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东泉林纸业:突破瓶颈,推广秸秆造纸模式

山东泉林纸业:突破瓶颈,推广秸秆造纸模式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有典型代表的山东泉林纸业公司,已突破了影响秸秆制浆造纸发展的纤维原料、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三大技术瓶颈,形成了秸秆造纸、造肥、有机基质的产业链,建议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农业、环保、造纸等行业专家总结“泉林模式”,完善、优化泉林模式,推广泉林模式。

山东泉林纸业:突破瓶颈,推广秸秆造纸模式

(1)企业要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

2017年6月由中国造纸协会发布的《中国造纸协会关于造纸工业“十三五”发展的意见》中提到我国造纸工业预计到2020年,木浆、废纸浆、非木浆结构将由 2015年的27.9%、65.1%、7.0%调整为28.6%、65.0%、6.4%;国产木浆比例由 2015年的9.8%增至10.5%;废纸浆比例维持在65%;非木浆产量维持在600万t左右。

可以看出,我国制浆造纸用的原料多样化,不同的原料使得制浆造纸工艺与装置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对管理、技术、环境的需求就不一样,特别在推动生物质精炼的新旧动能转换方面难易程度也不一样。相对来说,以木质纤维原料制浆造纸的企业就比以废纸、非木质纤维原料制浆造纸企业更能推动生物质精炼技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

为了提高木质纤维比重,支持企业提升原料自给能力,引导企业使用从国外进口木材、木片的同时,要在国内适宜的地区建设大型商品纸浆的林纸一体化项目。企业可以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在符合环保要求,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以生物质精炼模式新建或改建成新型企业。这一点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允许和支持。

(2)由高校、研究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研发平台

近年来,我国造纸业界相关专家、企业家和研究部门在“制浆造纸业是转型为制浆造纸生物质精炼业最理想的基础”看法上是一致的。

我国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的相关专业中,拥有大量的科技专家,他们一直在从事制浆的科技前沿研究,了解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典型经验,掌握制浆造纸企业向生物质精炼综合企业转换的相关理论与技术,但这些理论与技术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条件相结合,要有企业的支持、融合。要联合国内多家高校、研究院所及著名企业联合建立研发平台,就转型中所涉及的相关科学问题及工程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整合优势研发资源集中攻关,使生物质精炼技术与已有的制浆造纸技术体系融为一体,推动生物质精炼新模式的发展。

(3)加强高校相关专业基础教育,培育企业转型人才队伍,建立培训基地

我国开设植物纤维材料科学与制浆造纸工程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有几十家,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也有近二十家,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制浆造纸和植物生物质利用方面的科技人才,并工作在科技研发及工程应用第一线,但由于专业教育的延续性,以前培养的学生较少接受生物质精炼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的教育。为了适应制浆造纸向生物质精炼的发展,相关高校要开设生物精炼相关课程,为转型企业培养懂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企业也要加强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建立培训基地,培养基层一线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从而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形成是企业转型的必要条件。(www.xing528.com)

(4)对于积极推动向生物质精炼转换的先进企业,主管部门应给予多方面支持

2016年全国纸和纸板生产企业约2800家,其中年产量在50万t以上的有30家,但由于原料、设备、产品、管理不同,向生物质精炼转换的难易程度就不一样。但目前已有不少造纸企业积极向生物质转换推进,并已出现多家典型的先进企业。本书中所论述的太阳纸业模式、华泰纸业模式、泉林纸业模式,就分别介绍了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山东泉林纸业公司在向生物质精炼转换中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对这些在向生物质精炼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先进企业,主管部门及社会媒体应给予支持。

从财政奖励政策上看,针对符合资格的生产企业,通过申请评估,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税收优惠是各国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采用的最主要的经济扶持型措施是税收抵免,主要包括投资税抵免、生产税和生产所得税抵免、消费税抵免等。国家制定多种措施打造投资主体多元、机制灵活的投融资渠道等。补贴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税收优惠给予的资金提供财政补贴;二是对生产企业生产亏损部分提供补贴;三是为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补贴。

(5)鼓励农业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

我国农业秸秆年产生量约为8.4亿t,可收集资源量约为7亿t,以水稻小麦玉米秸秆为主。大量的秸秆资源既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何高效清洁经济环保地综合利用秸秆资源,对促进农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利用农业秸秆制浆造纸是大量消耗农业秸秆的最好途径,我国造纸工业不断发展,但纤维原料远远不足,我国造纸用植物纤维原料短缺,目前1/3的纤维原料要靠进口。制浆造纸工业是我国秸秆消耗量最大的产业,生产1t纸浆要消耗3~4t农作物秸秆,如果我国纸和纸板年总产量的1/3产量能利用秸秆生产,那每年将消耗1亿多t秸秆。近30年来,我国一直在总结过去秸秆制浆造纸生产经验,分析并解决了秸秆制浆过程中造成污染的问题,不断进行秸秆制浆工艺、技术及设备的改进革新,建立了秸秆制浆清洁生产技术体系。目前形成了以山东泉林纸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先进生产模式。具有典型代表的山东泉林纸业公司,已突破了影响秸秆制浆造纸发展的纤维原料、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三大技术瓶颈,形成了秸秆造纸、造肥、有机基质的产业链,建议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农业、环保、造纸等行业专家总结“泉林模式”,完善、优化泉林模式,推广泉林模式。

(6)发挥行业组织和专家的作用,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行业专家的喉舌功能,做好各级政府和社会大众的宣传引导工作,行业协会可以设立专业的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就行业发展的热点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积极为制浆造纸工业“正名”。从根本上转变大众对造纸工业的初浅认识,让大众明确认识到制浆造纸工业本身就是绿色的、亲环境的、可循环利用、持续发展的,制浆造纸工业是发展生物质精炼产业的基础和依靠,是一个可以实现最优化改造的新兴产业,是充满希望的未来产业,各级政府要积极推动企业改造升级,以生物质精炼模式改造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