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概念书籍的发展现状

中国概念书籍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8月,“翻开: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展”在香港文化博物馆隆重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将内地、港澳台的书籍设计艺术家汇聚一堂交流书籍设计,对我国书籍设计观念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4年12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书籍艺术展览会,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和现代意识的书籍设计家,一些概念书籍在这次展览会上崭露头角。从2004年开始,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每年都有中国的书籍设计获奖。

中国概念书籍的发展现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设计界对书籍陈腐的美术设计观念提出了挑战,不满足于只为书籍做装饰的角色,积极介入包括文本信息的构成,文字、图版等形式格局的再设计,从外在到内在,从材料选择到印刷技术,只为呈现一本具有阅读意境的全方位思考的书籍,称之为书籍的整体设计。而我们国内的现状则不容乐观,很多设计师仍然以二次元的思维和绘画式的表现方式完成书的封面和版式,他们很少去注意内文视觉传达整体架构的方法论,更难以投入研究书籍阅读规律的设计思考。而一大部分出版人或文字编辑仅仅具有把握文字质量的能力,缺少对书籍信息阅读特征和艺术表现力的索取和想象力。“美化书衣,营销市场”的陈旧观念依然主宰着出版的市场,书籍难以引发阅读动力,更难以应付日益发达的数码时代新媒体阅读的挑战。

我国固有的出版机制也造成了书籍缺乏整体的设计和统筹,实际操作中,往往只停留在封面或简单版式设计范围,即所谓的书装设计、书衣打扮,并形成了出版行业人士的口头禅。以往的出版机制分工明确的分区隔绝,编辑部发稿单、美编室接单进行设计,出版部完成后期工作,文字编辑、装帧、出版、印刷装订、流通各司其职,各个部门之间互不干扰,各管一摊,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的设计体系,每个环节的人员对书籍最后出来是什么样子、什么结果,都是模糊的,图书设计的职责清晰了,但是设计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大制约,没有整体把控,书籍的整体艺术性和审美感必然有一定的缺失。

进入21世纪,我国的设计师和出版人开始突破旧观念,书籍设计艺术呈现出一定活力和发展,众多设计师转变观念,意识到书籍本身的意义,并不只是单纯的商品和传递信息,在概念书籍设计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第六、七、八届全国书籍设计大展暨评奖活动、中国政府出版奖评选、中国最美的书评比,这些评奖都打破了旧的规矩,以书籍的整体设计为评选标准。

2004年8月,“翻开: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展”在香港文化博物馆隆重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将内地、港澳台的书籍设计艺术家汇聚一堂交流书籍设计,对我国书籍设计观念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年,《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图18)获得了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页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称号。2004年12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书籍艺术展览会,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和现代意识的书籍设计家,一些概念书籍在这次展览会上崭露头角。从2004年开始,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每年都有中国的书籍设计获奖。(www.xing528.com)

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认为:正是数字媒体的发展,原来作为传达图文的最主要功能的执掌载体被解放了出来。书,成了书本身,它将以独立的艺术而存在。从近几年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来看,没有一本书的封面是耀眼夺目的,而获奖的书籍恰恰是因为它的编辑思路、有很好的整体设计概念、独特的设计语言和语法、最好的物化美感而出类拔萃。内在的阅读整体概念设计,美感动机的出人意表,往往成为一本书取胜的关键

图18 《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