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统筹安排,实现总体布局

统筹安排,实现总体布局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此,中国电机工业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战略布局,为今后中国电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统筹安排主机辅机及配套。系统考虑、统筹安排,成为中国电机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统筹安排,实现总体布局

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从一开始就要有战略考虑,而战略考虑中最为重要的是布局和系统。中国电机工业的基础,奠定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壮大于改革开放30年。建国初期,共和国的领导人就高瞻远瞩,勾画了电机工业的蓝图,之后,经过三线建设,大体形成了中国电机工业目前的布局。

战略布局发电输变电基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我国电机工业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一五”的建设,中国电机工业有了一定基础,初步建成了东北、上海和西安三大电工基地。东北是当时重工业生产基地;上海是人才较多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城市;西安是国家规划重点建设的城市。三线建设时期,在四川德阳地区建设了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和第二重型机器厂,在自贡兴建了东方锅炉厂,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成都成立了东方电站成套设备公司。湘潭电机厂作为一个老牌电工企业,充分发挥了研制新产品、输送电工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的基地作用。1958年以后,除在沈阳、西安扩建变压器厂外,还在保定、衡阳、济南、常州昆明等地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大中型变压器厂。保定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这样,中国电机工业形成了哈尔滨、上海和四川的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沈阳、西安、保定三大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以及湘潭的电机制造基地,分布于我国的东中西地区。

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十分活跃,成长起了一批输配电企业,如浙江温州的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江苏的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广州的白云电气集团等;特变电工的崛起,又在西北边疆地区成长起了一个大型输变电企业,进一步完善了产业布局。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小型电动机电动工具和其他用电设备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小型电动机行业仅有三家生产企业年产量超过百万千瓦,到2010年则有30家,分布于各省市。电动工具生产厂商形成了浙江、福建等产业集聚地。铁路轨道交通,形成了北车、南车两大集团,集团旗下不乏山西永济电机公司这样的知名电机生产企业。

至此,中国电机工业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战略布局,为今后中国电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统筹安排主机辅机及配套。电机工业门类众多、配套复杂,尤其是大型发电设备和高压输变电设备,涉及主机、辅机和配套的通用机械以及控制系统,还有很多特殊材料,如高温材料、绝缘材料等。这些产品中缺少哪一种都不行。系统考虑、统筹安排,成为中国电机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在苏联援建的电机工业十多个项目中,在引进西屋公司火电机组技术及消化吸收中,在几个五年的科技攻关中,在多次技术改造项目中,国家电机工业主管部门都统筹考虑了主、辅、配机的研制和能力协调。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发展了一批电站辅机、配件和零部件专业定点厂,如上海电站辅机厂、无锡叶片厂、青岛电站阀门厂等。后来又安排了电站自动控制系统和仪表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大型电站的自控系统已可立足国内,其起点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着力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合理的产业体系,对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产业体系的合理,在于产业组织结构中有若干龙头骨干企业和一批专、精、特的中小企业,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化协作配套网络;有较高的产业集中度;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得到较好配置。中国电机工业的发展历程中,较好地处理了这些关系,着力于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这一产业体系的构建,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要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发电设备制造,由于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较高,一般企业很难进入,因而在国家的支持下,形成了“三大动力”集团,产业集中度得以提高。输变电设备制造,在高压和特高压领域也有较高的产业集中度。中国电机工业产业体系的合理之处,还在于逐步建立起了较完整的研发体系和检测体系,对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但是,在中低压供配电设备制造和电线电缆行业,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局面;新能源发展中,一时也出现了无序竞争、重复引进、重复建设,影响了企业的壮大和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