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的纤维素测定方法及其缺点

常用的纤维素测定方法及其缺点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食品中纤维的测定提出最早、应用最广泛的是粗纤维测定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常用的纤维素的测定方法。目前,我国的食品成分表中“纤维”一项的数据都是用此法测定的,但该法测定结果粗糙,重现性差,是此法的最大缺点。在这种方法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食物纤维成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且残留物中还包含了少量的无机物、蛋白质等成分,故测定结果称为“粗纤维”。

常用的纤维素测定方法及其缺点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质,是植物性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尤其在谷类、豆类、水果蔬菜中含量较高。食品的纤维在化学上不是单一组分的物质,而是包括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其组成十分复杂,且随食品的来源、种类而变化。纤维是人类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之一,在维持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类每天要从食品中摄入一定量(8~12g)纤维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在食品生产和食品开发中,常需要测定纤维的含量,它也是食品成分全分析项目之一,对于食品品质管理和营养价值的评定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中纤维的测定提出最早、应用最广泛的是粗纤维测定法。此外,还有中性洗涤纤维法、酸性洗涤纤维法、酶解重量法等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常用的纤维素的测定方法。

(一)粗纤维的侧定——重量法

1.原理

在热的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等物质经水解而除去,再用热的氢氧化钾处理,使蛋白质溶解,脂肪皂化而除去。然后用乙醇乙醚处理以除去单宁、色素及残余的脂肪,所得的残渣即为粗纤维,如其中含有无机物质,可经灰化后扣除。

该法操作简便、迅速,适用于各类食品,是测定纤维的标准分析方法。目前,我国的食品成分表中“纤维”一项的数据都是用此法测定的,但该法测定结果粗糙,重现性差,是此法的最大缺点。

2.仪器和试剂

(1)仪器沸水浴回流装置、亚麻布、G2垂熔坩埚或G2垂熔漏斗烘箱、高温炉(不全)。

(2)试剂。1.25%硫酸;1.25%氢氧化钾。

3.操作步骤

(1)取样。

①干燥样品:如粮食、豆类等,称取经磨碎过24目筛的均匀的样品5.0g,置于500mL锥形瓶中。

②含水分较高的样品:如蔬菜、水果、薯类等,先加水打浆,记录样品重量和加量,称取相当于5.0g干燥样品的量,加1.25%硫酸适量,充分混合,用亚麻布滤,残渣移入500mL锥形瓶中。

(2)酸处理。于锥形瓶中加入200mL煮沸的1.25%硫酸,装上回流装置,加使之微沸,回流30min,每隔5min摇动锥形瓶1次,以充分混合瓶内物质,取下形瓶,立即用亚麻布过滤,用热水洗涤至洗液不呈酸性(以甲基红为指示剂)。

(3)碱处理。用20mL煮沸的1.25%氢氧化钾溶液将亚麻布上的存留物洗入原锥形瓶中,加热至沸,回流30min。取下锥形瓶,立即用亚麻布过滤,以沸水洗至洗液不呈碱性(以酚酞为指示剂)。

(4)干燥。用水把亚麻布上的残留物洗入100mL烧杯中,然后转移到已干燥至恒重的G2垂熔坩埚或G2垂熔漏斗中,抽滤,用热水充分洗涤后,抽干,再依次用乙醇、乙醚洗涤1次。将坩埚和内容物在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5)灰化若样品中含有较多无机物质,可用石棉坩埚代替垂熔坩埚过滤,烘干称重后,移入550℃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灼烧前后的重量之差即为粗纤维的量。

4.结果计算

式中:G——残余物的质量(或经高温灼烧后损失的质量),g;

m——样品质量,g。

5.说明及注意事项

(1)样品中脂肪含量高于1%时,应先用石油醚脱脂,然后再测定,如脱脂不足,结果将偏高。

(2)酸、碱处理时,如产生大量泡沫,可加入2滴硅油或辛醇消泡剂来消泡。

(3)本法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操作条件的控制:样品的细度、加热回流时间、沸腾的状态及过滤时间等因素都将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样品粒度过大影响消化,结果偏高;粒度过细则会造成过滤困难。沸腾不能过于剧烈,以防止样品脱离液体,附于液面以上的瓶壁上。过滤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10min,否则应适量减少称样量。

(4)用亚麻布过滤时,由于其孔径不稳定,结果出入较大,最好采用200目尼龙筛绢过滤,既耐较高温度,孔径又稳定,本身不吸留水分,洗残渣也较容易。

(5)恒重要求:烘干<0.2mg,灰化<0.5mg。

(6)在这种方法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食物纤维成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且残留物中还包含了少量的无机物、蛋白质等成分,故测定结果称为“粗纤维”。

(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侧定(不溶性膳食纤维)

鉴于粗纤维测定方法的诸多缺点,近几十年来各国学者对食物纤维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63年提出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观点及相应的测定方法,试图用来代替粗纤维指标。目前,有的国家已把NDF和ADF列为营养分析的正式指标之一。本法适用于谷物及其制品、饲料、果蔬等样品,对于蛋白质、淀粉含量高的样品,易形成大量泡沫,黏度大,过滤困难,使此法应用受到限制。本法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所测结果包括食品中全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最接近于食品中膳食纤维的真实含量,但不包括水溶性非消化性多糖,这是此法的最大缺点。

1.原理

样品经热的中性洗涤剂浸煮后,残渣用热蒸馏水充分洗涤,除去样品中游离淀粉、蛋白质、矿物质,然后加入α-淀粉酶溶液以分解结合态淀粉,再用蒸馏水、丙酮洗涤,以除去残存的脂肪、色素等,残渣经烘干,即为中性洗涤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

2.仪器和试剂(www.xing528.com)

(1)仪器。

①提取装置:由带冷凝器的300mL锥形瓶和可将100mL水在5~10min内由25℃升温到沸腾的可调电热板组成。

②玻璃过滤坩埚(滤板平均孔径40~90μm)。

③抽滤装置:由抽滤瓶、抽滤架、真空泵组成。

(2)试剂。

①中性洗涤剂溶液。

a.将18.61gEDTA和6.81g四硼酸钠(Na2B4O7·10H2O)用250mL水加热溶解。

b.另将30g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0mL2-乙氧基乙醇溶于200mL热水中,合并于a液中。

c.把4.56g磷酸氢二钠溶于150mL热水,并入a液中。

d.用磷酸调节混合液pH值至6.9~7.1,最后加水至1000mL,此液使用期间如有沉淀生成,需在使用前加热到60℃,使沉淀溶解。

②十氢钠(萘烷)。

③α-淀粉酶溶液:取0.1mol/LNa2HPO4和0.1mo1/LNaH2PO4溶液各500mL混匀,配成磷酸盐缓冲液。称取12.5mgα-淀粉酶,用上述缓冲溶液溶解并稀释到250mL。

④丙酮。

⑤无水亚硫酸钠

3.操作步骤

(1)将样品磨细使之通过20~40目筛:精确称取0.500~1.000g样品,放入300mL锥形瓶中,如果样品中脂肪含量超过10%,按每克样品用20mL石油醚,提取3次。

(2)依次向锥形瓶中加入100mL中性洗涤剂、2mL十氢钠和0.05g无水亚硫酸钠,加热锥形瓶使之在5~10min内沸腾,从微沸开始计时,准确微沸1h。

(3)把洁净的玻璃过滤器在110℃烘箱内干燥4h,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将锥形瓶内全部内容物移入过滤器,抽滤至干,用不少于300mL的热水(100℃)分3~5次洗涤残渣。

(4)加入5mLα-淀粉酶溶液,抽滤,以置换残渣中水,然后塞住玻璃过滤器的底部,加20mL淀粉酶液和几滴甲苯(防腐),置过滤器于(37±2)℃培养箱中保温1h。取出滤器,取下底部的塞子,抽滤,并用不少于500mL热水分次洗去酶液,最后用25mL丙酮洗涤,抽干滤器。

(5)置滤器于110℃烘箱中干燥过夜,移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称重。

4.结果计算

式中:m0——玻璃过滤器质量,g;

m1——玻璃过滤器和残渣质量,g;

m——样品质量,g。

5.说明及注意事项

(1)中性洗涤纤维相当于植物细胞壁,它包括了样品中全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角质,因为这些成分是膳食纤维中不溶于水的部分,故又称为“不溶性膳食纤维”。由于食品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来源于水果的果胶、某些豆类种子中的豆胶、海藻的藻胶、某些植物的黏性物质等可溶于水,称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少,所以中性洗涤纤维接近于食品中膳食纤维的真实含量。

(2)这里介绍的是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AACC)审批的方法。

(3)样品粒度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颗粒过粗时结果偏高,而过细时又易造成滤板孔眼堵塞,使过滤无法进行。一般采用20~30目为宜,过滤困难时,可加入助剂。

(4)十氢钠是作为消泡剂,也可用正辛醇,但测定结果精密度不及十氢钠。

(5)测定结果中包含灰分,可灰化后扣除。

(6)中性洗涤纤维测定值高于粗纤维测定值,且随食品种类的不同,两者的差异也不同,实验证明,粗纤维测定值占中性洗涤纤维测定值的百分比:谷物为13%~27%;干豆类为35%~52%;果蔬为32%~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