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装订方式的问题分析

图书装订方式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产品监督检测中心的检验结果来看,目前我国图书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在文字准确性、印刷墨色、装订质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以至于媒体经常发布关于图书文字错误和开胶掉页、缺帖少帖的报道。这也反映了目前一些出版商急功近利,只重视出版社的经济效益,而不重视印刷装订质量的问题。

图书装订方式的问题分析

(一)图书装订质量现状

为保证图书质量,一方面有关质检部门要求主要书刊印刷厂按期送检图书,一方面国家书刊质检部门直接从市场上抽查,了解图书印装质量。从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产品监督检测中心的检验结果来看,目前我国图书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在文字准确性、印刷墨色、装订质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以至于媒体经常发布关于图书文字错误和开胶掉页、缺帖少帖的报道。

在出现质量问题的图书中,因印后装订问题造成的质量不合产品占60%以上,如折页出现八字皱褶,配页出现错帖、串帖、多帖、少帖,胶黏订出现掉页、书背不平、岗线,封面卷曲,覆膜开胶、起皱,精装书壳翘曲等。由此可见,装订问题在拖图书质量的后腿,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印后装订水平相对滞后。

(二)装订质量问题分析

图书装订存在的质量问题是有其原因的,而且大多是由出版商与印刷企业的协作方式、印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不合理、不科学造成的。

1.出书周期不科学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图书市场也是如此。出版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将图书出版周期无限度地缩短,尤其是印刷和装订阶段,有的甚至要求一两天就要书,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出书,自然谈不上精工细做,只能减少或缩短一些工序的加工过程。如平装书不经捆页压实就开始配页,彩色印张墨迹不干就开始折页配帖,覆膜固化时间不够就裁切封面,这样的生产方式使书刊不能按正常操作规程进行,员工疲于加班赶工期,自然会出现更多的质量问题。这也反映了目前一些出版商急功近利,只重视出版社的经济效益,而不重视印刷装订质量的问题。

2.材料使用不当

为了降低成本,出版商一方面采用表面粗糙、白度不一致、掉粉掉毛的低价纸张,甚至有些铜版纸已起泡、分层,另一方面压低工价,挤占印刷、装订微薄的利润空间,致使一些印刷装订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买低劣的装订材料或不适宜的材料,从而导致图书出现装订质量问题。如由于胶黏剂质量不达标或不按季节变化用胶,铜版纸与普通纸的胶黏剂混用等,导致书页黏结不牢等故障频发。

3.设备不良和手工操作不规范

由于装订工序涉及的设备较多,一般企业,尤其是乡镇小型装订企业根本没有能力配置全部设备,许多工序仍然由手工操作或自动化程度极低的设备完成,操作不规范、可变因素过多,导致装订质量问题。如手工折四折页不破口则产生八字皱褶,手工锁线手劲不匀产生书芯质量问题,有的装订厂没有三面刀,用大刀裁书,使书背破口,精装上壳不用模具,用手工擀口圆背,这样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4.工人素质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现在除一些大型印刷企业外,许多中小型印刷企业自己不做装订,多数由乡镇的私人企业完成,使印后装订成为产值低、利润低、劳动强度高的密集型工序,这些企业的工人文化素质低,缺乏正规培训,不重视产品质量。另外,装订中手工操作工序多,要想出好活,必须要有一定的操作经验,才能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而有些小型装订企业,由于待遇低,人员流动性很大,每年都有大批新人从头学起,技术没有延续性,质量自然没有保障。

5.生产环境

在印刷界,大家都知道,印前工作环境最好,其次是印刷车间,装订生产环境最差,而乡镇个体装订企业的生产环境更差,有的装订厂设在简陋的土坯房里,有的甚至是半开放状态,而且大部分厂房冬天没有暖气,需要烧煤炉,这样的条件根本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6.管理不到位(www.xing528.com)

企业缺少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更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有的企业为了省钱,不愿设置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及购置应具备的设备,也不愿改善现有的劳动环境,企业缺少对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质量教育

7.工价低

一些出版商将印刷装订工价一再压低,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减小,有的企业甚至只能保本,由此给装订质量带来了恶性循环。一是企业没钱投资设备,改善劳动环境;二是企业为降低成本,不选用适宜的装订材料;三是工人收入低,缺少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人队伍不稳定。

(三)提高装订质量的对策

为改善图书装订质量,使出版印刷行业健康发展,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印刷装订行业在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后,应该从有关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装订质量。

1.重视装订环节

使员工真正做到质量在我心中,效益在我手中,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真正认识到提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贯穿在每一个生产环节。要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企业负责人首先要引起高度重视,将产品质量与企业的生存、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如果装订质量提高了,图书总体质量水平就会大幅提升。其次要紧抓员工的培训教育及管理,并制定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将此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2.讲究科学性

图书装订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工作中如果违反装订规律,自然就达不到应有的质量。比如,折四折页必须破口,放出空气,才能使书帖平服,成品厚薄一致;70g/m2以上的厚纸只能折三折页或二折页,才能保证页码对齐及对页图像对齐;折过的书帖必须经过捆压才能配页;铜版纸彩页必须干燥彻底才能折页、配页、裁切,否则图文会粘连;覆膜产品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压实、固化;精装书壳应自然阴干,不能人为烘干等。在生产中不讲科学、违反操作规程、不注意细小环节,是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加工时间上,印装企业应根据各自采用的具体工艺与出版商协商,并明确指出由于时间不够而可能导致的质量问题,以求获得比较宽裕的加工时间,确保装订质量。

3.使用质优、适宜的装订材料

在装订材料上应该尽量使用优质对路的材料,这是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降低成本有多种途径和办法,不应该降在材料上,否则出版商拒收产品或压价收货,还会给印装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4.加大设备投入、改善生产环境

装订设备较多,装订企业可量力而行,但在主要关键工序上应尽量使用专业化设备。这样,不但生产效率高,而且产品规范、统一。如现在许多装订厂已改用折页机,其实从长远考虑,与人工成本相比并不见得高,而且折厚纸、折彩页、滚折页的质量均优于手工折页。此外,劳动环境的改善对提高印后加工产品的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影响装订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抓住主要环节,关注重点技术,从小处入手,肯定会极大程度地改善目前的图书质量。希望每个企业、每个员工都能够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装订质量,脚踏实地地去探讨、去解决书刊装订问题,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更精美的精神文化产品。[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