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选择液体动压径向轴承的主要参数?

如何选择液体动压径向轴承的主要参数?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压力过高,油膜厚度过薄,对油质的要求将提高,且液体润滑易槽破坏,使轴承损伤。图17-25为润滑油的粘度—温度曲线。同时,对于轴颈偏心距较大的轴承,为了在轴颈位移后形成的承载油膜不致太短,宜采用较大的楔形度。

如何选择液体动压径向轴承的主要参数?

1.平均压力pm

在可能情况下(如保证一定的油膜厚度,合适的温升等),平均压力pm宜取较高值,以保证运转的平稳性,减小轴承尺寸。但压力过高,油膜厚度过薄,对油质的要求将提高,且液体润滑易槽破坏,使轴承损伤。

轴承平均压力pm的一般设计值(对轴承合金,下同;括号内数值为最高值)如下:

轧钢机 1000~2000(2500)N/cm2

风机 20~200(400)N/cm2

汽轮机发电机

机床60~200(250)N/cm2

齿轮变速装置、

拖拉机 50~350(400)N/cm2

铁路车辆 500~1500N/cm2

2.宽径比B/D

通常取B/D=0.3~1.5。宽径比较小时,有利于增大压力,提高运转平稳性;增多流量,降低温升;减轻边缘接触现象。随着轴承宽度B的减小,功耗将降低,占用空间将减小,但轴承承载能力也将降低;压力分布曲线陡峭,易于出现轴承合金局部过热现象。

高速重载轴承温度升高,有边缘接触危险,B/D宜取小值。低速重载轴承为提高轴承整体刚性,B/D宜取大值。高速轻载轴承,如对轴承刚性无过高要求,可取小值;转子挠性较大的轴承宜取小值;需要转子有较大刚性的机床轴承,宜取较大值;在航空汽车发动机上,受空间地位限制的轴承,B/D可取小值。一般机器常用的B/D值为:

汽轮机、风机;电动机

发电机、离心泵 0.4~1.0

齿轮变速装置 0.6~1.5

机床、拖拉机 0.8~1.2

轧钢机 0.6~0.9

3.间隙比ψ

一般取ψ=0.002~0.003。ψ值主要应根据载荷和速度选取;速度越高,ψ值应越大;载荷越大,ψ值则越小。此外,直径大、宽径比小、调心性能好、加工精度高时,ψ可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间隙比ψ大时,流量大、温升低、承载能力低。

间隙大小对转子轴承系统稳定性有较大影响。一般压力小的轴承,减小间隙比可提高系统稳定性;而压力大的增大间隙比可提高工作稳定性。

一般机器常用的轴承间隙比ψ为:

汽轮机、电动机、发电机 0.001~0.002

轧钢机、铁路车辆 0.0002~0.0015

内燃机 0.0005~0.001

风机、离心泵、齿轮

变速装置 0.001~0.003

机床 0.0001~0.0005

4.最小油膜厚度hmin

为确保轴承在液体润滑条件下安全运转,应使最小油膜厚度大于轴颈、轴瓦工作表面平面度与轴颈挠度之和,即

hmin≥[hmin]=SR1+R2+y1+y2)(17-1)

式中 S——裕度,对一般机械的轴承取S=1.1~1.5,对轧钢机轴承取S=2~3;

R1R2——对颈和轴瓦表面平面度平均高度;

y1——轴颈在轴承中的挠度,如图17-23a所示;

y2——轴颈偏移量,如图17-23b所示。

978-7-111-38462-5-Chapter17-62.jpg

图17-23 轴颈在轴承中的挠曲和偏移示意图

端轴颈的轴颈挠度可按下式计算

978-7-111-38462-5-Chapter17-63.jpg

pm≤0.3MPa时,y1可忽略不计。

y2为轴颈在轴承中因轴的弯曲变形和安装误差引起的偏移量,即(www.xing528.com)

978-7-111-38462-5-Chapter17-64.jpg

对自动调心轴承y2=0。

缺乏资料时,也可参考图17-24选取[hmin]。

978-7-111-38462-5-Chapter17-65.jpg

图17-24 允许最小油膜厚度[hmin]与轴承直径的关系曲线

5.油温和瓦温

轴承性能计算根据热平衡状态下轴承平均工作温度tm(即端泄油平均温度)进行,初步计算时可取tm=50~60℃。

一般取进油温度t1=30~45℃,平均油温tm≤75℃,温升Δt≤30℃。

作为设计依据之一的瓦温,一般以强度急剧下降时金属的软化点作为控制值,对轴承合金常取tmax=90~100℃。

图17-25为润滑油的粘度—温度曲线。

978-7-111-38462-5-Chapter17-66.jpg

图17-25 润滑油的粘度—温度曲线

6.油楔数Z

如图17-26所示,椭圆轴承的稳定区比单油楔圆筒轴承的大;三油楔轴承的又比椭圆轴承的大,且在各个方向上的油膜刚度也较均匀。但并非油楔数越多,稳定区一定越大。油楔数的增多,一般减小了承载能力。

选取油楔数时,要兼顾稳定区和承载能力两方面的要求。为了提高多油楔轴承的承载能力,可以采用不等长的多油楔。

油楔数还影响结构,偶数油楔便于采用剖分结构。

7.最小半径间隙cmin(椭圆轴承即为顶隙)

高精度机床主轴承常采用2~10μm以下的最小半径间隙,间隙比为0.0001~0.0002。速度较高的主轴承,如汽轮机、发电机、离心式压缩机和水轮机等,为了减小功耗、降低温升,常采用较大的间隙,间隙比为0.001~0.0025。

978-7-111-38462-5-Chapter17-67.jpg

图17-26 三种轴承稳定区的比较(yxd=y/c

1—圆轴承 2—椭圆轴承 3—三油楔轴承 4—轴的静挠度 c—半径间隙 ω—工作角速度 ωcr—临界角速度 ωn—轴系失稳角速度

注:曲线右下方为稳定区,左上方为非稳定。

8.楔形度(椭圆度)ψ/ψ

楔形度主要取决于油楔偏心距SS越大,楔形越大,即油楔的楔形度越大。

楔形度过大,即油楔起始端开口过大,有可能在楔形空间的起始段形不成承载油膜,使承载油膜减短,同时还增大了轴承的摩擦因数。

楔形度过小,轴承的承载能力很低,在工艺上也难以实现,当轴颈位移之后,有的油楔形成的承载油膜也太短。

根据理论分析,最佳楔形度为2~3。对于要求很小间隙的多油楔(Z≥3)轴承,实现这样的楔形度在工艺上有困难。同时,对于轴颈偏心距较大的轴承,为了在轴颈位移后形成的承载油膜不致太短,宜采用较大的楔形度。推荐取楔形度ψ/ψ∗≥5,即油楔偏心距S≥4cmin

9.安装间隙

可倾瓦轴承的瓦块弧面半径与轴颈半径r之差称为加工间隙c,它由轴颈和瓦块的尺寸所决定。瓦块装入轴承后,实际形成的间隙为ca,称为安装间隙,通常ca可以调整,978-7-111-38462-5-Chapter17-68.jpg通常在1~2之间,不得小于1。

10.支点位置

可倾瓦轴承支点位置影响瓦块的承载能力,承载能力最大时的支点位置与瓦块的几何尺寸L/B有关,可从图17-27中查出,Lc为进油边到支点的瓦弧长,L为瓦的整个弧长,轴颈需要反向转动时,应取978-7-111-38462-5-Chapter17-69.jpg

978-7-111-38462-5-Chapter17-70.jpg

图17-27 可倾瓦径向轴承的特征系数和支点位置

kF—载荷系数 kN—功耗系数 kt—温升系数 kQ—流量系数 kh—最小油膜厚度系数 B—瓦的宽度

11.填充系数

可倾瓦轴承各块瓦的弧长总和ZL与轴颈圆周长πd之比,称为填充系数k,即

978-7-111-38462-5-Chapter17-71.jpg

通常取k=0.7~0.8。由于k与功耗成正比,当载荷较小时可取更低的填充系数(如k=0.5)以降低温升。

12.供油压力pa

一般轴承的供油压力可取0~0.1MPa。当轴承润滑油温升过高时可适当增大pa,以降低温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