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社会组织国际化能力的有效对策建议

提升社会组织国际化能力的有效对策建议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办联企”是指社会组织在运营过程中,联合我国国际化的企业进行合作,发挥社会组织与国际社会、所在国社会组织、社区联络的优势,形成依托企业开展联合的双赢态势。最后,社会组织的国际化可采取“社媒合作”。“社媒合作”是指社会组织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依靠媒体介入和支持,使得社会组织具有更国际化的视野,促进社会组织走出国门。

提升社会组织国际化能力的有效对策建议

除了国家的支持,为了加快推进我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进程,社会组织自身亦应当注重对海外运营能力的建设,多方面着手,强化坚实的业务能力。

1.形成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国际化样式

社会组织的国际化样式应尽可能多元化。首先,寻找属地伙伴是国际社会采用较多,也比较成熟的一种方式,活动成效最为明显。属地伙伴是指社会组织在参与国际化事务时,与属地的社会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助他们为我国的社会组织开展国际化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我国社会组织需要重点关注与行为地国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社会组织的国际化可扩大“社办联企”的合作规模。“社办联企”是指社会组织在运营过程中,联合我国国际化的企业进行合作,发挥社会组织与国际社会、所在国社会组织、社区联络的优势,形成依托企业开展联合的双赢态势。扩大此种模式的适用范围,不仅有利于我国的社会组织募集海外项目的资金,而且有助于帮助海外的中资企业树立履行社会责任、回报当地的社会形象。

再次,社会组织的国际化可扩大加入既有国际社会组织网络的覆盖面。加入既有国际社会组织网络是指我国的社会组织应加强同既有国际社会组织的合作,借助国际社会组织已有的各种行动经验、网络和人脉,做到能合作运用既有资源。依托国际社会组织网络开展国际化任务,可以充分利用既有的网络获取信息、传递资源,减少社会组织国际化项目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提高对外项目的管理和运营效率。目前,我国已经有中国红十字会和全球环境研究所的经验可以借鉴,我国社会组织应采取加大覆盖面的举措力求融入国际社会组织的生态系统

最后,社会组织的国际化可采取“社媒合作”。“社媒合作”是指社会组织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依靠媒体介入和支持,使得社会组织具有更国际化的视野,促进社会组织走出国门。作为信息采集机构的媒体,很多时候需要社会组织提供的权威信息,需要社会组织参与性的合作;反过来,社会组织也需要媒体的宣传和监督。社会组织国际化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合作不仅是彼此需要的状态,在价值立场和组织目标上,同样有着共同的合作基础。

2.明确社会组织不同的功能使命,打造知名品牌

虽然社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社会群体的各种公益性需求,但不同社会组织有不同的专业范畴。我国社会组织在实行国际化时,应明晰各自的使命和价值,明确自己的业务范围属于哪一方面的社会问题。例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海外的项目即是以关注扶贫开发、救灾等方面的工作为主。唯有如此,才能使社会组织形成具有特色的组织文化,更好地指导公益活动的开展。同时,社会组织在国际活动中,需不断创新示范项目,打造自己的特定品牌,给出特色鲜明的社会组织“名片”,这对提升社会组织的知名度、扩大号召力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品牌的树立还可以消弭类似项目再次运行时的东道国壁垒或门槛条件,逐步扩大社会组织的规模、积累有益的成功经验。

3.加强国际性社会组织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社会组织的国际化进程对其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要求相关人员有国际视野、知识积累、政治素养、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外语能力等。在具体开展海外项目时还需要人员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强烈的服务意愿等[9]。据此,为了提高我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吸引力,一方面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外交知识、交往、演讲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吸纳更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加入到有关社会组织中来,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可尝试适当提高社会组织海外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与非货币报酬,突破现行管理制度对社会组织薪酬的约束。并以海外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国际环境的调整变化为基础,实行与绩效对应挂钩的薪酬给付制度。

4.努力建成学习型的国际性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如果缺乏与时俱进的学习机制和自我更新能力,必然会被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学习借鉴可以使社会组织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确保其开展高质量的国际项目。其一,对内,学习可以优化社会组织的知识结构,实现专业知识的共分共享,并可将东道国的概况、文化的异同等新鲜知识整理入库,增强社会组织的后继工作能力;其二,对外,社会组织可在开展具体项目时,借助“干中学”“合作中学”等方式,实现国际化事务中“沟通技巧、实施运作、环境适应”等隐性知识的成功习得。(www.xing528.com)

【注释】

[1]夏雨,法学博士,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国际法法理学、社会组织法

[2]季思:《中国应积极倡导新型全球化》,载《当代世界》2016年第8期。

[3]马骁、王晓珊:《简析我国社会组织国际化的意义》,载《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年第8期。

[4]详见国际组织统计年鉴官方网站:http://www.uia.org/yearbook,2019年10月5日访问。

[5]黄梅波:《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现状和趋势》,载《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第6期。

[6]邓国胜:《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的战略与路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4页。

[7]何妍:《中国对外援助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载《企业研究》2011年第12期。

[8]高飏:《发展援助,NGO和公民社会:矛盾中的探寻》,载《中国发展简报》2011年12月20日。

[9]黄浩明:《民间组织的国际化路径》,载《学会》2013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