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测有机碳含量(TOC)

预测有机碳含量(TOC)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页岩储层进行叠后波阻抗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可以对页岩气层段总有机碳含量分布进行预测。因此,可以通过TOC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来完成TOC全区的预测。基于前面TOC敏感参数统计分析结果,密度反演是进行TOC预测的基础。

预测有机碳含量(TOC)

如前所述,页岩中有机物含量越高,其源岩潜力越大。对页岩储层的岩石物理特征和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可构建有机碳含量曲线,与声波阻抗进行交会分析,建立相应的关系。通过对页岩储层进行叠后波阻抗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可以对页岩气层段总有机碳含量(TOC)分布进行预测(图2—8、图2—9)。

图2—8 总有机质含量(TOC)与声阻抗(AI)交汇图(Helge等,2011)[33]

图2—9 (a)地震剖面;(b)声阻抗剖 面;(c)通过图2—8中建立的关系得到的TOC含量剖面图(Helge等,2011)[33]

目前TOC的预测方法包括:从实测有机碳含量出发,通过分析与TOC相关的地球物理参数,寻找TOC敏感参数,并建立敏感参数与TOC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得到该区的经验公式;利用三维地震数据,采用叠前反演方法,进行精细地震反演求得敏感参数体;根据拟合经验关系,计算得到三维分布的TOC数据体,从而定量预测TOC。

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地区为例[34],研究中发现地层的密度参数与TOC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基于优质泥页岩具有高TOC的特征,对多口井进行了TOC敏感参数分析。通过伽马、密度、电阻率等常规测井结果以及杨氏模量泊松比弹性参数与TOC的交汇分析(图2—10)发现:只有密度与TOC相关性较高。其中,当TOC>1%时,密度小于2.68 g/cm3,TOC值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了0.87。分析认为高TOC的泥页岩其有机质孔隙发育更好,更有利于页岩气的吸附和储集,从而导致密度降低。因此,可以通过TOC与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来完成TOC全区的预测。

基于前面TOC敏感参数统计分析结果,密度反演是进行TOC预测的基础。密度体的获取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① 利用叠后多属性分析方法间接获得;② 利用叠前反演方法直接获得。但叠后多属性反演的多解性较为突出,很多的解并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其求取的密度体经过误差累积,达不到精确预测TOC的要求。

相对于叠后多属性反演,叠前同时反演的优点是反演精度高、稳定性好、多解性较少。其使用纵波速度(p)、横波速度(s)、密度(ρ)以及叠前地震方位角道集数据作为输入,对这些变量加以约束同时反演得到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使结果更稳定并减少多解性问题。因此,本次使用叠前纵横波同时反演技术直接反演密度体。

图2—11为利用叠前纵横波同时反演技术得到的过JY1—JY2—JY3—JY4井密度剖面图,对比测井曲线密度值与井旁反演结果可知两者吻合程度较高,龙马溪组—五峰组页岩气藏段密度分布于2.4~2.75 g/cm3。同时,从剖面图还可以看出低密度的泥页岩分布很均匀,与该区沉积特征及井上分析情况一致,证明了反演结果的精度较高。(www.xing528.com)

图2—12为JY1、JY2、JY4井联井TOC反演剖面图,黄红色显示其是优质页岩,并对应了相对较高的TOC,就整个储层(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段相对于上下地层而言,其分布特征明显,横向方向分布均匀。同时也可以看到,在储层内部纵向方向上高TOC的优质页岩层有2套,中间夹1套TOC相对较低的泥页岩,且2套优质页岩越接近底部,TOC越高,最大值高于4%,与前面井上分析结果对应一致。结合五峰组—龙马溪组TOC平面预测图(图2—13)进行综合分析,4口井控制的区域优质泥页岩发育很好且分布均匀,可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图2—10 TOC敏感参数统计分析

图2—11 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五峰组页岩岩心分析TOC与密度测井值交汇图(4口井)

图2—12 JY1—JY2—JY4井联井叠前密度反演剖面图

图2—13 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五峰组TOC平面预测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