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阳能发电行业迅猛发展

太阳能发电行业迅猛发展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发电,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方向之一。传统能源的日渐短缺,以及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使太阳能发电产业迎来了发展高峰期。国家能源局通过特许权招标在甘肃敦煌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标建设第一个1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电价确定为每千瓦时1.09元。这些国家政策的强有力引导,促进了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由于可以储热,所以太阳能光热发电相对更加平稳,而且能延长发电时间。

太阳能发电行业迅猛发展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求,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太阳能是潜力巨大的能源,我国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也相当于我国2050年能源年预期总耗量的200多倍。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发电,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方向之一。

光伏发电是利用光伏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是太阳能发电的主流方式之一。光伏发电不需燃料,发电过程中不产生环境污染,可应用于边远无电地区的小型离网电源、与城市建筑或其他设施相结合的中小型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或独立电源,以及大规模集中式荒漠电站。光伏电池主要有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三大类。单晶硅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较高,可达16%~18%,性能稳定,但价格较高;多晶硅电池转化效率为14%~16%,价格相对较低;薄膜电池转化效率低,仅为6%~11%,而造价只是晶体硅电池的2/3,但组成的系统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且稳定性较差。

传统能源的日渐短缺,以及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使太阳能发电产业迎来了发展高峰期。在世界光伏发电应用市场的强力拉动下,2002年以后,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光伏电池产量以超常规速度迅速崛起和发展,2006年达到44万千瓦,成为世界第三大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2007年进一步达到109万千瓦,增速为148%,超过日本欧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2008年,产量又进一步扩大到260万千瓦,占世界总产量的31%;2009年,产量达到400万千瓦,约占全球产量的40%;2010年,产量超过500万千瓦,约占全球产量的50%。我国台湾地区也是世界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的重要基地,2010年产量已达到118万千瓦左右。

2007年年底,我国从事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的企业达50余家,硅锭/硅片企业超过70家,光伏组件企业有200多家。其中,已有17家光伏企业在海内外上市。在2008年世界光伏电池产量前30名的生产商中,中国大陆占10名之多,它们是:无锡尚德、保定英利、河北晶澳、常州天合、江苏林洋、南京中电电气常熟阿特斯、常州亿晶、宁波太阳能、江阴浚鑫等公司。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贯彻落实,在光伏产业强劲发展的推动作用下,原本发展缓慢的国内光伏发电应用市场逐步启动。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光伏发电市场迅速起步。2009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条件地对部分光伏建筑进行每瓦最多20元的补贴;同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宣布,正式启动金太阳示范工程,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计划在2~3年内,支持不低于5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国家能源局通过特许权招标在甘肃敦煌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标建设第一个1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电价确定为每千瓦时1.09元。这些国家政策的强有力引导,促进了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安装容量,2007年年底不到10万千瓦;2008年年底增加到14万千瓦,一年增长40%以上;2009年年底达到30万千瓦,仅一年就翻了一番多;2010年年底达到70万千瓦,再翻一番多。

尽管光伏发电快速发展,光伏电池价格已有明显下降,但光伏电站投资大、上网电价高、需占用大量土地,还需要解决收集、存储、转化及与其他能源有效配合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因而为太阳能利用提供良好装备和基础技术仍任重道远。

图7-17 天威集团为华能集团青海格尔木光伏并网电站提供全部光伏组件(www.xing528.com)

太阳能光热发电设施,主要有集热、储能、发电三大系统。由于可以储热,所以太阳能光热发电相对更加平稳,而且能延长发电时间。

国际能源署(IEA)和以美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瑞士、西班牙七国作为执行委员会的太阳能热动力和太阳化学能系统计划(Solar PACES Program),首先就是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目前,光热发电在全球已运行装机容量近70万千瓦,在建的近200万千瓦,美国、德国、西班牙和以色列等国家在光热发电技术产业化方面推进的速度非常快,我国的光热产业近几年也开始蓬勃发展,但是目前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单位投资还没有降到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

1985年10月,湖南湘潭电机厂曾研制成功4千瓦碟式太阳能光热发电装置样机(反射镜直径为7.3米)。

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攻关,于2011年年初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太阳能热发电站仿真机,可对太阳能热发电站运行进行全过程仿真。

2006年立项、在北京延庆建设的1兆瓦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站示范项目,是亚洲第一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该电站由中国科学院、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华电集团等联合攻关,是中国首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热发电站。该项目属于国家“十一五”“863”计划,2008年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并开展前期工作。发电站镜场已于2010年8月安装完成,进入调试阶段。项目建成后,每年的发电量将达到270万千瓦时,相当于1100余吨标准煤产生的电量,可减排二氧化碳2300余吨、二氧化硫21吨、氮氧化合物35吨。

2010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内蒙古50兆瓦槽式太阳能项目。这是中国首个光热发电特许权招标项目,2011年1月开标,它标志着中国光热发电朝商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