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拆除意念之墙:逆向思维的新启示

拆除意念之墙:逆向思维的新启示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逆向思维是与正向思维相比较而言的,正向思维是指常规的、公认的、习惯的想法与创意,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反对传统、惯例、常识的一种思维模式。逆向思维则可以有效克服这一障碍,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图7)。当设计师们抛弃旧观念,尝试拆掉“意念之墙”时,往往会找到新的灵感,碰撞出独特的创意火花。逆向思维对人类认知习惯的重构,是一种质的突破,它追求的是对人类已知方法、已有习惯、固有视觉形象的颠覆。

拆除意念之墙:逆向思维的新启示

逆流而上

创意是设计的灵魂,大胆突破常规,才能从众多平庸无奇的设计中挣脱出来,吸引观者眼球。在设计构思阶段,设计师们经常被惯性思维所控制,以老套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及处理问题。正所谓“不破不立”,要想突破创新,就一定要打破固有惯性思维。否则,连思维都还被禁锢在旧有的陈腐里,如何能做出好的设计作品?而思维定式是潜移默化的,在思考时往往不知不觉又循着旧路去了。在这时,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当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停下来审视一下是否又跳入固有思维了。发明创造中除了按常规逻辑思维活动外,还有一些与人们平时思维方式相异的特殊思维方式,即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包括逆向思维、类比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

画家兼平面设计师Vanessa McKeown(瓦内萨·麦基翁)就运用逆向思维将食物、生活用品、生活摆件、娱乐方式等进行趣味混搭,寻找其在某个角度或场景中存在的相同特征并将其组合在一起,打破它们给人的固有印象,创作了一组耐人寻味的作品(图1~图6)。她的作品带给观者强烈的奇趣视觉冲击,如人字拖的鞋底是用切片面包做的,拨开橘子皮时发现里面竟然藏着一个圆滚滚的足球,可口的菠萝被当作容器用来插花等。

逆向思维通常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普遍性。逆向思维在各领域、各种活动中都具适用性,而两个事物对立统一的形式可以从多方面去寻找,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很多种不同形式。(2)批判性。逆向思维是与正向思维相比较而言的,正向思维是指常规的、公认的、习惯的想法与创意,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反对传统、惯例、常识的一种思维模式。(3)新颖性。传统思维模式可以引导设计师们更快产生构思,但往往得到的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逆向思维则可以有效克服这一障碍,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图7)。

设计强调创意,并主张打破常规。当设计师们抛弃旧观念,尝试拆掉“意念之墙”时,往往会找到新的灵感,碰撞出独特的创意火花。逆向思维对人类认知习惯的重构,是一种质的突破,它追求的是对人类已知方法、已有习惯、固有视觉形象的颠覆。逆向思维设计活动可以从产品的设计理念及功能转变进行思考,然后通过产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搭配、图案纹样等来实现与众不同的创新 设计。

设计师Skye Gwillim(斯凯·格威利姆)在进行手提包设计时,便运用了逆向思维(图8~图13)。他一改手提包往日方方正正的规则形状,在一些特殊位置进行挖减面积的设计,使包袋看似残缺不全。但其实Skye这么做是为了更好地使其与人体各部位相嵌合,这样在出行过程中,使用者便可轻松将其搁置于腿上或挎在肩上,累的时候还可以搭搭手臂,为出行节省放置空间的同时也赚足了回头率。

思考与行动:

来自意大利的艺术家Diego Cusano(迭戈·库萨诺)称自己为“梦幻研究员”,他的作品总是在探讨幻想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常规设计步骤通常是先有创意而后选择合适的材质与工艺方法进行创作,而Diego反其道而行,他基于现有材料的形状、肌理等特征进行创意构思,比如看到青蛤廓型,他想到了少女舞动的波浪裙摆;看到成串的葡萄,他将其幻想为马戏团小丑的蓬松卷发;包心菜的造型在他眼里好似沙滩上比基尼少女的遮阳帽……之后Diego再根据脑海中的幻想为这些物品添置契合的场景,使其成为完整的创意作品(图14)。

请查阅资料,再搜集三个运用逆向思维的配饰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思路及制作方法,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分析报告,图文并茂。

餐具也时髦

说到配饰设计,想必大多数人想到的是金银珠宝、翡翠玉石等贵重材质,试想是否可以突破创新,以一些特殊材质来传递情感呢?生活中的一些常用物件经过创作加工后也能释放出无限的艺术可能。在配饰设计领域,就有这么一些设计师,他们将餐具作为传递情感的材质,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创意配饰设计。皇家艺术学院学生Clare Whit(克莱尔·惠特)以西方神话中的战士女神杜尔迦为灵感,设计了“AW14”系列配饰(图1~图5)。Clare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汤勺为材质,以其冰冷坚硬的质感体现女战神的刚强坚毅与无所畏惧的力量,将光滑简约的汤勺拆分重组成各种头饰、项饰、腕饰及其他部位身体装饰,创意独特又不乏时尚感,没想到普通的餐具也能散发出如此强大的艺术 魅力。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艺术家Matt Wilson(玛特·威尔逊)运用一些废弃的餐具制作了一系列有趣的装置艺术。Wilson之前在一家船厂从事船舶金属模型建造,于是对金属雕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掌握了一些金属制造工艺的技巧。Wilson运用平时积攒的一些废弃金属餐具与碎木制作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动物,如鸟类(图6)、龙虾蜘蛛猫头鹰等,还有别具风味的孕妇形象。在制作过程中,将金属餐具弯曲改造成预想的形状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技巧,Wilson巧妙利用餐具本身的曲直特点,比如用平滑的勺子做鸟类身体部位,用叉子充当鸟类羽毛,勺柄做鸟的尾巴,再将其组合、焊接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在别人看来无用的废弃金属材料却被Wilson看到了艺术潜力,并为其提供了更长的生命周期。不得不说,再普通的材质到了设计师的手上,都会焕发新彩,重续生机。

在欧洲跳蚤市场中,常常会看到一种银戒,它们的弧度较为粗糙且没有漂亮的封口。但奇妙的是,在这些银戒表面还雕有精美的花纹(图7~图10),甚至有些是专属于皇室的鸢尾花。这种戒指的由来有这样一种传说,古代欧洲贫穷的男仆或侍从在向自己的心上人求婚时,往往因为微薄的收入而无法购买价格高昂的戒指,于是便悄悄偷走贵族主人所用的银勺,截掉勺头只留下柄,然后将其折弯戴在未婚妻手指上,以此代表求婚戒指。后来许多设计师沿袭并改进了这种方法,搜集古董银勺进行创意设计

银是仅次于金的贵金属,它的主要特性为易锻造、延展性佳,并且可以折射光线,在视觉上十分吸引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细菌无法在银器上存活,所以中国古代人们用银针探毒,而西方则利用银的这一特点制作贵族餐具。欧洲银器的制作始终与当时社会流行的艺术风格相联系,从早期带有宗教色彩的哥特式,到律动的巴洛克式,奢华的洛可可式等,不同时期的银勺纹样呈现出不同时期的风格特色(图11),这无疑也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化与艺术水准的缩影。

设计师总是有着神奇的力量,把简单的东西变得不简单,把平凡的东西变得不平凡。利用这样的古董银器改造首饰,既保留了其历史价值,同时也提升了首饰设计的艺术境界。每件首饰上繁复精美的装饰纹样仿佛在诉说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动人故事,并且其所具有的唯一性与独特性,是现代银饰无法媲美的。

思考与行动:

银材质的延展性和易锻造性给予了工匠们极大发挥与探索的空间,用古老银器制作的各种日用品和艺术品不胜枚举。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以古董银勺为材质,利用其勺柄半浮雕式样的花卉植物或人物形象为自然装饰,只需将勺柄稍加打磨与弯曲便可制成一款精美又富有古典气息的首饰(图12~图14)。有些现代设计师还为其增添装饰,使其具有现代配饰的趣味性。

请搜集生活中的古老银质餐具,尝试对其进行改造,设计并制作出一款独具创意的配饰。

无处不“怪”

配饰设计领域永远不乏有着天马行空创意的鬼马设计师,他们将原本平淡无奇的配饰设计用另外一种怪诞视角呈现,颠覆了公众审美尺度,以罕见的荒唐造型示人。这些作品不一定赏心悦目,但也呈现出不同凡响的视觉感受。设计师以这种古怪个性的创意告诉人们换种角度看生活会别有一番新意。

美国艺术家Gwen Murphy(格温·墨菲)热衷于鞋子设计,她赋予了各式各样的鞋子丰富的面部表情(图1~图5)。她的“恋足系列”作品都有着长长的脸、凸起的眼睛、撅起或张着的大嘴巴,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心情。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Omri Gillath(奥瑞·吉拉斯)曾主持过一项关于鞋子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以从人们脚上所穿鞋子的款式、颜色、磨损状态等,约略观察出主人的潜在性格、年龄与社会地位。同样,在Gwen看来,每双鞋子本身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它们也有喜怒哀乐,她会根据每双鞋子的不同特色,为其量身定制适合的“外衣”,让它们更好地展现鲜明“个性”。该系列的每双鞋子都有着不同的脸庞与表情,有的哀伤、有的开心、有的愤怒、有的害羞、有的调皮、有的惊讶。这样一组作品让观者不由驻足沉思背后的故事,给观者无限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作品的整体艺术感。

怪诞配饰设计传递给观者惊愕、震撼、夸张、怪异、压迫等感受,利用强迫注意、铭刻记忆的魔法效应使观者印象深刻。人们在欣赏、佩戴这些怪诞配饰的同时,会产生滑稽好笑的趣味性或急于弄清原委的本能好奇心。这些由视觉引起的微妙心理感受使得怪诞配饰设计超越常规配饰设计,成功吸引观者眼球,并在其记忆中占据一席之地。

皇家艺术学院学生Aeen Lykke(伊恩·雷克)设计了一组以心脏为原型的怪诞雕塑设计(图6)。虽同为心脏造型,但通过不同装饰手法给观者呈现出不同的心理感受,有的像插满鲜花的高雅花瓶,有的像被拔了毛待煮的鸡,有的则在心脏上插了一把致命手枪,还有的仿佛植物生根一般长出嫩芽。能够以同一元素为原型设计出这么多花样,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奇思妙想。(www.xing528.com)

西班牙设计师Remedios Vin-cent(雷梅迪奥斯·文森特)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及人体器官元素集结起来,设计出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怪诞配饰(图7~图14)。这些组件在被拼凑起来之前,都拥有自己的“本职岗位”,比如牙齿用以咀嚼食物,睫毛保护人们眼球不受侵害。谁能想象这些器官有一天会作为配饰品被戴在身上?在Vincent眼里,一切归零,这些器官或物品不被赋予任何功能性目的,只为设计内涵与造型感而存在。他的作品不以实用性为目的,而是研究如何将某一元素从原本环境中抽离,再重新赋予其生命。在配饰设计中,找准设计理念的出发点,做到新奇却不失情感共鸣、搞怪又不失文化内涵,才能创作出真正好的作品。

思考与行动:

这组作品同样出自设计师Remedios Vincent(雷梅迪奥斯·文森特)之手,名为《皇帝的新衣》(图15)。Vincent将从古董商店里淘来的旧零件和装饰品制成各式各样的创意首饰,并将其放置在以蔬果搭建的情境中,配以各种稀奇装饰,拍得有些怪诞,却又展现了一定个性,给观者以新奇的视觉效果与感受。

请广泛查阅资料,找找还有什么创意独特的怪诞配饰,从中汲取灵感,动手制作一款夸张的“怪异”配饰。

无形胜有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形产品越来越受大众关注与追捧,究其原因在于无形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们的时间与空间,如现在音乐媒体几乎完全代替了卡带,电子书也几近代替了纸本,线上教学比课堂教学要方便得多,等等。无形产品虽然与有形产品同样具有内在价值与使用价值,但却没有外在形体,是一种凝结在有形载体中的无形脑力劳动成果,是看得见摸不着的产物。无形产品的价值在于其创造性,是设计师创意思维的高度集中与体现。在配饰设计领域,最常见的无形装饰就是光影投射至载体上产生的,可以是自然光,也可以是利用投影设备产生的装饰影像(图1~图5)。这些无形的装饰会根据不同媒介与载体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比有形产品更加耐人寻味。

英国建筑大师Norman Foster(诺尔曼·福斯特)曾说:“自然光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这种光可以使建筑富有特征。”光之于建筑空间,为人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可以根据其投射变化丰富空间构成(图6、图7)。在配饰设计构思中亦是如此,设计师们可以将光影呈现出的变幻无穷的无形装饰运用到配饰设计中,既给予观者想象的空间,又呈现出曼妙虚幻的独特艺术美感,给观者带来超越有形的力量与感受。同时,要求设计师要具备开放的创意思维与空间想象力,能够预先在脑海中形成无形产品的雏形。

摄影师Slve Sundsb(索威·桑德波)是意大利Vogue等时尚杂志的御用摄影师,在他的世界里,一切自然光及人造光都是极佳的装饰手段。他把每一次拍摄都当作是全新体验,并享受在挑战中不断提升自我。Slve擅长利用发散思维寻找创意,比如同样以光影投射在女性身体形成别样装饰为切入点,他会尝试利用各种不同肌理的光效进行拍摄,如大波点、小波点、条纹、网格及激光投射等,从而探究不同光影效果与人体交织所呈现出的多元艺术效果及直观感受。在Slve的这组作品中,大波点给人自然浪漫之感(图8、图9),而小波点则给人复古优雅的感觉(图10、图11);条纹整齐富有韵律感(图12、图13);格纹则更加时尚前卫(图14);不规则激光投射又给人以扑面而来的神秘与野性(图15)。这些天然的无形装饰带着一丝狡黠,又充满了狂野与娇媚,呈现出无限张力与不受束缚 之美。

这种利用发散思维探究不同光影装饰效果的方法不失为我们创意设计中的一个小技巧。以某点出发,网状拓展思维,从而以不同切入点进行创意设计。

思考与行动:

在配饰设计中,设计师们有时需要跳出原有圈子,尝试做一些不同寻常的设计。比如在生活中,光影随处可见,而最简易快捷地打造无形配饰的方法就是巧妙借助光影效果。光影呈现出的装饰效果随性自然,如利用光线透过镂空雨伞在女性肩背部形成仿佛蕾丝般的披肩装饰(图16),又或是借助大片树叶的肌理感,为沙滩上穿着比基尼晒太阳的女性披上一件似有若无的条纹外衣(图17)。

请尝试借助光影与一些道具,拍摄一组在身体上形成的“幻影配饰”。

人饰奇缘

情感化配饰设计虽不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但却是连接作品与佩戴者的纽带,通过佩戴者与产品的互动传递情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一段记忆,从而让其对产品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能满足不同人的精神需求。设计师如果想创造出能激发消费者情感诉求的产品,首先要了解消费人群的需求是什么及情感输送的过程,只有对情感表达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使设计创意成功传达情感,引起消费者共鸣。其次,根据已有构思与创意,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工艺将这种构思变为现实产物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不仅要在造型上引发观者联想,材质也是引起观者共鸣的重要因素。情感化设计能够更好传递现代年轻人的情感个性化需求,因此逐渐成为配饰设计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皇家艺术学院学生突发奇想,制作了一系列以外科手术为主题的配饰设计(图1~图5),体现年轻女孩追求美丽外表的过程。这些配饰的灵感来源于佩戴者考虑外在形象时的心理感受,通过该设计中首饰佩戴者的表情及神态,可以看出她并不舒适。这些冰冷坚硬的金属材质配饰有的撑开佩戴者的嘴巴、有的撑起眼皮、夹住鼻子、挤压嘴巴使之凸起等。通过佩戴这些作品可以使观者联想到变美需要经历及承受的痛苦过程,从而引发深思,是什么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度关注自我外在形象,而这种趋势究竟是好是坏呢?

情感化配饰设计分为本能、行为和反思三个层次。本能层次主要由配饰的外观决定,强调配饰给人们带来的直观印象;行为层次指穿戴者在佩戴过程中产生的使用体验;反思层次指佩戴者主观思考的过程,强调配饰给佩戴者带来的影响或使佩戴者产生情感共鸣的部分。在设计过程中,三个层次相互协作,才能最终呈现出优秀完整的作品。

日本设计师Akiko Shinzato(新里爱子)创作的Self-confidence Boosters(自信增幅器)就如何通过外在装置提升人的自信进行了探讨。金属质感的配饰通过对人体各种强制矫正及控制,使佩戴者能够拥有上扬45°的标准微笑、抬头挺胸的挺拔身姿,同时促进佩戴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时刻保持自信及积极乐观的心态(图6、图7)。

如今社交网站逐渐成为大众塑造自身完美形象的平台,通过化妆或其他手法改变自己的脸仿佛成了一种提高自尊和自信的方法。而事实上,人们也的确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外貌,从而达到他们所认为的“完美外表”。Akiko Shin-zato(新里爱子)是一位来自日本的珠宝设计师,其作品Another Skin(《另一块肌肤》)运用皮革、镀金黄铜、宝石、水晶等材质制成可佩戴的人体五官,使穿戴者佩戴之后拥有了新的面部特征,展现出新的身份(图8~图12)。在Shinzato的配饰创作中,她想探索一件配饰如何影响一个人或一个人如何与之互动。她的作品本身并不完整,只有将它们穿戴在人体上才能展示出最终效果。同时,这系列配饰设计也传达出人们只要更换面部一个五官的样貌,仿佛就可以换一张脸、换一种人格。有太多人都奔走在追求美丽的道路上,反而忘记了生来纯粹 的美。

思考与行动:

情感化配饰(图13、图14)的诞生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第一,让消费者参与其中的经济模式已成趋势,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体验是难忘的,故而更多配饰设计作品转向情感化设计。第二,由于当下人民经济水平普遍提高,在满足吃饱穿暖的前提下,人们逐渐追求个性化,而情感化设计能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佩戴者的内心情感。

请从情感化设计出发,以一种社会热点现象或人的情绪表达构思一系列配饰设计,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设计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