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沪豫烟叶基地单元分析与介绍

沪豫烟叶基地单元分析与介绍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烟草集团目前在河南省建有5个基地单元,分布在豫中、豫西南、豫南3个不同生态类型区。该基地单元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验收并荣获“全国优秀烟叶基地单元”称号。该基地单元土壤碱解氮含量中等偏上,土壤富含磷、钾。王洛基地单元机械化作业程度相对较高。

沪豫烟叶基地单元分析与介绍

上海烟草集团目前在河南省建有5个基地单元,分布在豫中、豫西南、豫南3个不同生态类型区。各基地单元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要求,完成了基地单元总体规划,配套了生产基础设施,完善了业务流程与技术规范,在基地单元建设与特色优质烟叶生产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襄城县王洛基地单元

(一)地理区位

王洛基地单元地处许昌市襄城县西北部王洛镇全境;处于北纬33°56′~34°20′,东经113°20′~113°30′。基地单元下辖34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总人口5.79万人,总面积 66.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6万亩,支柱产业以烟叶、畜牧养殖、“三粉”加工及商饮服务为主。常年种烟 1.8万亩左右。所产烟叶“颜色橘黄、香气浓郁、吃味醇厚、焦甜明显”,具有典型的浓香型质量特征。该基地单元是200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首批建设的基地单元之一,也是201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整单元推进全程机械化试点。该基地单元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验收并荣获“全国优秀烟叶基地单元”称号。

(二)自然条件

该基地单元地形为浅岗兼平原,平地占86%左右,岗地占13%左右。土壤以褐土为主,占76%左右,土质疏松,土层深厚,通透性强,土壤pH值平均7.45,有机质平均含量11.9 克/千克,碱解氮平均含量71.2毫克/千克,速效磷平均含量12.9毫克/千克 ,速效钾平均含量134.5毫克/千克,土壤氯平均含量17.97毫克/千克。该基地单元土壤碱解氮含量中等偏上,土壤富含磷、钾。

该基地单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776.4毫米,其中5~9月降水量491.9毫米,占全年的63.3%;7~8月降水量300.7毫米,占全年的38.7%。全年日照时数2 334.9小时,其中5~9月日照时数1 142小时,平均日照率53%。无霜期223天左右,初霜日在10月下旬。大于10℃年积温4 438℃,年平均气温15.2℃,其中7月平均气温27.8℃。

该基地单元适宜种植烟叶的耕地面积6.3万亩,规划基本烟田4.8万亩。种植农作物主要为冬小麦红薯玉米、花生、大豆等,属于典型的一年两熟制区域。烟叶种植多采用“三年两头种”与“四年两头种”轮作制度,有少部分2~3年连作。王洛镇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可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

(三)种植规模

2018年,王洛基地单元种植烟叶1.08万亩,种烟村32个,种烟农户373户,户均种植面积28.98亩。其中,种植面积为20~50亩的126户,50~100亩的为25户,100~300亩的为5户,300亩以上的为5户。种植品种主要为中烟100;收购烟叶3.41万担,占全县收购量的17.2%,上等烟比例75.3%,中部上等烟比例60.6%。

2019年,王洛基地单元种植烟叶1.06万亩,种烟村32个,种烟农户309户,户均面积34.3亩。其中,种植面积20~50亩的为106户,占总面积26.87%;种植面积50~100亩的为18户,占总面积10.98%;种植面积100~300亩的为10户,占总面积14.10%;种植面积300亩以上的为6户,占总面积30.23%。收购烟叶3.1万担,上等烟比例66.06%,均价28.34元/千克。

(四)基础设施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整县推进和不断完善,烟田、烟水、烟路、育苗工场、烘烤工场、烟机、烟站、防灾等八大工程基本配套齐全。王洛基地单元专业化育苗覆盖率100%,密集烘烤覆盖率100%,整地和施肥起垄机械化作业覆盖率100%,机械移栽覆盖率21%,机械盖膜覆盖率81%,中耕培土机械覆盖率65%。

目前,基地单元内拥有综合型烟农合作社1个、机械作业专业合作社2个、分级专业合作社2个,自2015年全部实现专分散收。现有育苗工场4处、可供移栽面积1.92万亩,密集烤房1 251座(其中热泵烤房136座),烘烤工场5处,机井1 033眼,烟路47条、长度180千米,田间气象观测站和防雹增雨作业站3处。

王洛基地单元机械化作业程度相对较高。各类机械990台(套),每100亩烟田机械动力保有量12~15千瓦。配置起垄施肥机40台,移栽机20台,覆膜机100台,中耕除草培土机90台,打顶抹杈采收综合作业机30台,拔杆机20台,植保机25台。

(五)烟叶种植效益

1.收购单产与亩效益  2017~2018年王洛基地单元生产调查结果表明,烟叶平均收购单产146.6千克/亩,烟叶销售收入与补贴收入平均4 284.8元/亩,生产投入成本平均2 605.1元/亩,平均纯收入为1 679.7元/亩(表1-1)。

2.产量损失 根据2018年王洛基地单元生产调查,下部鲜烟叶优化及烟田无烘烤价值烟叶产量损失占田间单产的8.1%,根茎类病害与其他病害损失约占13.3%,烘烤损失约占9.2%。以上3个方面的产量损失占田间平均单产的30.6%。

3.成本分析 根据王洛基地单元调查,亩平均成本2 605.1元,其中人工成本占47.7%,烟用物资成本占17.6%(不含1千克烟叶2.4元物质补贴), 租赁土地成本占31.4%,人工与租赁土地成本占比相对较大。

二、郏县茨芭基地单元

(一)地理区位

茨芭基地单元位于平顶山市郏县西北部,地处北纬33°59′~34°12′,东经113°3′~113°10′。跨越茨芭镇与薛店镇2个乡镇。其中,茨芭镇总面积102.9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9万亩,总人口5.27万人,辖有41个行政村,处于嵩箕山余脉向豫中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为丘陵岗区兼有平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以浅山丘陵为主,东南以平原为主。薛店镇总面积7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3万亩,总人口6.3万人,辖有38个行政村,西部是丘陵岗地,地势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南部与东部是平原,南部与东部土层深厚,土地肥沃。

(二)自然条件

该基地单元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占80%以上;土壤质地为壤土至中壤,少部分较黏重;土壤肥力中等至较偏肥,土壤耕层含有机质8.8~25.2克/千克,平均12.1克/千克;pH值平均7.48;全氮0.064%~0.19%,碱解氮65~176毫克/千克,平均72.8毫克/千克;速效磷6.17~19.3毫克/千克,平均12.51毫克/千克;速效钾116~384毫克/千克,平均147.4毫克/千克;土壤氯含量平均19.3毫克/千克。

该基地单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日照时间较长,热量充足,自然降水偏少。年平均气温14.6℃,5~9月平均气温23.97℃,年最高日平均气温21.67℃,年最低日平均气温11.25℃,年有效积温为4 822℃,其中5~9月2 095.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218.1小时,其中5~9月日照时数924.3小时,年日照率平均为48%。年平均降水量为687.4毫米,其中5~10月为566.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2.4%,6~8月为375.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4.6%。年均无霜期220天左右。

该基地单元耕地面积14.2万亩,种植农作物主要为冬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红薯、油菜,属于典型的一年两熟制区域。茨芭镇境内有7座水库和鲁医河、干河2条河流,水资源丰富。薛店镇浅层地下水储量930万立方米,北汝河沿镇区流过,广阔大渠从中部穿境而过,可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5%以上。

(三)种植规模

该基地单元适宜烟叶种植面积11.6万亩,规划基本烟田5.8万亩,种植品种主要为中烟100,所产烟叶色泽橘黄、油分较足,浓香醇厚、焦甜明显。烟叶种植主要采用“三年两头种”与“四年两头种”种植制度,也有少部分2~3年连作,烟叶前茬作物主要为红薯、烟草、玉米、花生等。

2018年,该基地单元烟叶种植面积1.704万亩,种烟村58个,户均规模34.78亩,种烟农户490户;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32户,50~100亩的69户,50亩以下的389户;收购烟叶4.66万担,平均收购单产136.5千克/亩,上等烟比例72.4%,均价29.08元/千克。

2019年,该基地单元烟叶种植面积1.734万亩,种烟村60个,户均规模35.31亩,种烟农户491户;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19户,50~100亩的67户,50亩以下的405户;收购烟叶3.74万担,上等烟比例61%,均价28.1元/千克。

(四)基础设施

该基地单元现有机井970眼,管网11.8千米,干渠2条,排洪渠7条,蓄水池17座,提灌站3座,小塘坝2个,灌溉能力7.4万亩,受益烟田面积5.35万亩,烟田灌溉覆盖率达到100%。

该基地单元现有烟路69条,总长度116千米。防雹站点2个,在田湾村、付村、齐村、管村、薛村分别建有5个育苗工场,单体育苗大棚68个,可育烟苗19.2万余盘,能够满足2.75万亩烟田所需烟苗。现有集群密集烤房1 227座,烘烤专业户49户,能满足6万担以上烟叶的专业化烘烤,密集烘烤覆盖率100%。

现有功率73千瓦以上大型拖拉机9台,50千瓦拖拉机35台,起垄施肥机29台,覆膜机257台,小型中耕机281台,拔杆机28台,播种机14台,弥雾机29台,臂挂式植保机5台。拥有各种机械总计687台(套),作业能力能满足2.2万亩烟田要求。

(五)烟叶种植效益

1.收购单产与亩效益 2017~2018年茨芭基地单元生产调查结果表明,烟叶平均收购单产140.6千克/亩,平均售烟收入3 755.5元/亩,售烟与补贴性收入合计平均 4 120.5元/亩, 总成本平均2 646.8元/亩,净收入平均1 473.7元/亩(表1-2)。

2.产量损失 根据茨芭基地单元2018年生产调查,部分下部鲜烟叶优化打掉与田间无烘烤价值烟叶产量损失占田间单产的11.5%,根茎类病害与其他病害损失约占8%,烘烤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的损失约占6%,自然灾害损失占2.2%。以上4个方面的产量损失约占田间单产的27.7%。

3.成本分析 茨芭基地单元亩平均成本2 646.8元,其中人工成本占40.7%,烟用物资成本占19.4%, 租赁土地成本占21.1%。农资燃料动力、租赁土地等成本是生产中必须投入的成本,降低的空间较少,提高效益主要应从人工成本方面降低生产投入。

三、临颍县巨陵-固厢基地单元

(一)地理区位

临颍县巨陵-固厢基地单元辖固厢、巨陵、王孟3个乡镇。该基地单元地貌为平原,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灌溉条件便利。地处北纬33°50′~33°59′,东经113°50′~114°20′。该基地单元区域内共有98个行政村,其中37个种烟村,总人口17.5万人,耕地面积19.15万亩,宜烟面积12.25万亩,规划基本烟田4.9万亩。

(二)自然条件

该基地单元土壤以黄潮土、砂姜黑土为主,土壤质地为轻至中壤。黄潮土占69%左右,pH值7.68左右,有机质含量9~17.4克/千克,碱解氮含量平均83.6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平均12.5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平均123.5毫克/千克。砂姜黑土约占24.5%,有机质含量12克/千克左右,碱解氮含量平均81.2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平均9.8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平均130 毫克/千克。

该基地单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夏季115天左右,冬季130天左右,春秋两季共1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4.5℃,1月份平均气温0.5℃,7月份平均气温28℃,全年无霜期226天左右。稳定通过10℃的天数217天,积温4 519℃;稳定通过15℃的天数172天,积温3 956℃;稳定通过20℃的天数117天,积温2 944℃。日照时数常年平均2 267.6小时,日照率51%;烟叶大田期日照时数650.5小时,日照率57%。年均降水量733.2毫米,全年降水量不均,春季(3~5月)占22.9%,夏季(6~8月)占49.4%,秋季(9~11月)占22.7%,冬季(12~翌年2月)占4.8%;烟叶移栽期(4月)平均降水量57.5毫米,团棵期与旺长期(5~6月)平均降水量145.2毫米,成熟期(7~8月)平均降水量295毫米。

(三)种植规模(www.xing528.com)

2018年,该基地单元种烟村28个,种植农户179户,种烟面积5 187亩,种植面积50亩以上农户34户,100亩以上农户12户,户均规模29亩;种植品种主要为中烟100;收购烟叶1.47万担,平均收购单产141.7千克/亩,上等烟比例67.5%,均价27.5元/千克。

2019年,该基地单元种烟村23个,种植农户124户,种烟面积3 316亩,种植面积50亩以上农户35户,100亩以上农户13户,户均规模26.7亩;收购烟叶0.94万担,平均收购单产140.8千克/亩,上等烟比例72.5%,均价29.5元/千克。

(四)基础设施

该基地单元建有3个育苗工场,有单体育苗大棚33座,四连体育苗大棚12座,可供烟叶移栽面积1.62万亩。机械配套较齐全,配有13千瓦拖拉机35台,25千瓦拖拉机30台,55千瓦以上拖拉机18台;装盘播种一体机3台,剪叶机12台,起垄机32台,施肥机29台,中耕培土机32台,翻转犁18台,旋耕耙15台,移栽机6台,植保机27台,拔杆机31台。配套烟田道路37条,总里程41.6千米。有机井1 040眼,烟水配套完善,可基本实现100%灌溉。拥有烤房总量1 201座,其中建有5个烘烤工场,烘烤设施完备,基地单元实现了100%密集化烘烤。

(五)烟叶种植效益

1.收购单产与亩效益 2017~2018年该基地单元生产调查结果表明,烟叶平均收购单产142.4千克/亩,售烟收入与补贴收入平均4 200.6元/亩,生产投入成本平均2 807.5元/亩,平均纯收益1 393.1元/亩(表1-3)。

2.产量损失 根据该基地单元2018年生产调查,部分下部鲜烟叶优化与烟田无烘烤价值烟叶产量损失占田间单产的15.2%;根茎类病害造成烟株死亡与其他病害损失约占8.9%;烘烤不当造成的损失约占5.5%。以上3个方面的产量损失占田间平均单产的29.6%。

3.成本分析 根据该基地单元生产调查,亩平均成本2 807.5元,其中人工成本占44.3%,烟用物资成本占23.1%, 租赁土地成本占32.5%,人工与租赁土地成本占比较大。

四、内乡县余关基地单元

(一)地理区位

该基地单元从2010年开始被国家烟草专卖局确定为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位于南阳市内乡县东北部,包含余关、王店与湍东三个镇,纬度33°04′~33°16′,经度111°46′~111°55′。总面积353.4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22.56万亩,区域内有6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8.03万人。

余关镇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总面积12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8.82万亩;地形地貌为“七沟八岭一面山”,为典型的丘陵岗区。王店镇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5.23万人,总面积10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11万亩,地形地貌为“缓坡丘陵夹平地,丘平兼有”。湍东镇辖26个行政村及1个居委会,总人口8.6万人,总面积12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63万亩,湍河南北穿境而过,两岸为淤积黄壤平原,地形地貌为缓坡丘岗平地。

(二)自然条件

该基地单元内土壤类型以黄棕壤面积最大,其次是棕壤、水稻土、砂姜黑土;土壤质地为中壤至重壤,土壤较黏重,部分土壤中含有直径0.2~1.5厘米的砂石。土壤肥力中等至中等偏上,耕层含有机质11.1~24.5克/千克;pH值平均7.08;全氮含量0.041%~0.12%,碱解氮含量平均80.1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平均12.18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平均145.7毫克/千克,土壤氯含量平均21.02毫克/千克。

该基地单元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带,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冬季天冷,但无大冻害。受西北、北面环山的自然条件影响,地形雨和对流雨较多,年平均湿度较大,年平均地面温度较高,静风天气多,气候区划明显。

该基地单元常年平均降水量761.9毫米,年份间与月份间差别较大,年最大降水量≥800毫米,最少降水量≤500毫米,常出现春旱连着初夏旱;5~9月降水量常年为539.31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9.9%,7~8月降水量平均大于280毫米。年均气温15.71℃,最高日均气温20.96℃,最低日均气温10.46℃;5~9月最高日均气温29.83℃,最低日均气温为19.84℃。年日照时数为2 200小时左右,光照充足,日照率为45.9%,无霜期232天。该基地单元灌溉条件相对较差,部分烟田不能有效灌溉,灌溉烟田占49.3%左右。灌溉水源主要是河流与水库及少量机井,其中打磨岗灌区能实现自流灌溉。

(三)种植规模

区域内适宜种烟面积9.8万亩,规划基本烟田面积5.4万亩。烤烟种植品种为云烟87,所产烟叶色泽金黄、香气细腻、吃味醇和、配伍性强。烟叶种植多集中在薛河、孙沟、东王沟、麦山、余关、岗提等村。基地单元区域内主要种植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红薯、油菜、芝麻辣椒等。烟叶前茬作物主要为红薯、花生、玉米、烟草等。大部分烟田实行“三年两头”种植,也有部分烟田2~3年连作。

2018年,该基地单元种植面积0.88万亩,种烟村33个,种植农户259户,户均规模33.98亩,其中100亩以上种植大户6户,50~100亩农户58户,50亩以下农户195户;收购烟叶2.09万担,占全县收购量的40.5%,其中上等烟比例占73.3%,均价28.69元/千克。

2019年,该基地单元种植面积0.79万亩,种烟村30个,种植农户246户,户均规模32.3亩,其中100亩以上种植大户22户,50~100亩农户38户,50亩以下农户186户;收购烟叶2.48万担,上等烟比例76.1%,均价29.2元/千克。

(四)基础设施

该基地单元拥有机井95眼,提灌站6座,排洪渠6 200米,灌溉用水库5座,可用于灌溉的河水3条。其中,隶属烟草援建的打磨岗灌区自流灌溉渠长3 200米,可满足2万亩左右农田的灌溉。

区域内灌溉烟田面积占49.3%。拥有功率大于36千瓦大型拖拉机与功率小于22千瓦的小型拖拉机及机耕犁等通用机械48台,有起垄机、中耕培土机、植保弥雾机、拔杆机、播种机等专用机械143台(套)。

该基地单元有育苗工场3处,育苗大棚 80个,能满足2万亩烟叶育苗要求;有烘烤工场8处,工场化烘烤烤房320余座,5座以上集群烤房1 053座,基地单元内烤房总计1 373座,就烤房数量而言具有2.5万亩左右的烟叶烘烤能力。自2010年基地单元建设以来,改建与修建生产道路40余条,总里程25千米,其中水泥与柏油硬化道路16.8千米,砂石硬化道路 8.2千米。基地单元内余关鸿润烟叶种植合作社,固定资产1 000余万元,成员56人,育苗大棚25座,烤房275座,大型机械6台,烟草专用机械50余台(中耕机械、起垄机械、播种机等),可承载5 000亩左右烟叶生产与烘烤。

(五)烟叶种植效益

1.收购单产与亩效益 2017~2018年内乡余关基地单元生产调查结果表明,烟叶平均收购单产为120.8千克/亩,总收入(含售烟2.4元/千克补贴)平均3 655.8元/亩,生产成本平均2 537.7元/亩,平均净收入1 118.1元/亩(表1-4)。

2.产量损失 根据2018年该基地单元生产调查,下部鲜烟叶优化与田间无烘烤价值烟叶产量损失占田间单产的8.2%,根茎类病害与其他病害损失约占9.3%,烘烤操作不当造成的损失约占7%,干旱、涝灾等产量损失约占3.2%。以上4个方面的产量损失占田间平均单产的27.7%。

3.成本分析 根据该基地单元生产调查,亩平均成本2 537.7元,其中人工成本占45.3%,农资、燃料动力、租赁土地等成本降低空间较少。要提高单位面积纯收入应适当提高收购单产,同时降低人工成本。

五、泌阳县盘古基地单元

(一)地理区位

该基地单元位于驻马店市泌阳县盘古山以北,地形为浅山丘陵兼有平地,丘陵占61.2%,平原占38.8%;位于北纬32°35′~33°40′,东经113°10′~113°30′。该区域包含4个乡镇,辖有83个行政村,总人口19.35万人,耕地面积26.39万亩,总面积347平方千米,规划基本烟田面积4.3万亩。

该基地单元内泌水穿区域而过,有大中小型水库25座,总蓄水量2.4亿立方米,灌溉水源较充足,为烟田水利配套提供了方便条件。自然生态条件适宜,所产烟叶结构疏松,身份适中,油分充足,香气量较足、香气质较好,配伍性强。

(二)自然条件

该基地单元土壤多为黄褐土,土壤质地中等至黏壤,pH值6.85,土壤中性偏酸。有机质含量平均15克/千克,速效磷含量5.9~15.6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平均145.6毫克/千克,碱解氮含量平均74.8毫克/千克,氯含量平均16.12毫克/千克。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土壤耕层较厚。常年平均气温14.7℃,年降水量921.3毫米,日照时数2 109.9小时,无霜期229天。烟叶移栽期平均气温20.3℃,大田期平均气温22.68℃,5~8月降水量为652.8毫米,日照时数为1 135.8小时。主要种植农作物为冬小麦、花生、红薯、大豆、玉米、芝麻等。基本烟田按“三年五熟”与“两年三熟”轮作种植制度规划,前茬作物主要为红薯、芝麻、花生和烟草。

(三)种植规模

2018年,该基地单元种烟村45个,种烟农户649户,种植面积1.19万亩,户均面积18.33亩,烤烟种植品种主要为云烟87;收购烟叶3.35万担,平均收购单产140.5千克/亩,上等烟比例69.2%,均价29.04元/千克。

2019年,该基地单元种烟村45个,种植面积1.33万亩,种烟农户647户,户均面积20.42亩,收购烟叶3.83万担,平均收购单产143.9千克/亩,上等烟比例68.2%,均价27.7元/千克。

该基地单元2019年合作社与专业户两种主体种烟面积占91.36%。区域内优化烟叶种植布局,千亩大方1个,500~1 000亩连片3个,100~500亩连片18个,集中连片面积达到72.3%。成立了永青综合服务合作社,制定并完善了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强化了生产服务、技术推广、物资供应、设施管护、信息支撑5项服务职能,推行了“分户种植、专业服务、集约经营、盈余分配”的管理模式。合作社商品化供苗达100%,专业化机耕达100%,专业化烘烤达78.6%。

(四)基础设施

基地单元内有烟水工程92处,生产道路35条,道路长66.75千米,育苗大棚155座,其中育苗工场2处。密集烤房986座,其中烘烤工场5处。烟草机械479台(套),其中功率10千瓦以上拖拉机42台,施肥起垄机32台,翻转犁21台,中耕培土机39台,移栽机5台,拔杆机31台,植保机械27台(套)。防灾增雨设施1处,基层烟站设施完备。基础设施建立了管护机制,烟水项目实行“专业管护和承包管护相结合”的办法,保证烟水项目的利用率和完好率。机耕路实行日常维护专人负责,大型维修统筹劳力的办法,保证机耕道路常年平坦畅通。烟用农机具按照“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指派专人在作业前、中、后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育苗工场、烘烤工场发挥以用代管功能,保证设施长久利用。

(五)烟叶种植效益

1.收购单产与亩效益 2017~2018年该基地单元生产调查结果表明,烟叶平均收购单产129.3千克/亩,成本平均2 711.3元/亩,总收入(含售烟2.4元/千克补贴)平均3 946.8元/亩,平均净收入为1 235.6元/亩(表1-5)。

2.产量损失 根据2018年对该基地单元烟叶产量损失的调查,部分下部烟叶优化及田间无烘烤价值烟叶产量损失占田间单产的14.1%,根茎类病害与其他病害损失约占3.5%,烘烤不当造成的损失约占6.3%。以上3个方面的产量损失占田间平均单产的23.9%。

3.成本分析 该基地单元用工占总成本的41.5%,租赁土地成本占16.5%,烟用物资成本占16.1%,专业化服务成本占9.1%;在成本的构成中人工成本占比较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