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守望相助:邻里之美

守望相助:邻里之美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守望相助”,是生命成长的守望相助。从这以后,“守望相助”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人们彼此关心、相互帮助。守望相助的邻里文化渊源久远,而且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当中。人们在辛勤忙碌之余、在温饱无忧之时,内心渴望守望相助的美丽。实际上,社区学习共同体最大的魅力就来自于成员之间那种和谐亲密、远离对立与不信任、相互扶持、彼此相依的守望相助的关系,以及这种守望相助之上所彰显的人性的力量。

守望相助:邻里之美

“守望相助”,是生命成长的守望相助。“守望”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和而不同”的人们的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相助”是和平相处、无私付出、及时帮助。守望相助,是人与人友爱关系的集中体现,是人性光辉的美好表达;也是每个人内心的呼唤,是人走向幸福的重要条件;更是一种由重建精神共同体走向重建地缘共同体过程中的守望相助,其内涵具有原始共同体所包含的守望相助不尽相同的独特性。守望相助,让我们回归生命之家。置身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他们发现自己生命与他人生命的关联,并努力地将自己的生命成长与他人的生命建立内在的联系,把别人的生命成长看成是自己的生命成长。他们知道,通过共同学习,可以让彼此的生命成功地实现嫁接与融通,一起成为生命之树上绽放的花朵。《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句话反映了孟子的一种社会理想:老百姓无论埋葬或搬家都用不着背井离乡,在家乡同耕一块田地。大家都和睦、友好地相处,防守盗贼也互相帮助,一家有病人,大家共照顾。从这以后,“守望相助”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人们彼此关心、相互帮助。守望相助的邻里文化渊源久远,而且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当中。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诗:“每因暂出犹思伴,岂能安居不择邻?”(《欲与元八卜邻,先是有赠》)

爱出爱返,福往福来,帮助别人,成就自己,或者说是拯救自己,在平凡的细小事情上付出,让自己的人性走向卓越。守望相助,让生命不再孤独。置身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关注彼此遭遇的各种困境,分担生活中各种艰难与沉重,消除孤独感,克服无助感,在面对困境过程中分享生命成长的幸福与尊严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父辈和我们自己年幼时的梦想。那时候,胡同中、大院里、村庄里,邻居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端着饭碗也串门……如今,现代化小区,一幢幢高楼,把祖辈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大家径直走进自己的那楼、那单元和那个房间时,却似乎缺少了什么,多少年过去了,还常常遭遇不知家对门姓甚名谁的尴尬。现代人因为居住空间的扩展,获得了个体生活的自足和隐私的保护。与此同时,人们发现,“远亲不如近邻”这句民间谚语已不合时宜。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不见了,有的只是“熟悉的陌生人”。人们在辛勤忙碌之余、在温饱无忧之时,内心渴望守望相助的美丽。(www.xing528.com)

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弗里德曼和莱斯利·马丁经过20年的研究,发表新书《长寿工程》,该书列出了长寿的关键要素排行榜,然而让我们吃惊的是,书中列出的决定人类长寿6大因素中,“人际关系”竟然排在第一个。林语堂说:“生活艺术家的出发点就是:他如果想要享受人生,则第一个必要条件即是和性情相投的人交朋友,须尽力维持这友谊,如妻子要维持其丈夫的爱情一般,或如一个下棋名手宁愿跑一千里的长途去会见一个同志一般。”[25]

研究任何社会现象,一定不可以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而言,共同体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用“守望相助”来宣示社区学习共同体中成员的关系。实际上,社区学习共同体最大的魅力就来自于成员之间那种和谐亲密、远离对立与不信任、相互扶持、彼此相依的守望相助的关系,以及这种守望相助之上所彰显的人性的力量。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特有环境和氛围中,成员们似乎都表现出人性最初的善良和追求完美的能力。走进每一个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被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感动,被成员之间那种浓浓的温暖、舒适、温馨的感觉所吸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