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诊断和排除制动系统常见故障?

如何诊断和排除制动系统常见故障?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动系统常见的故障有:制动失灵、制动不良、制动跑偏、制动发咬及制动不平稳等故障情况。c.两侧车轮制动蹄片与制动鼓接触面积相差过大。故障诊断与排除a.进行路试。若制动时跑偏情形大有好转,则说明轮胎气压不足和胎纹磨损过多造成的,应更换新胎。如果此时制动动作一致,则说明该制动器间隙过大。c.经上述检查均无问题,说明故障发生在制动器内部,需拆卸制动器进行检修。

如何诊断和排除制动系统常见故障?

内燃叉车随着运行或作业时间的不断增长,制动系统各机件由于磨损、疲劳、老化、变形、间隙增大等多种因素,技术状况逐渐变差,导致了一系列故障出现。制动系统常见的故障有:制动失灵、制动不良、制动跑偏、制动发咬及制动不平稳等故障情况。

(1)行车制动系统故障

1)制动失灵

①故障现象:车辆需要制动时,制动器却没有制动作用产生,叉车或车辆无法降速或停车。

②故障原因

a.制动传动机构连接部位脱开。

b.液压制动管路或接头部位严重漏油;气压制动管路(或接头部位)严重漏气。

c.制动总泵内缺油过多、总泵皮碗破裂损坏或反向。

(3)故障诊断与排除

a.液压制动系统制动时.若踏下制动踏板感觉没有制动反应.应马上松开制动踏板再连续踏下几次,若踏板不升高,同时也感到无阻力,此时应检查总泵是否缺油,同时观察地面上是否有油迹。如果总泵储液室内油面过低,则需添加同一型号的制动液并至要求高度:若地面上发现有漏油痕迹严重,需检查管路及油管接头是否破裂(或断裂)或接头松动(松脱).视情况予以修复或更换,然后重新加注制动液并排除空气。

b.若车辆制动时.踏下制动踏板很轻或阻力很小,需检查制动系统中传动机构连接情况。检查总泵推杆有无与连杆脱开,若发现有脱开情况,需重新连接好并锁牢。

c.车辆制动时,若踩下制动踏板后,虽感到有一定阻力,但踏板位置保持不住,感觉明显下降,检查总泵时,有滴油或喷油现象,则说明总泵皮碗破裂,应分解总泵,予以修复或更换。

d.如上述检查均正常,则可能是总泵皮碗踩反所致,应分解总泵检查,更换修理。

2)制动不良

①故障现象:叉车在运行或作业巾,当需要制动时,往往一次制动不能减速或停车:若连续多次踩踏制动,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制动时踩下制动踏板,从其高度上检测正常,但制动效果不是很强(制动较软),使叉车不能立即停车或减速(制动距离长)。

②故障原因

a.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过大。

b.制动系统中有空气。

c.总泵出油阀损坏;补偿孔或通气孑L堵塞:皮碗磨损过度或老化损坏。

d.总、分泵活塞与缸壁磨损过甚;油管破裂或接头松动漏油。

e.制动器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大。

f.摩擦片上有油污、摩擦片硬化、铆钉外露或摩擦片材料有问题。

g.制动鼓沟槽严重、制动鼓损伤(失圆)或磨损过薄。

③故障诊断与排除

a.车辆需要制动时,当连续踩踏制动踏板,踏板能逐渐升高,升高后不抬脚继续往下踩,感到有弹力:松开踏板稍停一会儿再踩,如没有变化,则说明系统内有空气,应予以排除。

b.当一次制动不灵,再连踩几次制动踏板,踏板位置能逐渐升高且制动效果变好,说明踏板自由行程过大或制动鼓与制动摩擦片间隙过大,应先检查调整踏板自由行程并使其在规定要求内,再检查和调整制动器的间隙。

c.若连续踩下制动踏板,踏板位置能逐渐升高,但升高后不再踩踏板时,踏板有下降的感觉,说明系统中有漏油之处或总泵内的出油阀关闭不严。应先检查油管是否有破裂、接头有无松动。若有,需修复、紧定或更换;若无,应拆解总泵检查阀门工作情况,视情况处理或更换。

d.当踩下制动踏板时,踏板位置很低,再连续踩踏也无反应,一般为总泵通气孔或补偿孔堵塞.应检查疏通。

e.当踩下踏板时,踏板高度合乎要求,制动踏板也不下降,但制动效果不是太好,则为制动器的问题。可能是摩擦片硬化、铆钉外露、工作面上有油污,也可能是制动鼓失圆或鼓壁磨损过大等原因,此时需拆解制动器进行检修,视情况修复或更换。

3)制动跑偏

①故障现象:叉车制动时,同轴两侧车轮制动器不能同时起制动作用,甚至出现一边制动轮制动而另一边制动轮仍在转动现象,使叉车在制动时不能直线运行而向一侧偏斜。

②故障原因

a.同轴两侧车轮轮毂轴承紧度不一致或轮胎气压不一致(相差过多)。

b.两侧车轮制动器的间隙不一致。

c.两侧车轮制动蹄片与制动鼓接触面积相差过大。

d.两侧车轮制动器的制动摩擦片的材料不一样。

e.两侧车轮制动分泵工作情况不一致。

f.某侧车轮制动器管路有空气或分泵皮碗老化。

g.某侧车轮制动鼓失圆或磨损过薄。

h.某侧车轮制动器的制动摩擦片上有油污、摩擦片硬化或铆钉外露。

i.车架、车轴变形或转向系统有故障。

(3)故障诊断与排除

a.进行路试。当叉车需减速制动时.若运行方向向右跑偏.说明叉车左侧车轮制动器制动迟缓或制动力不足:反之.说明右侧车轮制动器制动迟缓或制动力不足。再通过紧急制动路试,并观察车轮抱死后在地面上的拖印。若同轴两侧的车轮拖印痕迹不能同时发生,其中拖印痕迹短的车轮为制动迟缓、拖印痕迹轻的为制动力不足。此时查找叉车跑偏原因。如检查发现一侧车轮轮胎气压不足或胎纹磨损过甚,并且也正好是叉车跑偏方向一侧,则可能是轮胎气压不足或胎纹磨损过多引起的。先给轮胎充气且与另侧轮胎气压一致.然后再试。若制动时跑偏情形大有好转,则说明轮胎气压不足和胎纹磨损过多造成的,应更换新胎。

b.若更换新胎后,制动时仍然跑偏,则需进一步查明原因。支起车桥(驱动桥),起动发动机,挂档提高车速,然后踩制动踏板,观察两侧车轮是否同时发生制动。若有一侧迟缓,则先检查其制动间隙并适当调整减小,再试。如果此时制动动作一致,则说明该制动器间隙过大。若检查时发现一侧车轮制动管路或分泵处有漏油痕迹,则应先查找漏油原因,如是管路破裂需修复,接头松动应紧固,然后对该制动泵进行排气。排气时若有空气排出或排气后制动跑偏现象消失,则说明故障就是由该轮空气阻力造成的。

c.经上述检查均无问题,说明故障发生在制动器内部,需拆卸制动器进行检修。若是摩擦片有油污,需清洁:老化或铆钉外露应更换:分泵皮碗磨损或老化应更换:制动鼓失圆需修复:其他零部件的故障,视情况予以修复或更换。

4)制动发咬

①故障现象:叉车制动后,抬起制动踏板,叉车运行阻力过大,即使加油,叉车车速也不能随之提高,同时也感到起步闲难,触摸制动鼓发烫。

②故障原冈

a.制动蹄回位弹簧过软或折断。

b.制动蹄支承销孔锈蚀或支承销变位。

c.制动踏板没有自由行程或回位弹簧过软或折断、脱落。

d.液压总泵皮碗、皮圈发胀或回位弹簧过软、折断。

e.制动液过脏或粘度过大,管路有脏物堵塞。

f.总泵回油孔堵塞(可能时皮碗发胀或油液过脏造成)。

g.制动器的制动蹄片与制动鼓的间隙过小。

⑧故障诊断与排除

a.若叉车不能起步(即起步熄火)或起步后行驶阻力大,或叉车行驶一段里程后,用手触摸各制动鼓或车轮均感觉发烫.则说明故障发生在制动总泵(或控制阀):若只有个别发烫.则说明故障出自车轮制动器。

b.若故障发生在液压总泵,应首先检查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若行程不合乎要求,需调整:如果行程正常,检查总泵情况。将储液室盖打开,连续踩踏制动踏板(注意放松踏板时动作不要过猛,以免制动液溅出),观察回油情况。如不能回油,则说明回油孔堵塞,应清洗疏通,必要时更换油液。如回油缓慢,则是皮碗、皮圈发胀或回位弹簧过软或失效所致,应拆解总泵予以检修或换新。观察踏板回位情况,如不能迅速回位或回位不到位,则说明踏板回位弹簧过软或折断,应换新。检查转动部位是否锈蚀,视情况进行润滑处置。

c.若故障在个别制动器,应先对该制动泵放气。若放气时制动液急速喷出,且制动蹄回位了,则说明是油管堵塞、分泵不能回油所致,应疏通。若制动蹄仍不能回位,应检查制动间隙是否过小,必要时重新调整。

d..经上述检查均无效.应拆下制动鼓.检查制动蹄回位弹簧或制动蹄转动销孔是否锈蚀.视情况更换或修磨润滑。

5)制动不平稳

①故障现象:叉车在制动时,表现出车轮发生跳动或摆动而车辆出现抖振现象。

②故障原因:主要是由于制动器内摩擦力矩不均匀造成的。

a.制动鼓失圆,使制动蹄片与鼓间摩擦力矩分布不均。

b.轮毂轴承紧度小、松旷,使车轮摆动。

c.制动蹄片铆钉或螺栓松动等。

d.制动蹄片端面无倒角。

③故障诊断与排除:当车辆制动时,若感觉车辆出现抖动、车轮跳动或摆动现象时,停车后,支起车桥,先检查车轮轴承紧度情况。若左右扳动车轮时明显感觉有间隙,应拆卸重新调整,使轴承紧度符合要求:若车轮无摆动现象,应拆解制动器,检查制动蹄片的紧固螺钉(或铆钉)是否松动。若有松动情况,应视情况紧固或重新铆接:否则应检测制动鼓工作表面的磨损情况,如失圆严重或表面沟槽较深.则需视情况镗削或更换新件。同时查看制动蹄片两端是否有倒角(特别是新换的制动摩擦片),另外也应检查转向系的自由转动量及车桥和车体的连接紧固情况等,此种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根据所查情况逐一排除解决。(www.xing528.com)

(2)驻车制动装置故障 目前叉车等装卸机械上的驻车制动,大都采用鼓式(或盘式)制动器,就此分析其常见故障。

1)制动不灵

①故障现象:当拉紧驻车制动操纵杆(到极限位置)时,叉车在坡道上仍能滑移或发动机起动后车辆也可挂档起步。

②故障原因。对于鼓式制动器,故障原因如下:

a.操纵手柄拉索过长或螺母松脱。

b.制动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偏大,摩擦片上有油污、硬化或铆钉外露。

c.制动鼓磨损过甚或失圆,使摩擦片接触面积过小。

对于盘式制动器,故障原因如下:

a.联动臂拉杆过长或制动盘不平。

b.摩擦片或制动盘上有油污、摩擦片硬化或铆钉外露;摩擦片与制动盘间隙过大。

c.驻车制动装置各连接销轴磨损松旷。

(3)故障诊断与排除

a.将叉车停在平坦路面上,首先把驻车制动操纵手柄拉紧,起动发动机,如果起步而发动机不熄火或挂档用手摇柄摇车,车辆可以前进或后退,则说明驻车制动效果不良,需拆检和调整。

b.对于盘式制动器,拉紧操纵手柄后,如果摩擦片与制动盘未贴紧,应先调整联动臂拉杆上的调整螺母(旋入螺母,间隙变小;反之间隙变大)。若见效,则说明是联动臂调整不当引起的:否则.旋入制动支架上端的两个调整螺钉进行调整,使两蹄片与制动盘保持平行。如果能贴紧而制动效果不良,则应检查摩擦片上是否有油污、铆钉有无露出、摩擦片是否烧蚀或破裂等。视情况采用相应措施,如清洁、更换、调整等。

c.若经过上述检查或调整后,问题仍未解决,则应检查制动盘的工作表面情况,若磨损出现沟槽,则应光磨.严重时应更换。

d.对于鼓式制动器,当拉紧操纵手柄后,若制动蹄片与制动鼓未贴紧,则可能是拉索过长或联动机构松动.应予以调整合适.使手柄行程符合要求。至于制动器间隙或制动摩擦片,由于驻车制动器与行车制动器共用,当行车制动效能好的话,就无需考虑制动器有问题。

2)不能解除制动或解除制动不彻底

①故障现象:当放松驻车制动操纵手柄后,叉车不能起步或起步较为困难,或起步后行驶阻力大,运行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制动鼓或制动盘感到烫手。

②故障原因

a.摩擦片与制动盘(或制动鼓)间隙过小;蹄臂拉杆弹簧过软或折断。

b.驻车制动器摇臂回位弹簧和制动器回位弹簧过软或折断。

c.制动盘和制动架固定螺钉松动。

③故障诊断与排除:若叉车起步难,或起步后运行一段时间后感觉阻力大或发现制动鼓或制动盘部位发烫,则应先检查驻车制动操纵手柄是否放松到位。在松到底的情况下,检查蹄片推杆是否卡住或蹄片拉杆弹簧是否过软或折断:制动盘和制动支架固定螺钉是否松动。如均良好,检查制动盘与摩擦片(或制动鼓与摩擦片)的间隙是否过小。如间隙合适,则调整拉索或联动机构的长度:若不合适,则应重新调整。当制动手柄松到底拉动时,应有两齿扣的自由行程,到第三齿扣即应开始有制动作用,至第五齿扣时,叉车应能在规定的坡度上停住而不滑移。

3)驻车制动操纵杆不能定位

①故障现象:驻车时,拉紧驻车制动杆不能松手,否则拉杆会自动滑回,叉车无法驻停。

②故障原因

a.拉杆变形或棘爪拉杆弯曲、卡住。

b.弹簧失效或折断。

c.棘爪与扇齿磨损严重或断齿、齿滑。

③故障诊断与排除

a.反复按下、松开棘爪拉杆按钮试验,查看棘爪拉杆上下活动情况。若上下活动不灵活有卡滞或阻滞现象,则可能是弹簧折断或失效、拉杆弯曲变形所致。此时应分解操纵杆,更换弹簧或校正拉杆。

b.如上述检查未见异常,应检查扇行齿板上的齿牙和拉杆棘爪。若磨损过甚、有断齿或滑齿情形,应堆焊后锉削修复或更换新件。

4)发生异响

①故障现象:叉车在运行或作业中,有时会出现连续的金属敲击声,或在脱档滑行至停车时,传动轴有时出现较沉重的金属撞击声。

②故障原因

a.驻车制动盘翘曲或驻车制动拖滞;驻车制动蹄下端拉紧弹簧折断或脱落。

b.各连接部位的销轴与销孔或衬套磨损松旷;第二轴凸缘螺母松动或与花键轴配合松旷。

(3)故障诊断与排除

a.叉车在运行或作用时若听到响声,可轻拉手柄1-2齿扣,如响声消失,应检查驻车制动各连接部位的销轴与销孔或衬套的配合间隙。若间隙过大,则应对销、轴施以镀铬或准焊后修磨而修复,或是更换衬套修复;若间隙合适,则应检查制动蹄回位弹簧是否失效或折断,一般换新件修复。

b.如轻拉驻车制动杆响声无变化,则应检查变速器第二轴的凸缘花键配合是否磨损松旷。若是由凸缘花键配合松旷和制动盘(鼓)偏摆而引起的,则在挂档运行不一定出现声响,而滑行时才出现。若滑行接近停车时有金属撞击声,可检查驻车制动器是否拖滞。视具体情况,通过更换、紧固、调整等方法解决修复。

(3)真空增压式液压制动系统故障 真空增压式液压制动系统是在简单液压制动传动装置的基础上,加设了一套利用发动机T作时在进气管中形成的真空,对制动进行加力的机构,即增压器。它与液压制动传动装置联合作用,使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增大数倍,提高了制动效能。即使真空加力机构失效,整个制动系统仍能工作,只不过制动效能稍差而已。下面着重分析就真空加力机构不能正常工作或出现故障时,对制动系统造成的各种影响。

1)制动效能不良

①故障现象:制动时,制动踏板阻力大,制动减速或停车速度较慢:在发动机运转情况下,踩制动踏板时会出现突然反弹,且制动效能不良。

②故障原因

a.真空管接头松动,管道破裂或扭曲变形。

b.空气阀阀面或阀座表面脏污、破损;真空阀阀面或阀座表面脏污、破损。

c.单向阀阀门或阀座表面脏污、破损或密封不良。

d.控制阀活塞密封件、膜片或量孔破损;加气室膜片破裂。

e.增压缸活塞磨损过大、回位弹簧过软或皮圈损坏。

(3)故障诊断与排除

a.检查各真空管接头是否松动或不密合,真空管是否破裂或不畅通,视情况予以紧固、焊修或更换。

b.若各接头管路连接可靠,则应检查增压器是否有故障。先踩下制动踏板,然后起动发动机,怠速运转几秒钟后,如感到踏板会自行下降少许,则说明增压器良好:若制动踏板并不自行下降.则说明增压器工作不良。

c.当真空增压器工作不良时,先检查其控制阀、空气阀是否良好。放松制动踏板,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将一纸条或棉纱悬于控制阀进口处前面.如被吸入,说明空气阀密封不良。如不吸入,踩下踏板后观察,若仍未被吸入,则表明控制阀失效:如踏板刚一踩下,棉纱或纸条便被吸入,说明空气阀良好,故障多为控制阀的真空阀不密封,可能是膜片损坏或加气室膜片破裂所致,应分解控制阀或加气室。检查阀面、阀座表面是否脏污.膜片有无损坏:检查加气室膜片是否损坏.视情况进行清洗或更换修复。

d.有些车型加气室的空气室一端装有螺塞,可将其卸下,用手捂住螺孔,然后起动发动机,踩下踏板.如感到有吸力.则说明真空阀可能漏气或膜片破裂。

e.若当踩下制动踏板有反弹现象,说明车轮制动器分泵油液向总泵倒流,可能是增压缸活塞皮圈破损、活塞止回球阀密封不良或活塞回位弹簧过软造成的。此时.拆下增压缸出油管接头,踩下制动踏板,将弹簧和活塞顶出,检查弹簧弹力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皮固有无破损、活塞与缸壁的配合是否良好、单向阀密封是否可靠,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更换修复。

2)解除制动迟缓

①故障现象:抬起制动踏板后,叉车运行阻力感觉较大,过段时间才能好转。

②故障原因

a.助力气室膜片回位弹簧过软;控制阀膜片弹簧过软。

b.控制阀空气阀与真空阀问隙过大;控制阀活塞移动阻力过大或皮碗发胀。

③故障诊断与排除

a.拆下控制阀上的空气滤清器,起动发动机并在其怠速工况下踩下制动踏板。当抬起踏板时,如能用螺钉旋具立即推动空气阀.且制动作用亦随之消失.则说明空气阀膜片回位弹簧过软、控制阀活塞移动阻力过大或皮碗发胀,应分解控制阀,清洗活塞,更换皮圈,视情况更换弹簧。

b.若用上述方法推不动空气阀,则应检查加气室膜片回位弹簧是否过软,若良好,则检查或调整控制阀空气阀与真空阀之间的间隙。若两阀间距过大.就会使真空阀与其座的间隙过小,不但制动解除缓慢,有时会在发动机起动后自动产生制动作用。

3)制动液泄漏

①故障现象:增压器总缸内常缺少制动液,当踏下制动踏板后,发动机转速会升高,而且从排气处能嗅到制动液味,制动效能也有所下降,严重时可造成制动失效。

②故障主要原因:辅助活塞皮碗及密封圈磨损损坏:控制阀柱塞皮碗漏油。

③故障诊断与排除:如发现有上述现象后,应先检查加气室有无制动液,如有,则说明是由于辅助缸活塞皮碗或密封图损坏、控制阀柱塞皮图破裂等原因造成的,应拆解检修,更换新品修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