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析维生素及类似物特征与区别

探析维生素及类似物特征与区别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生素是对机体的健康、生长、繁殖和生活必需的有机物质。(四)维生素K维生素K与血液凝固有关,又称为凝血维生素,包括维生素K1、维生素K2、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是一大类甲萘醌衍生物的总称。维生素K的生物功效,主要是促进血液凝固。因为维生素K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也可合成。对于新生儿,必须注意维生素K的供应问题。

探析维生素及类似物特征与区别

维生素是对机体的健康、生长、繁殖和生活必需的有机物质。它们在食品中的含量虽然少,但必须有。因为在身体它们既不能内合成,又不能充分储存。我国居民维生素的参考摄入量如表2-3所示。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化学组成仅含碳、氢和氧,溶于油脂和脂溶剂,不溶于水;

②在食品中与脂类共同存在,随脂肪经淋巴系统吸收,从胆汁少量排出,摄入后大部分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③缺乏症状出现缓慢,营养状况不能用尿值进行评价,大剂量摄入时易引起中毒。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①化学组成除碳、氢、氧外,还有氮、硫、钴等元素,溶于水,不溶于油脂和脂溶剂;

②在满足机体需要后的多余部分由尿排出,在体内仅有少量储存;

③绝大多数是以辅酶或辅基形式参与各种酶系统,在中间代谢的很多重要环节(如呼吸、羧化、一碳单位转移等)发挥重要作用;

④缺乏症状出现较快,营养状况大多可通过血、尿值进行评价,毒性很小。

一、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

维生素A包括所有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视黄醇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称为维生素A原。

维生素A的生物功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保持暗淡光线中正常的视觉;

②维持上皮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

③促进骨骼、牙齿和机体的生长发育;

④改善性能力;

⑤是一种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

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

表2-3 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参考摄入量(DRIs)

注:①α-TE为α—生育酚当量。

②中国居民维生素C的PI(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200mg/d。

③DFE为膳食叶酸当量。

④指合成叶酸摄入量上限,不包括天然食物来源叶酸。

⑤NE为烟酸当量。

⑥“—”表示未制定该参考值。

当维生素A不足或缺乏时,将引起一系列疾病,包括夜盲症干眼症、骨骼发育缓慢、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

食品中的视黄醇活性当量RAE(μg):

RAE(μg)=膳食或者补充剂来源全反式视黄醇(μg)+0.5×补充剂纯品全反式β—胡萝卜素(μg)+0.084×膳食全反式β—胡萝卜素(μg)+0.042其他膳食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μg)

过去对有维生素A生物活性物质的量,常用国际单位(IU)表示:

10IU维生素A=3μg的视黄醇

通常建议,儿童及成人维生素A中应有1/3~1/2以上的来自动物性食品,但孕妇维生素A来源应以植物性食品为主。

(二)维生素D

维生素D,是类固醇衍生物,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两种。人体与许多动物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为D3

维生素D的生物功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促进钙、磷的吸收,维持正常血钙水平和磷酸盐水平;

②促进骨骼与牙齿的生长发育;

③维持血液中正常的氨基酸浓度;

④调节柠檬酸代谢。

长期缺乏维生素D,体内钙、磷的代谢发生障碍,骨质也会发生改变。儿童缺乏患佝偻病,成人缺乏(尤其是孕妇和乳母)易患软骨病。中老年人经常发生的骨质疏松症,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维生素D,导致机体对钙的吸收率下降,从而引起机体缺钙,造成骨骼钙的大量损耗。

(三)维生素E

维生素E是所有具有α—生育酚活性的生育酚、三烯生育酚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包括4种生育酚和4种三烯生育酚。α—生育酚是维生素E中生物活性最高、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形式。

维生素E的生物功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一种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

②与硒协同清除自由基;

③提高机体免疫力;

④保持血红细胞完整性,调节体内化合物的合成;

⑤促进细胞呼吸,保护肺组织免受空气污染

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作用,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

由于维生素E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体组织中,保留时间又长,因此正常儿童和成人很少会出现缺乏症。

美国维生素E 的UL 值(mg/d)为:1~4岁200;4~9岁300;9~14岁600;14~18岁800。

(四)维生素K

维生素K与血液凝固有关,又称为凝血维生素,包括维生素K1、维生素K2、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是一大类甲萘醌衍生物的总称。它们的主体结构是甲萘醌,仅侧链各不相同。

维生素K的生物功效,主要是促进血液凝固。可能还参与了能量和合成代谢,并能影响肌肉组织功能,具有类激素作用。

缺乏维生素K,会出现血凝迟缓和出血现象。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因为维生素K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也可合成。但新生婴儿缺乏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其肠道在出生时是无菌的,在出生后的3~4d前肠内正常菌群尚未完善,不能合成维生素K。

对于健康人体,每日需要量约为2μg/kg,其中40%~50%(即维生素K1)来自于植物性食物,其余则由肠道细菌合成。对于新生儿,必须注意维生素K的供应问题。

二、水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C

维生素C的生物功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促进胶原的生物合成,有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愈合;

②促进骨骼和牙齿生长,增强毛细血管壁强度,避免骨骼和牙齿周围出现渗血现象;

③促进酪氨酸和色氨酸代谢,加速蛋白或肽类的脱氢基的代谢作用;

④影响脂肪和类脂的代谢;

⑤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⑥是一种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

⑦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应激能力;

⑧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

维生素C的抗肿瘤机理,主要包括:

①维生素C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淋巴细胞的形成;

②维生素C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生命大分子尤其是DNA免受自由基侵害,从而防止细胞癌变;

③维生素C能够抑制亚硝酸盐向强致癌物亚硝胺转变。在胃中亚硝酸盐可能通过亚硝基化转变为亚硝胺,维生素C的作用在于抑制亚硝基化反应;

④维生素C能够促进胶原物质的生成,增强机体组织的坚固性以及对肿瘤细胞的抵抗力;维生素C协助机体产生一种生理性透明质酸抑制剂,防止透明质酸酶的释放,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

⑤维生素C非特异性使病毒失活,抑制病毒的致癌作用。维生素C可以提高细胞内环磷腺苷含量,防止细胞癌变,还能促进干扰素合成和内质网系统的吞噬活性,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对病毒致癌起抵抗作用。

维生素C缺乏的早期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表现为倦怠、疲劳、肌肉痉挛、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牙龈疼痛出血、易骨折以及伤口难以愈合等。严重缺乏会引起坏血病

(二)维生素B1硫胺素Thiamin

维生素B1的生物功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参与糖的代谢;

②促进能量代谢

③维护神经与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④促进生长发育。

脚气病(Beriberi),是长期缺乏维生素B1所引起的一种最典型的疾病。目前,还没有发现维生素B1有毒性效应。

维生素B1与心脏功能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缺乏维生素B1,会出现糖代谢异常,进而影响心脏功能。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丙酮酸乳酸的堆积,使得全身血流加快,静脉压增加,右心的回血量增加而使之扩张并肥大。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肝和心肌内糖原的利用率低,供给心肌的能量不足,心肌本身被损害,而引起的心脏功能不全。

(三)维生素B2(核黄素,Riboflavin)(www.xing528.com)

维生素B2在机体的生物氧化过程中起递氢作用,为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代谢所必不可少,还是许多氧化酶系统的辅酶。

(四)维生素B6

维生素B6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3种。它主要是作为辅酶参与许多代谢反应,包括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其中最重要的是蛋白质的代谢。维生素B6是能量产生、氨基酸和脂肪代谢、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以及血红蛋白生成等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因维生素B6与蛋白质的代谢密切相关,所以随蛋白质摄入的增加,维生素B6的需要量也逐渐增加。对于一个蛋白质摄入充裕的成年人,如每日摄入蛋白质在100g以上,其维生素B6的供给量应为2.0mg,但对于低蛋白质膳食则只需1.25~1.5mg。

(五)叶酸Folic acid

人体缺乏叶酸,会引发有核巨红细胞性贫血(婴儿)和巨红细胞性贫血(孕妇),但补充叶酸后很快就能恢复。尽管作用十分明显,但还仍不能取代维生素B12对恶性贫血的治疗。因为它能改进血象减轻贫血,但也使患者的神经症状更加恶化,只有维生素B12才能治愈其神经症状。

缺乏叶酸,会使血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引起动脉硬化,它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肠癌前列腺癌宫颈癌,与叶酸的摄入量不足有关。结肠癌患者的叶酸摄入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叶酸摄入不足的女性,其宫颈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5倍。

全世界每年有30万~40万例神经管畸形儿和无脑畸形儿出生,这主要归咎于孕妇在怀孕早期体内的叶酸缺乏。而我国畸形儿的出生率高达13.07‰,其中由于叶酸缺乏导致的畸胎率也达到了2.74‰。

叶酸可预防神经管发育畸形。由于叶酸与DNA的合成密切相关,孕妇若摄入叶酸严重不足,就会使胎儿的DNA合成发生障碍,细胞分裂减弱,其脊柱关键部位的发育受损,导致脊柱裂。妇女在怀孕的前6周内若摄入叶酸不足,其生出无脑儿和脑脊柱裂的畸形儿的可能性较正常人增加4倍。

(六)烟酸Niacin

在体内,烟酸主要以烟酰胺嘌呤核苷酸(NAD)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这2种形式出现,它们是2种重要的辅酶,分别称为辅酶Ⅰ和辅酶Ⅱ。烟酸的主要作用在于,作为这2种重要的辅酶的组成成分,其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NAD和NADP都是脱氢酶的辅酶,它们是生物氧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递氢体,是电子传递系统的起始传递者。

人体缺乏烟酸易引起癞皮病。患癞皮病时,人体皮肤、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其典型症状是皮炎(Dermatitis)、腹泻(Diarrhea)和痴呆(Dementia),又称“三D”症状。

由于烟酸在能量形成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其供给量应按机体所需能量加以考虑。人体所需的烟酸可从食品中直接摄入,也可由色氨酸在体内转变一部分,60mg色氨酸相当于1mg烟酸。

烟酸推荐摄入量(RNI)采用烟酸当量(NE)作为单位,即食物中烟酸(mg)和色氨酸(mg)除以60之和。肝功能紊乱、糖尿病、心律不齐和胃溃疡等患者,对大剂量烟酸的毒性较为敏感。

(七)泛酸Pantothenic acid

泛酸作为辅酶A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酰基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他生物功效包括,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帮助排出磺胺类药物、影响某些矿物元素的代谢,以及用作某些药物(包括磺胺类药物在内)的解毒剂。

因食物中广泛存在着泛酸,所以泛酸缺乏症很少发生。但若泛酸摄入量低,很可能使许多代谢的速度减慢,引起多种不明显的临床症状。

(八)生物素Biotin

生物素参与了许多生化反应。脂肪酸的氧化与合成、碳水化合物的氧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等,都需要生物素。因生物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物中,且肠道细菌也可合成生物素,所以一般很少发生缺乏症。

(九)维生素B12钴胺素Cobalamin

维生素B12并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几种结构、功能相关的化合物组成的。因它们都含有钴,所以用“钴胺素”来统称。它对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有重要作用,能促进红细胞的形成和治疗恶性贫血病。此外,维生素B12还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对促进机体生长、保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也是必要的。

人体维生素B12缺乏比较少见,多数缺乏症是由于吸收不良所引起的。

三、维生素类似物

维生素类似物,是指具有维生素的某些特性,但因不能观察到特别的缺乏症而不具备必需性的物质,不符合维生素的定义。这些维生素类似物,大多能在体内合成,不过其合成数量是否满足需要,尚随机体的健康状况而定。通过体外补充这些物质,通常能观察到明显的生物功效。

(一)苦杏仁苷(Laetvile)

关于苦杏仁苷的生物功效,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一种观点将苦杏仁苷称为维生素B17,具有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作用。相反的观点认为,苦杏仁苷根本不属于维生素,甚至还有毒。

支持者认为,苦杏仁苷的活性成分是一种天然的氰化物。这是人体的一种正常代谢产物,只能在癌细胞中发挥它的毒性作用。苦杏仁苷与抗癌药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不损伤正常细胞。

美国FDA和美国肿瘤学会,对此却持反对意见。美国FDA禁止使用苦杏仁苷来治疗癌症,认为它无效,而且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可能有害患者的健康。

有关苦杏仁苷的毒性,也无定论。有报道称,每日给白鼠注射剂量高达2g/kg的苦杏仁苷,时间长达15d也无毒性反应。

(二)肌醇(Inositol)

肌醇,即环己六醇,它有9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其中仅有肌型肌醇具有生物活性。目前,对肌醇生物功效的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肌醇对脂肪有亲和性,可促进机体产生磷脂,从而有助于将肝脏脂肪转运到细胞中,减少了脂肪肝的发病率。肌醇还可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

②通过与胆碱结合,肌醇能预防脂肪性动脉硬化,并保护心脏;

③肌醇是存在于机体各组织(特别是脑髓)中的磷酸肌醇的前体物质;

④肌醇为肝脏和骨髓细胞生长所必需。

(三)L—肉碱(L-Carnitine)

L—肉碱旧称维生素BT,它的化学结构,类似于胆碱,与氨基酸相近。但它不是氨基酸,不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关于L—肉碱的生物功效,包括以下3个方面:

①促进脂肪酸的运输与氧化,转化脂肪成能量并释放出来;

②加速精子的成熟并提高活力;

③提高机体的耐受力,减轻疲劳感。

L—肉碱的食用安全性高,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值大于8g/kg,ADI值为20mg/kg,美国FDA认为它属于公认的安全物质。但D—肉碱和DL—肉碱不仅没有生理活性,而且还会产生抑制L—肉碱的副作用。

正常人体,尤其是成人,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L—肉碱。但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自身合成L—肉碱的能力相当有限,主要是依靠母乳供给。因此,对婴幼儿进行L—肉碱的补充是必要的。

(四)潘氨酸(Pangamic acid)

潘氨酸旧称维生素B15,有关它的生物功效,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但它在下面几个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

①激发甲基转移;

②促进氧吸收,消除疲劳,增强活力;

③抑制脂肪肝的形成;

④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和耐力。

曾有人认为,高血压青光眼患者不宜使用潘氨酸。但现在看来,它对这些疾病并无明显的毒性。美国FDA已将潘氨酸归入食品添加剂。

(五)硫辛酸Lipoic Acid

硫辛酸是一种脂溶性含硫物质,在体内能够合成。许多食品中都含有硫辛酸,酵母和肝脏中的硫辛酸含量丰富。

在将丙酮酸转变为乙酰辅酶A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反应中,硫辛酸作为辅酶,与含硫胺素酶,即焦磷酸酶(TPP),共同起重要作用。硫辛酸有两个高能位硫键,与焦磷酸酶结合将丙酮酸酯还原成活泼的乙酸酯,于是将其送至最后的能量循环。

硫辛酸把三羧酸循环中蛋白质和脂肪代谢时的中间产物,与这些营养素的产能反应结合起来。一种金属离子Ca2+或Mg2+、硫辛酸和4种维生素(泛酸和烟酸等)参与这个过程,由此显示出维生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六)胆碱(Choline)

胆碱是卵磷脂和鞘磷脂的关键组成部分,还是乙酰胆碱的前体化合物。在机体内,能从一种化合物转移到另一种化合物上的甲基,称为不稳定甲基。该过程称为酯转化过程,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诸如参与肌酸的合成(对肌肉代谢很重要),肾上腺素之类激素的合成,以及甲酯化某些物质以便从尿中排出。胆碱是不稳定甲基的一个重要来源,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机体内磷脂和胆碱的作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磷脂的某些生物功效是通过胆碱实现的,而胆碱的部分生物功效又依赖于磷脂来完成。关于磷脂的生物功效,参见本章第三节。

(七)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

生物类黄酮又称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类化合物,包括:

①黄酮类(Flavones),如芹菜黄素(Apigenin);

②黄酮醇类(Flavonols),如槲皮素(Quercetin);

③二氢黄酮(Flavanones)及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

异黄酮(Isoflavones),如黄豆苷原(Daidzein),葛根素(Puerarin);

⑤二氢异黄酮(Isoflavanones);

⑥双黄酮类(Biflavonoids),如银杏素(Ginkgetin);

⑦查尔酮类(Chalcones);

⑧橙酮类(Aurones);

⑨黄烷醇类(Flavanols),如儿茶素(Catechin);

花青素(Anthcyanidins);

⑪新黄酮类(Neoflavanoids)。

黄酮和黄酮醇,是植物界分布最广的黄酮类化合物。天然类黄酮多以苷的形式存在,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连接位置及连接方式等的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黄酮苷类。

黄酮化合物具有维生素C样的活性,曾一度被视为是维生素P。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功效,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①调节毛细血管的脆性与渗透性;

②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其作用仅次于维生素E;

③具有金属螯合的能力,可影响酶与膜的活性;

④对维生素C有增效作用,似乎有稳定人体组织内维生素C的作用;

⑤具有抑制细菌和抗生素的作用,这种作用使普通食物抵抗传染病的能力相当高;

⑥在两方面表现出抗癌作用,一是对恶性细胞的抑制(即停止或抑制细胞的增长),另外从生化方面保护细胞免受致癌物的损害。

目前尚未制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日需求量。合成维生素C中不含有黄酮,黄酮只是在天然食物中才与维生素C并存。多数研究认为:

①若与维生素C同时食用,极为有益;

②有时单服维生素C无效,而与黄酮类同服则有效。

(八)辅酶Q10Comenzyme Q10

辅酶Q10又称泛醌(Ubiquinone),存个在于绝大多数的活细胞中,似乎集中在活细胞的线粒体内,在ATP之类产能营养物质释放能量的呼吸链中发挥作用。

辅酶Q10可由体内细胞合成。但当机体从事剧烈体力运动,或在其他引发氧化应激的病理过程中,体内合成的数量不够,此时应由外源补充。

辅酶Q10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激剂,可显著提高体内的噬菌率,增强体液、细胞介导的免疫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