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路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举措及问题分析

路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举措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路桥设区以来,针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采取了许多措施,收到一定的成效。城区的路桥、路南、路北街道的211家企业,85%的污水进入管网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COD标准。路桥区签订河道长效管理保洁承包合同138份,全部河道列入正常性保洁管护。1)路桥区入河排污口没有全面纳入依法审批登记。据监测,近几年路桥区的地面沉降速度在20~30mm/年。

路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举措及问题分析

路桥设区以来,针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采取了许多措施,收到一定的成效。

(1)全面实行了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许可制度和污染者付费制度,用水计量和统计制度。

(2)1996年长引一期工程建成通水,路桥城西水厂处理能力8万m3/d,供应路桥长引水源指标6万m3/d,从此结束了路桥水厂供应地下水的历史

(3)关停地下承压深井23眼,地下水年开采量从2000万m3 降到350万m3

(4)2001年12月底建成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4 万m3。城区的路桥、路南、路北街道的211家企业,85%的污水进入管网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COD标准。

(5)开展河道整治、疏浚工程建设。 “十五”期间完成河道疏浚长度306.26km,恢复河道蓄水量296万m3。1999年至今累计完成河道整治长度50.94km,其中城区内整治长度35.9km。

(6)2001年开始,探索了一条类似环卫管理街道的河道物业化管理机制。路桥区签订河道长效管理保洁承包合同138份,全部河道列入正常性保洁管护。

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社会因素的不断涌现,目前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依法行政难度大、行政执法有漏洞。水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也是环境资源,它是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环境属性的综合体,其社会性、公益性、系统性非常明显。由于没有建立水资源取、供、用、排、回用全过程的用水管理制度体系,反映在行政执法上就缺乏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缺乏综合执法能力,从而给违法违章行为提供了避风的港湾。

1)路桥区入河排污口没有全面纳入依法审批登记。目前审批登记在册的入河排污口为81家,其中40家企业已纳入污水处理,还有41家直排河道,年排污量为137.29万m3,集中分布在南官河等9条市区级河道。其他河道的排污口经了解环保部门也情况不详,只能按照企业家数来推算入河排污口。即使审批登记的入河排污口的企业用水量与排污量也不能成正比。(www.xing528.com)

2)擅自开凿深井、未办理取水许可开采地下水。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实施,1994年(当时黄岩市)就全面实行了取水许可制度。但是仍有个别企业擅自开凿深井、伪装取水口,1997年10月市竞宏线织印染有限公司、2003年永源集团在厂区开采地下水,至今无法办理取水许可而开采使用地下水。地下水开采利用的计量装置完好率很低,水资源费征收额度往往通过协商确定,2004年地下水资源费调价后,征收工作很难打开局面。

3)污水管网覆盖区企业,仍将超标污水直排河道。路桥区电镀、印染等重污染企业,在污水进入排污管道前,企业应对污水作适度处理,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方可进入污水处理厂。企业为了逃避承担处理超标污水的费用,将不符合国家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污水,擅自开辟排污管道,将污水直排河道。

4)开采使用地下水的企业,由于用水量不确定,污水处理厂搞不清楚企业开采地下水的数量而导致这一部分的污水处理费无法征收,从而也助长了企业开采使用地下水的欲望。

(2)侵占水源水域面积不断扩大,河网调蓄功能衰退。据统计,自1999~2005 年7年间,经区水利海洋渔业局办理报批手续后占用水源水域面积为486256.01m2,填埋水域面积比两条青龙浦还多。没有办理报批手续的,根据2000年国庆期间对城区10条河道,对照1996年测绘的1/50000地形图进行调查、丈量、登记,河道违章事件达117起,侵占水源水域面积80566m2

在路桥区凡是基本建设碰到的河道、池塘水域一律都要填埋,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

(3)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由于深层承压水运动缓慢,水交替作用十分微弱、补给条件差、开采往往以消耗储存量为主,路桥区地下水长期的不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储存量不断衰竭,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形成地下漏斗,1982年就形成了以路桥为中心的水位区域降落漏斗,1984年路桥深层地下水位-22.94m;1990年漏斗中心地下水位-36.68m,下降速率为2.29m/年,1995 年中心水位-57.20m,下降速率4.10m/年。

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已引发多处地面沉降,根据2004年地质环境监测公报成果显示,本区除螺洋尚未监测到地面沉降外,其他各镇(街道)普遍出现地面下沉现象,以路桥城区、金清塘厂一带累计沉降量最大,约550~650mm,最大沉降中心累计超过1000mm。路桥街道地面沉降量50~650mm,路北区街道北、路桥机场西两处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50~650mm;桐屿、路北街道地面沉降量500mm,最大沉降中心在新保村、朱家村一带,沉降量达1200mm;峰江街道地面沉降集中在104国道以东,累计沉降量50~400mm;新桥镇、横街镇地面累计沉降量100~350mm,最大沉降量450mm;金清塘厂、联盟村一带地面沉降量550~660mm;蓬街镇地面沉降量200mm。

据监测,近几年路桥区的地面沉降速度在20~30mm/年。地面沉降造成高程失准、土地及农田损毁、防洪排涝能力降低、市政建设受损、通航能力下降等,直接影响路桥区的城市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4)河道疏浚淤泥清理不彻底,河道自净能力低。“十五”期间,路桥区河道疏浚无论长度上,还是投入上都超过了历史最高记录。但是,河道疏浚一直利用两栖式挖泥船带水疏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达不到以往人工疏浚的效果和目的。挖泥船抓斗挖淤泥效率很低,每斗最多只有0.3~0.4m3,抓斗在水面提升时,受水力冲刷淤泥很快滑走。如果抓斗抓河床硬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装、卸、运很方便。这样就出现了河道疏浚时将河床硬泥挖走了,本该清理的淤泥相当一部分充填了刚挖走硬泥的坑洼。当船只航行时,受到螺旋桨水力的作用,淤泥就浮漂起来,这种状况在南官河天天可见,河水与江水没有多少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