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时新闻与深度报道:交叉媒体的挑战

实时新闻与深度报道:交叉媒体的挑战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跨越印刷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不同的技术平台出版内容,意味着同一篇新闻报道可在印刷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和其他数字媒体上共享,数字媒体的内容还可以包括音频和视频。号称在线新闻出版具有互动特性,比印刷新闻出版更具深度报道潜力,Chris Paterson对这种断言半信半疑。Chris Paterson指出,在线新闻出版大多数仍是“搬家公司”,把为其他媒体或为它制作的内容重新包装,就是“被动新闻出版”的一例[68]。

实时新闻与深度报道:交叉媒体的挑战

随着媒体内容的数字化及新的数字出版平台,如网络、移动电话和电子书等的出现,新一轮的变革已经浮出水面。这一现象正在对媒体机构的每一个方面,如媒体机构的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等,形成根本的挑战。新的商业模式被开发,网络上新闻的时限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每周7d、每天24h(24/7)的滚动新闻,甚至连“新闻”、“采编人员”等概念本身,也在被重新审视[67]

跨越印刷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不同的技术平台出版内容,意味着同一篇新闻报道可在印刷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和其他数字媒体上共享,数字媒体的内容还可以包括音频和视频。当印刷媒体的采编人员出现在电视新闻、电视节目,或在广播节目、播客上朗读他们的新闻报道时,表示媒体平台也可以是交叉的平台。随着移动媒体的技术革命,特别是智能手机、WIFI、话费降低、宽带连接的出现,一个无所不在的媒体应用时代隐约出现在我们面前。

网络出版、移动出版及其辉煌的未来,尽管已被宣传得天花乱坠,受众群体研究并没有展示如此美好的前景。新闻的时限消失了,但往往也是新闻质量下降的消极暗示。在线新闻出版的技术壁垒受到侵蚀,但这并不表示印刷媒体、在线媒体会有必然的、更多的汇集。在许多的媒体机构内部,网络的采编人员仍是二等市民。号称在线新闻出版具有互动特性,比印刷新闻出版更具深度报道潜力,Chris Paterson对这种断言半信半疑。Chris Paterson指出,在线新闻出版大多数仍是“搬家公司”,把为其他媒体或为它制作的内容重新包装,就是“被动新闻出版”的一例[68]

数字化未必会导致各个媒体平台的合作,但会使合作变得容易[69]。对于报纸、杂志发生的变化,试图利用数字技术在网络媒体、移动媒体上出版内容,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报道是短新闻还是叙事性报道等属性,决定了报道在各种出版平台上被如何采用、如何叙述。然而,还有更多的重要问题会影响数字出版的未来,如媒体机构、新闻编辑室的内部结构,媒体机构的内部权力斗争,新闻出版的资源,与受众/用户的关系,用户自创内容,等等。

读者能对报道的准确性、报道的角度进行评论,对采编人员的解释提出质疑,当读者作为事件现场的亲历者,或是单一主题或领域内比采编人员更专业的行家,能制作自己的内容时,采编人员与受众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受众、读者、用户不再依赖已有媒体获取信息,而是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和观点。网上的内容大部分免费,导致了特别是报纸业务的财务困难,报社的员工解雇成了常见新闻[70]

无处不在报纸的概念2006年被提出,强调人们对在线新闻服务的各种需求[71]。本章作者对工作时使用媒体、闲暇时使用媒体进行了区分。如作者所述,“无处不在报纸是不同平台的多媒体产品,产品在技术上、内容上相互关联”。本章作者还列举了4种内容实体:

①早间新闻传统版,指的是印刷报纸;

②早间新闻音频版,如报纸的音频版;

③音频新闻回放版,回家的路上听音频;

④深夜视频版,网络报纸、视频剪辑、长时视频通过HDTV传输滚动播放。

数字技术和受众使用媒体的快速进步,可快速预测将来的媒体使用是否过时。移动电话已变成移动电脑,可用来观看和收听有声新闻、在线新闻,观看电视、上网,听音频书、播客,或像看报、看书一样阅读文本。工作、闲暇使用媒体,何时、何地使用媒体可不做区分。未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可通过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电子书等使用媒体。

对于报纸、杂志的网络出版未来,仍有几个问题有待回答:现有的业务模式优劣未分,未出现所谓的标准模式;数字产品(资产)的管理有待实现标准化。第三个问题涉及采编人员能否同时掌握印刷媒体、数字媒体的内在逻辑和模式。不同的媒体各有自己的版式和内在逻辑,媒体的内容不能总被容易地从一个平台复制到另一个平台。

对于印刷媒体的机构,改变不易。杂志出版商也已认识到,从生产印刷媒体杂志向生产多媒体平台品牌概念的转变,对网络而言需要一个不同的战略方法。但研究人员预测会有问题,因为媒体公司偏好一致性和有限的改变,而不是鼓励变革[40,68]

未来难以预测。在纸面印刷的条码、压印的RFID芯片,将使读者和用户能容易地从一种媒体平台转向另一平台,把印刷媒体、因特网与移动电话组合,就相关主题(at hand)获取更多信息。未来的“电子纸”还可利用新闻、杂志的版式(format),而且可以通过“电子”纸下载、获取音频和视频。

能够利用不同的出版平台,并跨越平台发布内容,也是指媒体产品需要采取不同的生产组织方式[21-23]。新闻编辑室和作业流程中,将出现制作编辑、技术编辑、网络新闻编辑、内容经理等新的职位[72]。跨媒体生产的新闻出版,人员会变少,变得更年轻,更加精通技术,更能面向印刷出版、数字出版的需求。媒体报道的策划/编辑变得极度重要。跨媒体的员工往往也承受了更大压力,他们对于制度、规范只有较少的认识,对于受众群体知之较少,只有较少的编辑能发现错误。因此,协助组织工作和制作内容的工具非常重要。(www.xing528.com)

传统的报纸出版仍以多种方式界定出版什么,以及如何进行网络出版。不同出版平台的共存挑战着媒体组织[73]。关于数字技术如何改变报纸的组织结构和内部分工的研究较少。在线媒体或无处不在媒体似乎主要有两种组织模式[25]:一种模式是为在线内容的制作成立单独的新闻编辑室[74],也可以有单独的技术、营销技术部门,或纸质部和网络部,如挪威最大的日报和网站《世界之路报》(www.vg.no)[75],将报纸、网络的新闻编辑室分开,理由是媒体平台需要不同的新闻出版、制作技能[69]

另一模式是将报纸、在线新闻的编辑室合为一体,甚至可以建设一栋新闻大厦,让新闻编辑室围绕着集中的中央办公平台运作,服务于报纸和在线新闻的制作,如英国每日电讯报(www.telegraph.co.uk),2007年兴建了新闻大厦和统一的新闻编辑室。

在线媒体的作业流程哪种模式最好,现在预测还是为时过早。工作过程的组织方式还取决于印刷媒体、在线媒体关于新闻的基本概念。通常的理解是,在线新闻是快讯,优点是几乎实时播报。在线新闻节奏快,简短,只包含新闻的基本事实,印刷报纸是为在线新闻提供深度分析。以这种方式思考在线新闻,可将其称之为“快讯新闻业”。

关于在线新闻的另一个观点,是报道的开发,我们称之为“培育新闻报道”。如在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它就得到应用,大的爆炸性新闻报道被派发给单独的编辑,这些编辑被称为报道所有人,负责对报道定期进行更新,加入分析和背景、多媒体生成和用户自创内容,将报道扩展。对于真正重大的新闻专题,报社可创建大的专门网页[76]

每日电讯报的“培育”作业实践描述如下:

①新闻发生时,立即以手机短信、邮件、桌面快讯方式预警。

②新闻发生10min后,在网站发布150字内容,以期获取读者提供的如视频、图片、读者叙述等。

③新闻发生一个小时内,把报道更新到450字,添加图片、视频。

④找人分析、发表意见,从多个角度把报道发展成多媒体的主题网页。

支持在线新闻单独成立新闻编辑室的理由,挪威《世界之路报》主编Espen Egil Hansen很有说服力地介绍如下:“首先,报纸、网络本质上差别甚大,要采用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组织结构,才能取得成功。这在所有层级都适用:编辑部、销售、发行和管理层。主张新闻报纸、在线新闻一样,两者都是新闻,和把奔腾的河水、水杯中静止的水都说成是水,意思上完全一样”[75]

Hansen也提到了培育读者关系的重要性,因为“在线新闻出版的优点,使随时开发产品并与读者互动成为可能。读者的经历和参与(读者就在我们不在的地方,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是新闻出版连续作业过程的一部分。文章没有截止期限,读者随时可以评论,我们也可以随时添加链接,等等”。Hansen认为,在全新的媒体环境下,术业有专攻才能赢得未来。出版社的传统和优势正在变为劣势(传统、职位、稳定性和财务安全性)。然而他强调,《世界之路报》也在不断评价其现有模式是否是最优模式。

Avriles和Carvajal在研究西班牙两个多媒体机构时指出,开展在线作业有两种不同的重要策略[25]。一种策略是自上而下的融合,使全体员工都接受这种融合,接受统一的新闻编辑室和共同的领导。第二种策略只将融合看成是一种工具,更像是一种无初始融合、等着看的姿态。

媒体产品、新闻出版业务流程、与读者的关系,未来几年将如何发展,以及在多个媒体平台上工作如何组织,目前仍然难以预测。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对受众、媒体机构和他们的行为、实践进行更多的研究。印刷媒体通过密切关注受众的需求、媒体的应用可以继续生存,在印刷媒体、混合媒体融合的时代,重视与受众的关系、重视业务过程仍将继续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