在“打倒条条专政”的口号下,一机部大部分研究院所于1971年间被下放地方管理,严重削弱了行业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的力量。“文革”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被批判为崇洋媚外,技术标准可以随意否定并拒不执行。电机工业科技管理处于混乱局面,科研工作基本陷于瘫痪。(www.xing528.com)

“文革”期间,电机工业产品质量直线下降,反映出来的问题比“大跃进”时期更为普遍、更为严重,频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

大型电工产品屡屡发生重大事故。比如上海锅炉厂、上海汽轮机厂和上海电机厂,为河南平顶山姚孟电厂制造的30万千瓦火电机组,投运后发生锅炉爆管、汽轮机轴系振动、汽轮机叶片断裂、发电机定子线圈端部磨损等重大事故;上海电机厂,为广州黄埔电厂制造的12.5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运行时发电机定子线棒过热,烧坏定子线圈,造成停机事故;哈尔滨电机厂,为甘肃刘家峡水电站制造的2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刚投运就出现了定子线圈电晕腐蚀问题,随后水轮机也发生了轴瓦烧毁的严重事故;杭州发电设备厂,自1974年连续三年都因产品质量问题未能完成生产计划,欠产30多万千瓦,其中一台2500千瓦贯流式水轮发电机从设计到制造完工,历时长达10年之久。据统计,220千伏及以上的电力变压器运行期间的事故率高达27.7%,为同一时期美国同类产品事故率的10倍。

量大面广的中小型电动机产品,质量问题更加普遍。许多系列产品,因为生产无序、管理混乱、检验缺失,加之片面追求“省工”、“省料”、“体积要小”、“重量要轻”,导致产品效率低、耗能高、工艺性差、维修困难,质量全面下降。“以铝代铜”生产的一批铝线异步电动机,性能低劣,使用中故障频出,不得不废弃。

1972年9月,一机部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援外汽车质量问题的批示,在长春召开了整顿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管理的经验交流会,使电机工业产品质量一度有所好转。但是不久,这个会议就被加以“唯生产力论”、“复辟”、“不突出政治”、“给文化大革命抹黑”等罪名进行批判。电机工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反而每况愈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